破解富余劳动力转移难题助力精准扶贫
——南疆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2016-10-25 08:44邓康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乌鲁木齐830049
新丝路(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南疆受访者劳动力

邓康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乌鲁木齐830049)



破解富余劳动力转移难题助力精准扶贫
——南疆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邓康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乌鲁木齐830049)

编者按: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意在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即通过“靶向疗法”,定位定向扶贫,总攻绝对贫困。虽然自2014年初推进至今,精准扶贫工作日渐机制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施精准扶贫的现实过程中,“脱靶”现象仍然非常突出,实施扶贫新战略、精准扶贫工作仍然面临着较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实行精准扶贫”。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也是中央的决策。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脱贫增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重要途径。当前条件下,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人多地少的南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作者利用在南疆开展“访惠聚”活动的机会,通过点与面相结合、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发现南疆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利用常住在村中,与调查对象长期相处的有利条件,深挖制约南疆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南疆富余劳动力转移五点意见和建议。

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一、各级政府和住村工作组高度重视,为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做了大量工作,但南疆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不高

关于促进南疆就业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原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高度重视,多次强调。在2015年底召开的南疆工作会议上,张春贤书记指出:在一定意义上,就业就是南疆发展和团结稳定的结合点,衡量发展稳定关系处理得好不好,很重要得是看就业问题解决的如何。必须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下决心解决好南疆的就业问题。凡是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工作都要千方百计做好。自治区为南疆农民就业用四个“立足”(立足产业带动、立足就地就近、立足疆内解决、立足援疆促进)做出的安排和部署,非常切合实际。作为自治区“访惠聚”活动工作组一员,在国家级贫困县,疏附县萨依巴格乡的一个农村生活和工作了半年多时间,直接亲历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困局,萌发了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深挖制约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因素,给自治区和南疆政府汇总出一些建议和对策。本调查报告以“访惠聚”活动所在乡为基点,以所在村为典型样本点,重点分析,以点带面,提出破解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的难题,为具有类似情况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南疆精准脱贫、去“极端化”、社会稳定等工作扫清障碍,铺平道路。萨依巴格乡维吾尔语意为“滩地上的果园”,因境内多滩地和果园而得名,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城郊乡。全乡辖16个行政村,2个场,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562人,维吾尔族人口占98.9%。总面积210.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

(1)就业率低,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据统计,2016年,全乡劳动力人口8500人,总富余劳动力4500人,已转移1291人,转移率仅为28.69%。全乡未就业3209人,其中因身体残疾不能就业163人,因上学不能就业413人,因其他原因不能就业90人,闲在家里没有就业2543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人应就业而未就业,这成为影响家庭脱贫致富、社会稳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从转移和就业的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南疆,集中在本地区内。其中,内地转移就业36人,占2.31%;乌鲁木齐及其周边转移就业100人,占6.41%;除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北疆范围内转移就业65人,占4.17%;南疆其他区域(不含在疏附县)转移就业350人,占22.44%;本县其他乡镇转移就业740人,占30.13%;本乡就业539人,占34.55%。

(3)从转移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来看,20~35岁年龄段的男性居多。其中,20岁以下50人,占3.87%;20~35岁750人,占58.09%;36~55岁480人,占37.18%;55岁以上11人占0.85%。从性别结构看,男性750人,占58.09%;女性541人占41.9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住曲云其村工作组对村里富余转移工作非常重视,组长努尔穆罕默德·祖农,利用个人关系多处打听用工单位,好不容易联系了几家用人单位,召集全村农民开大会,发布用工信息,但村民都不愿意去。

二、宗教和风俗习惯中的消极因素是阻碍南疆农民的外出务工的思想根源

1.农民对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不高曲云其村(12村)位于萨依巴格乡政府西北、县城东南,距离疏附县县城约3公里,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现有实际耕地3790亩,人均耕地2.2亩。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69户1722人。全村农业人口1499人,农业劳动力650人,富余劳动力260个,已转移124个,转移率不及二分之一。此次调查中,当问到“其和家人有没有外出务工的想法”时,仅有34%的受访者表示“有”,而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一个在乡政府领导告诉我们:农民根本不愿意外出务工,很多情况下是乡上把指标任务下给各村,各村负责人找人凑数字,应付完成任务。调查中,当问到“在外出务工时间上的长短”时,有5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外出务过工,32%的受访者表示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仅有18%的受访者表示常年在外务工,与前面非常低的富余劳动力转移率相互印证。

2.语言沟通不畅和技术技能缺乏成为制约外出务工的主要因素

南疆大多数农村地区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基本上不掌握普通话。萨依巴格乡全村劳动年龄(男16~60岁,女16~55岁)共计6251人,从受教育程度看,大专及以上118人,占1.89%;高中或中技和高职310人,占4.96%;初中4252人,占68.02%;小学1518人,占24.28%;文盲53人,占0.85%。此次调查所选样本村,全村百分之百维吾尔族,能听懂和会讲普通话村民极少。调查中,当问到“制约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时,有52%的受访者表示为“缺乏技术,语言沟通不畅,不能胜任工作”。当问到“希望各级政府在促进外出就业中做哪些工作”时,有35%的受访者希望提供语言、技能都培训,是6个选项中所占比率最高的。当问到“对普通话学习所持观点”时,虽然有7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有用,渴望学习”,但也有29%的受访者,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没多大用处,不想学”。

3.“等、靠、要”思想束缚了脱贫致富的志向

曲云其村有一个典型事例:有一个村民前几年在村领导的关照下享受贫困户政策的时候,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整个人也很颓废。村里在贫困户“挤水分”的时候把其清理出享受贫困照顾的行列。没有“靠”山的他发愤图强,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管理好自家的庄稼的同时,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当年家庭收入过2万元。这个典型事例不仅仅存在于南疆农村,在全国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具有普遍性。调查中,有8%的受访者表示“生活可以凑合过得去,不用那么辛苦”。

4.自治区关于促进就业多项措施得到肯定和认可

调查中,当问到“认为各级政府当前正在推进的促进就业的措施,认为好的有哪些”时,有35%的受访者者认为“提供语言、技能等培训”措施好,有24%的受访者认为“大力发展经济,营造稳定社会环境,引进企业在工业园区建厂,提供就业岗位”措施好,有15%的受访者认为“发展庭院经济,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就地就业”措施好,还有15%的受访者认为“为促进就业和外出务工提供优惠政策、就业信息、资金补助”措施好,有11%的受访者认为“鼓励能人回乡创业,带动就业”措施好,无受访者认为那项措施不好。

5.宗教和风俗习惯中的消极因素成为农民的外出务工的主要障碍

南疆少数民族农民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不信仰者也受信仰者的影响很大。伊斯兰教有倡导和平、行善、遵循正道、孝敬父母、优待亲戚、怜恤孤儿、救济贫民等很多积极因素,但也有消极因素。调查中,虽然有69%的受访者认可“只要努力就能过上好生活,只有努力才能过上好生活”,但仍有31%的受访者认为“一个人的发财不取决于个人的意志,人们辛勤劳动是高尚的美德,爱劳动的人会受到真主的关爱,但不一定在这个世界享受真主的恩惠”。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马木提江·赛买尔博士,在《新疆扩大就业转变少数民族劳动者就业观念对策分析》一文中认为,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就业观念的主要因素是人们消极宗教思想的束缚。

三、变消极为积极,调动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全力做好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各项工作

1.变宗教和风俗习惯的消极影响为积极影响,调动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1)加快伊斯兰教现代化、中国化步伐。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所在国——沙特,之所以有今天的盛况,源于20世纪70年代,为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在国内掀起的一场深刻的改革浪潮,采取了灵活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大量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这场改革和发展就是深入挖掘了伊斯兰教中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对不适应的地方进行了变革。埃及、土耳其、巴林等伊斯兰国家,都早早地进行了宗教改革,对《古兰经》作出适应时代的阐述,来实现伊斯兰教的现代化,发扬积极因素,遏制消极因素,以适应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4月28日在考察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清真寺时指出,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宣扬社会主义建设的好理念,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广大宗教人士也要弘扬伊斯兰教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特性,引导信教群众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跟上时代步伐。

(2)改革少数民族中不合时宜的风俗习惯。每一个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自己的风尚、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反映了各民族的特点。按照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要求,必须坚持依法治疆和以德治疆相结合,用好“五把钥匙”,习俗的问题要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提倡和发扬光大那些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各族人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对于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那些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利于人民群众增收致富过上好生活、不利于群众身心健康,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那些过时了的风俗习俗,也要引导各族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改革和发展。

(3)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摒弃宗教的消极影响,引导少数民族农(牧)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挖掘宗教的积极作用,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信教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尤其是从文化的角度合理挖掘伊斯兰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突出伊斯兰教中尊重知识、提倡勤劳、勤勉工作等价值观,大力发挥宗教有益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4)发挥典型作用,营造氛围,鼓励农(牧)民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宗教人士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勇做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勤劳致富的表率。带头大力宣传外出务工创收对农(牧)民增收的显著作用和外出务工的先进典型事迹,以农(牧)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旧观念,崇尚现代文明、现代科技,积极投身脱贫致富奔小康,争取尽快过上美好生活的建设中去。

2.扶贫不能扶懒,转变“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

南疆很多富余劳动力不愿意外出务工是因为受消极宗教思想和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的双重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扶贫过程中做到精准。对于因病、因残、缺劳力等致贫或返贫的,而且没有能力发展产业或外出务工的,可以通过低保等相关政策来解决。对于因灾、因学,家庭负担较重等致贫或返贫,家里有劳力,勤劳肯干的,可以通过项目资金引导扶持发展产业或提供外出务工机会使其脱贫。对那些因懒致贫的所谓“贫困户”,只能扶志,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消极思想,鼓励他们主动学技术、找门路,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切实通过勤劳双手摘掉贫困帽子,过上富裕生活。

3.加强双语教育,去除语言沟通中的障碍

中国现在越来越强大了,包括土耳其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大学开设了中文外语专业或者孔子学院,学习汉语普通话。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连国语都不会讲、不会用,怎么能生存和发展。加强对处于学龄阶段的儿童及青年学生的双语教育,对于已经超过学龄的年轻人可以利用夜校、各种培训班开展普通话普及培训,可以尝试利用清真寺讲经和信教群众做礼拜的机会开展普通话学习,鼓励用普通话讲经、举办各种宗教活动。

4.加快南疆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引导农民向城镇合理流动,稳定就业定居

(1)加快农业现代化让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无后顾之忧。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农业现代化可以概括为“四化”,即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南疆地区大多土地平整,只要开展土地流转,使其集约经营,即可适用大型机械。农业机械化,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不但可以解放出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还可以让这些劳动力无后顾之忧的放心外出务工。

(2)加快城镇化,以吸纳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只要城市工业部门的一般工资水平高于乡村农业部门的一般工资水平,且达到一定比例,农民就愿意离开土地,迁移到城市中,谋求新的职业。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必然聚集大批企业和商贸市场,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必然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南疆要精心打造以喀什、和田、阿图什、阿克苏为中心的中小城市,带动南疆四地州所辖县的县域城镇化。抓好喀什经济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南疆产业的增长点,形成一批集聚效应明显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中小企业集群。通过抓好这些聚集能力强的重点城镇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适度集中,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和服务业发展,吸纳更多的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5.贯彻落实好当前自治区关于劳动力转移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促进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各项工作

(1)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分四批实现就业。一是组织到企业就业一批。通过有组织、分类转移的方式,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在“短平快”项目、园区企业和农业经济组织就业,或有组织转移到疆内企业和内地企业就业。二是引导灵活就业一批,采取有组织外出或就地就近的方式,引导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短期务工或季节性务工。三是鼓励自主创业一批,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结合当地农村产业发展,集中组织开展免费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四是实施援助就业一批,对贫困家庭中的毕业生和无技能、低文化水平的劳动力,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多形式促进其脱贫解困。

(2)通过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快发展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完善和落实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政策,来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通过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工资报酬权益、扩大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保护、畅通维权渠道、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等措施,来着力维护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通过逐步推动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工作、逐步改善居住条件、有序推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保障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来着力推动农民工逐步实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在城镇落户。通过保障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权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等措施,来着力促进农民工与城市社会融合。

(3)大力宣传和利用好自治区大幅度提高对南疆四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组织、成规模转移到疆内其他地区务工的补贴补助标准,特别是对贫困人员转移就业给予特殊补助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有序组织南疆富余劳动力到内地发达省区广阔天地就业和发展,争取早日脱贫,和全国人民一道过上小康生活。[1-2]

[1]马木提江·赛买尔.新疆扩大就业转变少数民族劳动者就业观念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77-78

[2]蒋志辉;何平平.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跨省转移的制约性因素与对策研究—以新疆维吾尔族为例[J].特区经济,2011,(5)219-221

F320

A

邓康处,男,陕西乾县人,本科,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南疆受访者劳动力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南疆木棉红似火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南疆最美是春天
筑梦南疆
新疆南疆一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