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钢
卫视综艺真人秀:奇观多元化与景观剧情化
李钢
如今的电视综艺真人秀,在整体节目规模、奇观制造能力、资本投入和产出量、制造粉丝和产生影响力等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也构成了中国电视发展的新景观。本文主要通过对2016年上星频道综艺真人秀新特点的梳理,分析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现状,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
上星频道;真人秀;多元化;剧情化
电视真人秀节目之所以火爆,一方面植根于人类社会的原始欲望,一方面肇始于电视媒体的自身属性。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天生具有表演和欣赏表演的需求,同时也具有窥私和窥探的欲望,真人秀节目恰巧提供了这样的标的。而电视媒体从诞生之日开始,其标榜的优势就是图文并茂、真实记录,这成为了真人秀的媒体基础。当人类的原始天性遇上了电视媒体的强大功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就成了社会发展和媒体发展的一种必然。
所以综艺真人秀成为了一种无可争议的强势节目,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媒体竞争的格局。以近几年的季播真人秀为例,我们能发现2016年整体市场的播出量产生了井喷式的增长。(见图1)
图1 季播真人秀播出总季数
主要上星频道在周末黄金档安排播出的节目多数为季播综艺真人秀。这其中有延续了几季的老牌强档,比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等,也有今年全新上马的季播项目,《旋风孝子》《王牌对王牌》均是初次亮相并取得了1%以上的收视率。这些节目共同建构了当下中国电视的景观,深刻影响了当下主要上星频道之间的收视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见下页表1)
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随着政策和规则发生了变化,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梳理,探讨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这是一个泛真人秀的时代,真人秀作为一种元素和手法已经蔓延到整个电视界,综艺节目中,无处不在的真人秀元素和手法,不停地对电视节目进行着提档升级。中国电视人还结合本土文化和收视心理,创新地延伸出更多泛真人秀的节目类型,共建了中国电视的奇观。
真人秀类型日趋多元。如今的屏幕上,从单纯的户外体验到才艺选秀,再到游戏竞技、相亲、求职、唱歌、跳舞、创业、情感、亲子,真人秀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到丰富,从聚合到分散的过程。再到如今开始崭露头角的专业类真人秀,比如东方卫视《女神的新衣》专注时装设计,江苏卫视《星厨驾到》关注明星美食。汽车真人秀、魔术真人秀……未来还有更多的专业领域的真人秀期待电视人的探索。
节目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以音乐选秀类节目为例,如今的音乐类节目不再是以往的歌唱节目以欣赏演唱为主,模仿、推理、悬念也一并作为节目元素在其中大加渲染。浙江卫视《谁是大歌神》就是引进了原版的《隐藏的歌手》,集模仿和悬念于一体的节目,通过让原唱者和模仿者共同参与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屏幕效果。江苏卫视《看见你的声音》则是引进了韩国CJE&M CHINA的节目模式,同样也是主打音乐、推理、悬念于一体的模式。这种多元还体现在不仅是大众流行音乐,还有民歌体验秀,比如山东卫视的《为你而歌》。
表1 2016年1季度上星频道主要季播综艺真人秀一览
▲2016年新推出的真人秀
如今的真人秀已经完全具备了造星的功能,不过这种造星可能不再是如同《超级女声》时代素人一夜之间成名的那种运作机制。而是一个明星,本来不红,或者没那么红,忽然通过一个节目爆红,比如《爸爸去哪儿》中的张亮,《我是歌手》中的黄绮珊,《欢乐喜剧人》中的岳云鹏。
在最近几年的上星频道综艺节目中,明星嘉宾是最重要的看点之一,节目组的桥段设置、宣传推广都跟明星嘉宾有很大的关联。明星嘉宾也往往是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著名电视制作人易骅曾经表示,选择嘉宾是节目制作的最重要环节之一。纵观一季度以来的综艺真人秀节目,明星嘉宾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这也是工业化、模式化的电视节目生产的必然结果,所有节目中,完全以素人为看点的真人秀十档左右,完全没有明星参与的或只有东方卫视《急诊室的故事2》,多数节目都是“明星+素人”的配置,要么明星和素人同场,要么明星裁判或教练,素人选手或嘉宾。还有全明星真人秀,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最近人气飙升的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浙江卫视的《二十四小时》《王牌对王牌》《一路上有你》等,均是大牌明星上阵,浙江卫视在全明星真人秀方面步伐较大。
2016年企业营销投入的参数θ2=-8.31,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营销费用每增加1万元,主营业务利润减少8.31万元。P值为0.050,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表明2016年的企业营销投入对于2017年的主营业务利润有显著影响。
真人秀主角被明星垄断这一现象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提出,真人秀节目不能把群众作为明星陪衬或节目背景,要让群众成为节目的主角。这样的背景下,素人正在成为当前真人秀节目的标配之一,不少节目因为这个规定,原有的节目制作流程受到较大的影响。从目前看来,这种行政性规定并没有减少综艺真人秀对明星的追捧。
▲2016年季播真人秀
自《爸爸去哪儿》火爆以来,户外真人秀一度成为各卫星频道追捧的热点,中央台有《了不起的挑战》,东方卫视有《花样姐姐》,江苏卫视有《我们相爱吧》,浙江卫视的户外明星真人秀更多。长期以来中国电视界对模式化节目的过度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节目同质化,又一次在户外真人秀节目类型中上演。
除去明星出演的高昂成本,仅仅这些全明星户外真人秀全队出国拍摄的费用,也会直接导致这类节目超高的人员和差旅成本。这些大投入的节目如果没有好的市场反响,不但制作方收不回成本,还会严重拖累播出平台。正因如此,今年以来,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棚内综艺回潮的情况,浙江的《谁是大歌神》、江苏的《看见你的声音》都是此类。
但不能就此说户外真人秀已经退潮,毕竟《奔跑吧兄弟》这样的户外游戏综艺还是如日中天,《极限挑战》仍旧圈粉无数。但是这种户外真人秀动辄全队出国,耗费巨大,存在制作成本方面的隐忧。一些制作公司,曾经因为一档明星旅游类的节目收视未达预期而产生了巨大的亏损。
养成类真人秀严格来说并不是全新的节目类型,“超女”“快男”时代的素人选秀便具有养成的特点,今年在上星频道接连上演了好几档,如浙江卫视的《燃烧吧少年》《蜜蜂少女队》、北京卫视的《音乐大师课》。这些养成类节目在真人秀节目中的集体出现,显然与韩国电视及其产业模式的输入有关,也是工业化的电视节目发展的必然结果。养成类音乐节目一方面用标准化的模式培养适合大众口味的音乐和青年偶像,同时也利用电视节目等作为选拔手段和景观制造工具,延展出一个产业链条。所以“养成”本来就是工业化生产的音乐节目发展的一个方向。
但实际上一个偶像的养成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并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根据业内的一般估计,将一个“小鲜肉”培养成偶像,至少需要上千万元。既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回报周期又相对较长,加之目前国内的偶像养成产业也并没有那么成熟,很可能使节目化呈现的偶像养成类节目仅仅是节目的一次展示,在这个节目没有大红大紫之时,所谓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或许是徒有其名,并没有具备养成偶像的功能。这种工业化的养成模式无论是对人文关怀还是艺术培养都无所裨益。虽然养成类的真人秀还会继续上演,但确实存在操作和价值观上的问题。
目前的真人秀节目的剧情化特色也越来越明显。这种剧情化一般指的是两个层面的剧情化,一方面,目前的真人秀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真”,在许多的真人秀节目中,用情节化叙事来串联起节目。在《奔跑吧兄弟》中,其节目核心是游戏,但节目在设计中游戏的展开又是围绕一系列故事开始的。《二十四小时》则是设计了一个连续剧式完整的故事,在单期节目完整性的基础上,核心线索于全季12期故事中一以贯之。同样的做法还运用在《西游奇遇记》等节目上。
另一方面,如今的韩式真人秀并不像最初真人秀诞生于欧美时那样,强调用“真实”的收视感受来取代电视剧的虚构特点,而是大模大样地主张情节化叙事、角色化扮演。这从目前韩式真人秀的制作中就能看到,在目前引进的韩国真人秀节目制作组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作家”,实际上就是对真人秀节目台本负责,并且全程参与节目制作中的一个人。这些韩式真人秀从一开始就进行了剧情设定,呈现出的结果好坏无非是表演技巧的差别。这也更接近真人秀的本质,他们的真实可能是本真的真实,也有可能是虚构的真实。重要的是,通过节目的景观构建和叙事,让观众参与到真人秀景观的共建,接受节目的“真”。
所谓现象级节目的提法已经有好几年了,目前业内对现象级并没有公认的标准。但大体我们可以从收视表现、是否引发网络收视热潮和热议、是否有巨额广告和冠名收入、是否引得仿者云集、是否引得业内专家热议等多方面进行考察。虽然目前的真人秀节目中,有着《奔跑吧兄弟》这样公认的现象级,但从2015年以来,并未出现全新的现象级节目。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也许在一些方面取得接近现象级的成绩,但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象级。
现象级节目的出现存在着一定的周期,从2005年《超级女声》万人空巷开始,5年之后的2010年,以婚恋交友服务切入的《非诚勿扰》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其后,随着省级卫视的强势上升,2012年7月,灿星制作并在浙江卫视平台播出的《中国好声音》成为当之无愧的现象级节目,其后两年的2014年10月,《奔跑吧兄弟》强势登场,目前仍是强势节目。
省级卫视现象级节目的出现,存在着提档升级的迹象,从以前5年的周期,到如今的2年周期。短时间内很难出现新的现象级节目,原因一是真人秀市场接近饱和,二是市场环境对省级卫视综艺的发展并不宽松,主要省级卫视尤其是湖南卫视存在着创新乏力的现象。当然,我们更希望是周期未到,也许下一档现象级节目正在酝酿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传媒中心总编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