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坤
中国模式需要根植于中国文化
陈宏坤
价值观是电视节目的灵魂。在中国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价值观失衡的情况,导致拜金主义、血腥露骨、窥探隐私等价值偏差。中国电视人在探索具有中国情怀的中国模式时,需要把握传统文化,反映真实社会生活,充分利用本土资源。
价值观;传统文化;中国模式
电视节目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随着电视技术和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演进,中国电视节目在模式时代到来之前,先后经历了专题时代、对象感时代、资源时代和价值观时代。《超级女声》的出现,让中国电视人突然觉醒。传统的歌手大奖赛,加入“海选”“PK”“造星”等元素之后,就成了娱乐经济的“印钞机”。当一家独享的时候,电视人对“模式”概念模糊。《缘来非诚勿扰》出现24选1,让中国电视人看到了在“内容为王”的理念之外,还有“模式致胜”说法。由此,中国电视进入“模式时代”。
模式是舶来品。《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些吸金能力较强的电视节目,把模式神奇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也把模式推上“神坛”。随着一股股抄袭、克隆之风盛行,也随着一批批所谓模式产品并未能在中国电视土壤里生根发芽,人们对外来模式有了质疑之声。外来模式频遭限令,水土不服凸显。
价值观是模式之魂。价值观是电视栏目的根和魂,是电视内容发展的精神内核。个别引进模式类栏目,只重视形式,而忽视精神价值。比如某卫视栏目《第一次心动》,宣称“世界就是舞台,人生就是表演”。从宣传定位上就呈现出扭曲的价值观——人生岂能是表演!矛盾爆发点在一枚戒指:甲选手在表演结束后,突然跑向乙评委,跪求戒指,得到后又跑向丙评委并下跪赠送这枚戒指。当主持人追问甲选手,在乙评委和丙评委之间选女朋友会选谁时,甲选手声称会选乙评委。丙评委怒斥甲选手不真诚,并还戒指,乙评委不堪其辱,失声痛哭。这一“狗血剧情”被国家广电总局通报批评为“严重偏离比赛宗旨,热衷制造噱头炒作活动,在评委选择、比赛环节、评委表现、歌曲内容、策划管理和播出监管等方面出现了重大失误,损害了电视媒体形象,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总局通报还认为,《第一次心动》比赛环节设计丑陋粗糙,评委言行举止失态,节目设计缺乏艺术水准、内容格调低下,演唱曲目庸俗媚俗。导致这一结果的病因在于栏目缺乏核心价值观,或者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致使一个好的模式和创意在精神轨道上越偏越远。
在价值观失衡的状态下,还会导致诸多价值偏差。
1.拜金主义倾向。益智类节目是比重较大的模式节目,国外益智类节目多以巨额奖金为诱饵。尽管国家广电总局对益智类节目奖金额度有明文限制,但是部分益智类栏目还是充满了现金和物质的诱惑。比如有些栏目,直接把奖金兑换成一元纸币,成沓成沓地摆放在演播室内,大有一掷千金的味道,尽管金额并未超限,但是视觉上金钱的冲击力还是很明显。目前,热播荧屏上的益智类栏目,尽管加入了“公益”“居家”“幸福”等正能量的主题,但是选手获胜和晋级之后的狂喜,仍然掩盖不住对物质的私欲。某文物鉴定栏目,持宝人戴香奈儿名表,背LV名包,直接声称自己不用工作,主要靠“干爹”养着。该节目主持人在专家对文物估价后,发出羡慕般的惊呼。著名亲子栏目《爸爸去哪儿》中,对明星子女的名牌服装、名牌行李、名牌用品等进行过分展示,这些都是拜金主义的体现。这些拜金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受到观众诟病。
2.血腥直白露骨。《美丽新约》是一档引进自美国的电视整容美容节目,以女性整容的全程实录为题材,节目“画面血腥、恐怖、暴露,格调低下,活动组织奢华铺张,审查把关不严,片面追求收视率”。国家广电总局由此叫停整容、变性类栏目。首先,栏目价值观扭曲。放大了因容貌、外形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夸大了整容改变形象的能力。其次,栏目画面血腥,甚至达到恐怖的效果,尤其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某相亲真人秀栏目,女嘉宾深夜潜入男嘉宾房间,并色诱男嘉宾。节目播出时,画面并未对此进行交代和说明等处理。直接把所谓的真实暴露给观众,堪比情色大片。再如某跳水真人秀节目,因女星穿着香艳性感泳衣而引发争议。
3.对隐私的窥探。一家知名地面频道曾经引进一档叫作《交换主妇》的真人秀栏目,即把城、乡“真夫妻”拆开重组成“假夫妻”,让“假夫妻”去体验“真夫妻”的感受。节目一播出,引起了激烈争议。“假夫妻”同泡温泉的镜头,观众认为有悖传统道德。一些明星真人秀,不注重对明星个人隐私的保护。在亲子真人秀当中,对孩子的隐私不注重保护,甚至贩卖孩子的隐私。
西方电视过多地涉及隐私窥探、人性拷问、色情暴力、普世价值等等。比如美国电视热衷于传播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政治价值观,宣扬个人奋斗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宣扬美国领先世界、主导世界的国家价值观。《超级女声》海选阶段以“审丑”为看点,属于典型的“以别人缺陷为取笑对象”的畸形审美心理。“海选”也是美国式民主思想在中国的渗透。
中国电视直接引进西方模式,不仅付出巨额的经济代价,更会成为西方时尚的追随者和附庸者。在西方创新体系中,时尚话语不可避免地裹挟着西方价值观。比如在许多国人的心目中,诺贝尔文学奖取代茅盾文学奖,奥斯卡奖取代金鸡百花奖,普利策新闻奖取代中国新闻奖,艾美奖取代白玉兰奖等等。不同的价值观标准,产生不同的模式导向。中国电视不能总是在别人的价值体系里面裸奔,须警惕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价值观的消解和稀释。
中国模式需要中国价值观。中国价值观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价值体系。它强调“责任高于自由”“义务高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关系高于利益”。央视播出的《了不起的挑战》,把节目定位为“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才是人生最了不起的事”。一期节目中有这样的情节,重庆棒棒军冉师傅家徒四壁,为供儿子上大学,坚持做挑夫。他说出掷地有声而又非常朴素的话,“生活可以清贫,但是要乐观”,符合“中国梦”的主题。
在此期间,中国电视人开始理性地探索具有中国气质、中国情怀的中国模式。即便再引进国外模式,也渗透了诸多的中国元素,以满足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实践证明,中国模式需要根植于中国文化,才能创造出反映中国、适合中国、代表中国的优秀电视栏目。
1.传统文化是模式之根。
传统文化是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凝结,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经过时间和空间检验了的文化积淀。电视的模式创新,首先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土壤。比如西方模式下的相亲节目,更关注男女双方个人的喜好和情趣。而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相亲,要观照两个家庭的背景,两个人的工作、经历,以及价值观等等。《缘来非诚勿扰》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了生活服务功能、社会化功能,甚至新闻功能。如此,一个相亲多了对现实生活状态的真实展现。其次,传统文化是模式创新的起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创意来自于汉字,这是一个最具有传承意义的文化符号。从这个起点出发,既展示了汉字的魅力,又突出了汉字的运用。第三,传统文化创造了符合中国受众的审美需求。不管哪一种模式,引进或者原创,最终是以电视节目的面貌呈现给受众。在中华文化熏陶下的观众,会以自己的审美标准或者审美习惯去接受创新模式下的电视栏目。比如西方国家热播的《生存者》《老大哥》《阁楼故事》在中国遭到冷遇,就是文化背景下审美差异。
2.生活形态是模式之源。电视节目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不管是生活的真实,还是艺术的真实。模式是真实呈现的一种方式,或者直接移植,或者艺术化改造。模式不能是实验室里面的图纸,不能闭门造车。比如一档姓氏寻亲栏目,模式设计为“寻找今人与古人的关系”,如曹姓是不是曹操的后人。历史越久远,证明的难度就越大。能证明关系的证据除了传说,很少有物化的证据。这种寻找的难度就非常大。节目播出不久,就难以维持下去。而另一档以寻找亲人为模式的寻亲节目就成功了。央视播出的《等着我》栏目,是对生活中“找人”形态的真实还原,赢得了较好的口碑。某卫视重金打造的明星挑战极限来救助弱势群体为内容的大型全外景公益挑战类综艺节目,模式属于功能拼凑,不符合生活原始状态,也不符合人之常情、事之常理,尽管靠重金吸引明星参与,最终也是草草收场。汉字节目中的“听写”,就是生活中存在的形态。甚至唱歌节目中,拍转椅,或者按表决器,也符合人在如获至宝状态下的本能反映。
3.本土资源是模式之基。
资源是创新的基础,资源也是独家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模式创新,任何要素都可以复制或者克隆,唯有资源是独家的、专属的。河南卫视近年来利用本土资源实现模式创新探索,取得成功。比如《梨园春》利用豫剧资源,《武林风》利用武术资源,《华豫之门》利用文物资源,《汉字英雄》利用汉字资源等等。东方卫视充分利用喜剧资源,相继开发了《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两档喜剧类栏目,《欢乐喜剧人》充分利用了“德云社”“开心麻花”“东北二人转”的喜剧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现代意义的喜剧电视栏目,取得不俗的效果。把本土资源作为模式创新的根基需要把握两点:第一,对资源要有全新的认识。资源是指可被利用的一切优势,包括人、物、心理和精神气质等。比如北京人才众多,就是嘉宾优势;河南人口众多,就是受众优势。第二,对本土化不要狭隘理解。本土化是由频道定位决定的,如果走全球化市场,世界是一体的;如果走全国概念,本土化就是民族化;如果走区域化,本土化就是本地化。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基于传统文化进行了模式创新。
4.中国表达是模式之策。模式创新需要对应的表达方式。中国电视曾经走过鹦鹉学舌的弯路,港台腔影响了一代电视人。现代电视的模式创新需要现代表达方式,需要中国化的表达方式。第一,符合中国观众审美的语言表达。比如一些选秀节目中,毒舌评委难以让中国观众接受,《中国好声音》的评委或者导师,就是以欣赏、赞赏的语气评价歌手,深受观众喜欢。第二,符合中国观众的情绪表达。中国观众喜欢温暖、快乐、励志和感动的情绪,传统的煽情已经被观众所唾弃。第三,符合中国观众的形象表达。中国观众喜欢具有贴近性和亲民色彩的形象。不管是百姓,还是明星,来自生活,能回归生活的形象总是最受追捧的。岳云鹏在《了不起的挑战》中所表现出来的“倒霉蛋”形象,让观众感觉像邻家大哥。鹿晗在《我去上学啦》中表现出“鹿不羁”形象,让观众感觉真实可信。不管是明星,还是百姓,在电视节目中,需要一个真实的自我,而不是艺术化的形象,这样的表达才是观众需要的。
中国模式尚处于成长之中,在全球节目形态中的话语权正在形成。随着电视体制的变革和电视节目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模式将会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辉。
(作者单位:河南电视台发展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