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与需 咫尺?天涯?

2016-10-25 07:34袁春妹
纺织机械 2016年8期
关键词:咫尺纺织机械纺机

卷首语

产与需 咫尺?天涯?

8月的《纺织机械》,在我们整个采编团队看来,可算2016年十分厚重的一期,中国纺织机协会纺纱机械分会成立大会、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织造机械分会2016年年会、2016棉纺设备技术升级研讨会三大行业重要会议举行,再加上由本刊组织策划的“协作共进·王台纺机走进产业集群对接交流会”,站在新闻角度上来看,可谓“料够足”。

当然,“料足”并非因为会议多,而是这些会议在推进产需交流方面确实值得叫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曾多次表示,纺机企业应加强对纺织企业的工艺研究。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也屡次推动纺机企业多听用户的声音,多与下游行业、企业交流。为此,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在很多行业活动中都将产需信息交流作为了其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于这些会议,从超出预期的参会人数,到下游企业感叹设备企业来得太迟,在显现产业链上下交流重要性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样的产需交流还有待加强、扩大。

记者曾听不止一个设备企业感慨把设备卖进无锡一棉有多难,在一些人心里,无锡一棉的大门不比紫禁城的城门逊色,因此,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事实上呢?周晔明确表示,无锡一棉是包容的,愿意同那些优秀的创新装备企业进行交流,只要他们的产品真的特色,真的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或者提升某些生产运营问题,都是被欢迎的。

只是,她表示不能跟每一个想合作的企业都共同研究技术,摸索更好的设备提升办法,因为企业资源有限。周晔的话很在理,任谁都能想明白。若是什么样的企业都接触,相信她的时间一定会全部花在来访人的身上,就无锡一棉这块金字招牌,若没个相关标准,门槛早就被踏破了。

我们相信,周总是真诚的,务实的,否则她也不会远道带着自己的团队到淄博银仕来学习交流,大咖尚能如此,更多的企业,又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精益自己呢?

也有一些时候,纺机企业会发出这样的声音:我们已经贴近了客户听需求,我们是注重同下游企业交流的。然而,我们也曾见过一些尚未做到位的设备企业:客户的产品开发思路不清楚,客户的企业发展计划更是所知甚少,客户的疾苦,也根本说不明白。如此,是有效、紧密的交流么?

在“协作共进·王台纺机走进产业集群对接交流会”活动中,记者同样感触颇深。夹浦镇对于很多织机企业来说都十分熟悉。按理说,每一家企业都该十分熟悉某某企业的什么设备,有怎样的特点,可事实呢?几家设备企业老总现场进行技术普及和讲解,让不少参会企业对设备企业说,“你们应该早点来”。如此感慨,包含了企业的多少期待?谁能说,这些期待背后不是企业、行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想到贝斯特董事长桑建中的一席话:“我们有的企业自己都搞不清楚产品技术到了什么层级,原本也就一个及格,却能放出话来说比肩国际水平。这样怎么能做好设备?”在技术创新上,有的企业确实存在这样的状况,在寻找市场机会上呢?若同样马马虎虎,又如何能准确把握?

仔细听听纺织企业的声音,“我们做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产品。”简单的一句话释放出了什么信息?不论这个企业属于哪个类型,其中都道出了对于设备的信息:柔性化,定制化、高效率……我们的设备企业是否能够从中捕捉到他们的设备需求或者升级方向呢?该向他们推荐什么,自己的心里是不是该有些谱了?

大家都已经站在生死存亡的节骨眼上了,若还把精力消耗在做表面功夫上,这样的企业注定不会有未来。踏实点、虔诚点,好好听听下游的声音,天涯可变咫尺,否则,即便市场就在眼前,你也未必抓得住。

猜你喜欢
咫尺纺织机械纺机
王台“智”造纺机供应链座谈会在沪召开
全球纺机前沿技术集结
爱在咫尺
邂逅大海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简介控制与数字化纺织机械
纺织机械中的自动控制技术研究
我国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研究
梁圣涛的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