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雄
1916年底,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为了网罗人才,全然不顾校长身份,徒步至前门外煤市街的旅店拜访客居于此的陈独秀,目的是请他出任文科学长,却遭到对方的婉拒。蔡元培不气馁,几乎每天都前来拜访陈独秀。因为社会活动很多,陈独秀作息时间很不规律,使得蔡元培到达其住处时,他有时还在酣睡。蔡元培并不惊醒他,只是拿了个凳子默默等候在房门外。陈独秀见堂堂校长如此屈尊下顾,十分感动,却依然无心受聘:“不是我不想去北大任教,而是要回上海办《新青年》啊!”蔡元培一听,马上说:“这有何难,把刊物放到北京来办,岂不更好?”陈独秀再也无法回绝了。陈独秀入职后助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学校一改暮气沉沉的局面,“五四”新文化运动也由此勃然兴起。陈独秀还向蔡元培举荐《新青年》杂志的作者、当时尚在美国留学的胡适。蔡元培读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不禁拍案叫好,决定聘其为教授。1917年9月12日,年过五旬的蔡元培特地在六味斋设宴,为年仅27岁的胡适接风洗尘。蔡元培无时不在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当人们对胡适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多有质疑时,蔡元培极力推荐商务印书馆给予出版,并亲为作序,此书风行一时,就此奠定胡适在学术界的地位。胡适公开坦言:“如果没有蔡先生的着意提挈,我很可能就在二三流报刊编辑的生涯中度过一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