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亭+汤进民+徐红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生产生活需水量也逐步增加,对用水安全、用水质量和用水保障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不断加大供水系统自动化控制工艺的应用。本文就是对PLC技术和DCS技术在自控工艺中的应用进行的探究。
关键词:PLC技术;DCS技术;自控技术
【分类号】TE328
为适应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供水量不断增加、供水水质和持续性要求提高的供水形势,对供水系统稳定性和自动化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PLC 技术和DCS技术综合了工业生产系统中信息采集、集成和传输处理,并在供水系统的工艺调度、水质情况监测和自动投加药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入,因此,有必要对这两种技术在供水系统自控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探究。
一、PLC 技术在自控工艺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自控技术在水厂应用程度不断深入,一般通过光纤进行环形的布网,由操作人员在控制站通过自控系统操作功能对滤池、沉淀池、加药间等站点进行控制即可。而将PLC 技术应用在水厂自控系统中,还需要配套相应的应用软件。当前供水系统PLC 控制模式分为手动和自动控制两类,在自动化控制模式下,PLC可完全依靠输出系统进行设备控制;在手动控制模式下,设备虽然不能被系统自动的控制,但是其运行状态却能被PLC 系统进行有效地采集和分析,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报警。比如反冲洗作业作为供水系统的重要环节,在具体工作中,需要滤池进行自动化控制,这一过程主要是凭借PLC 技术的集成控制功能,实现对反冲洗水泵和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和控制,确保每格滤池都可以在保持在恒定的水位下运行,无论是任何一格的滤池进行反冲洗作业,都可以实现由滤池PLC控制系统和反冲洗PLC控制系统相互配合下的有效衔接。当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滤池的控制难以满足工艺实施的需要时,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手动控制的方式操纵滤池阀门和反冲洗设备。
PLC 技术应用于滤池运行和反冲洗作业,首先是在过滤工艺的实施中,过滤操作中要检测设备的阻塞程度和水头损失,一般情况下,系统中的液位传感器会对滤后水阀门产生控制作用,在水头损失超过1.5米后,或者是运行时间超过了自控系统的设计值后,滤池就会在PLC 技术的自动控制下启动反冲洗作业,这时的滤池会处于自动控制的模式下。水流在过滤完成后,需要继续通过滤池的开孔流入侧面的“V”形槽,并实现向上不间断的供水,水流在流过滤砂和滤头后,会经过滤板进入滤后水管道。在供水过滤完成后,停止供水并关闭出水阀门。在反冲洗自动化控制中,主要是在停止过滤并关闭滤池阀门后,打开自动排水阀,待水位下降到反冲洗排水堰后,打开进水阀门并启动鼓风机,持续一分钟时间左右,就可以使空气进入滤池并在下部形成气垫。待滤池气垫完全形成后,启动反冲泵并打开反冲洗的进气阀门,持续进行6分钟以上的气冲洗,并仔细查看是否存在跑砂等异常现象,如果存在的话需要减小流量进行抑制。在气冲完成后,需要再进行水洗,直至冲洗排净。
PLC 技术应用于水厂的自控系统,在运行模式上,主要是依靠前置条件实现控制,在滤池运行时间超过设定值、水头损失比设定值高以及控制系统发出反冲洗作业要求后,启动反冲洗周期,但要注意同一时间只能进行一个滤池的清洗。在滤池手动模式下,可以设定阻塞值、过滤时间,并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冲洗:自动冲洗模式,自动化控制系统收到冲洗要求,或是达到设定值后就会自动启动冲洗;分步制冲洗,由操作人员操纵冲洗作业请求,按步骤启动冲洗,在冲洗结束后,滤池也会相应停止,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PLC 控制下的手动模式下,该模式才能发挥作用。
二、DCS技术在自控工艺中的应用
DCS技术实现了工业生产控制和管理功能的有效集成,综合了PLC、FCS 、RTU等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优势,并能集成各种信息采集和回路调节器的功能。在自控工艺中应用DCS技术,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设备层的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这些信息在DCS系统中进行分析,及时作出相应的操纵和控制决策,并根据系统整体运行情况推算出输出数据,不仅可以发挥信息化自动控制功能,还能发挥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作用。在供水系统应用中,DCS技术可以对大部分设备和整个供水系统水流流量、压力等情况进行判别,并相应的对泵类、阀门类设备进行管理,形成综合性自动化控制系统,便于系统维护和自动化控制。
在具体的供水系统利用中,DCS技术具备较多的应用优势:分散自治性,可以借助技术将分散的设备实现积木化管理,将软件系统实现模块化管理,通过控制站在收集系统运行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控制信息的输入、输出和运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对应的控制,提升操作人员对系统整体的控制,具备较强的安全性;集中协调性,集中协调是指借助DCS技术实现整个系统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利用DCS技术的信息通信功能将设备构成统一的整体,实现系统信息的集成和共享;灵活扩展性,借助积木式的硬件组织结构,对各类系统进行科学配置,通过模块化软件进行信息控制,使各类设备可以灵活组合运行,并根据工艺流程变化改变设备搭配,提升供水系统的设备利用率,降低系统能耗;广泛适应性,DCS系统中各类设备采用的元器件性能较高、制造工艺较为先进,具备热拔插、抗干扰、故障自诊断和系统故障自动屏蔽等功能,提升了供水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可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先进继承性,DCS技术更新比较快,可以借助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的进步实现技术发展,不断提升技术的先进性,逐步加大预测、推理等先进的事前预防功能,并在更新的同时考虑与新老系统的兼容结合,提升自动化控制水平。
三、结论
综上所述,PLC技术和DCS技术作为较为先进的工业系统运行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较多,近年来在供水系统中应用也不断深入,特别是其应用于供水系统自动化控制领域,可以显著提升自动化控制水平,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好地保障供水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梅.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概述[J].科技与生活,2011(03).
[2]陈瑞军.DCS 在电厂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探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9(06).
[3]岳小翔.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的论述[J].应用能源技术,2014(11).
[4]石啸. 城市自来水厂自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理工大学,2013.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