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波
医生护士并非天使,患者民众也并非上帝,
医生与患者只有喻为“同一战壕的战友”较为实际。
一代名医张孝骞说过,“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高尚的医德更是为后人所敬仰。他和他的名言反映出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品德、科学和严谨,而这句话的真髓精神,也许是经过磨练的老医生最懂。然而,今天,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映的却是一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更多的医生感觉到……
有人把医生当做司机,医生看病就像开汽车,疾病就好像一部从山顶滑下来的车。医生为人看病,就像跳上了这辆车帮人当司机,首先要想办法把这辆车停下来,然后还要调转车头,开回山顶。若是遇上一位患了疑难杂症的病人,就相当于上了一部刹车失灵的车子,医生主动登上“死亡快车”,虽然精神可嘉,但却陷于同归于尽的处境;或成为赛车手,命悬一线。事实上,医生也是人,不可能与疾病肉搏,他只能成为车上的教练,时刻拉手刹!因为他还得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
也有人说医生像修理工,医生看病就像修机器,疾病就好比机器出了问题。医生给人看病,就像一个工程师在修理机器。但遗憾的是,人这“机器”的零件没得换,所以难啊!从某个角度上看,“修理”人如同修理机器,即使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可以替换的机器零件,但是高昂的修理费用却不可避免。在4S店,由于人工费用高,一般以换零件甚至更换整个系统为主,可是医生呢?医生的时薪一定没有修理工高,计件工资也没有修理工高。一位拥有40年医龄的专家与一位4年医龄的医生,他们所产生的费用几乎没有差异。那么,医生是否连修理工也不如?我想大家恐怕不会这么认为!
有人喻诊疗同下棋,医生就像棋士。医生看病就如同与患者一起和病魔下棋,也许患者操纵着病魔之手,或病魔操纵着患者之手。各种疑难杂症就好像一个个难解的棋局,医生倾尽其所能不断地思考,力求利用先手的优势,扭转下手的困境,将败局逆转。然而,医生与棋手相当,每一盘棋、每一个“对手”都是新的挑战,暗藏杀机。当然,在医学上,患者不是敌人,而患者也不应把医生当作仇人。医与患下的是“棋”,共同面对的是疾病。既然是“下棋”,就得笃信博弈的规则,就要做到落子无悔。无论你是进攻还是退守,眼光放长远些,多想几步,要清楚我们为什么下棋。
更有人说医生活得像杂技演员,医生看病就像演杂技,不能失败的同时要表演得“惊心动魄”,赢得掌声与笑声。征服疾病的过程就像走钢丝,钢丝的一边系着患者的生命,另一边也连着医生的心境。杂技演员的心境随着观众的表情不断地变化着,他们揣摸着观众的心态,引导观众入局。但是,其中艰险常人难以想象。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稍有闪失,身败名裂。医生也是如此!
当今,人们更多地认为医生像商人,不管是打包收费,还是分解收费,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钱的符号;不管是享受服务,还是薄利多销,都是为了服务收费。人们把医生看一场病当做一单生意。在医院里,患者花钱看病,医院收钱治病,已经变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然而,医疗服务与一般的商品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将其中复杂的医学原理、伦理关系简单化,过度地认为医疗服务是一种单纯的商业服务,医患之间的关系是简单的消费关系,那么,人们将困在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里面。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交易,唯独生命不可以。金钱可以买来所有的商品,但却不能从死神手里买来生命和健康,不能保证一次的医疗服务就能解决你的问题。所以,医患之间永远不会只是简简单单的消费关系。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被喻为父母的职业好像有两个:医生和当官的。其寓意大家都非常明白:当官要为民做主——一种公正的化身;医生是再生父母——一种对生命的渴求,父母给的第一次生命,只有医生可以给你第二次生命。“医者,父母心”具有双重的意思。对于患者,每一场疾病都是死神的召唤。
说到这里,医生还像什么呢?也许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期望。在这些概念里,医生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医生”,总是被看作万能的救世主。但,他们真不是万能的钥匙,他们只是比普通人懂得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归转,他们也敬畏生命,懂得生命的珍贵。我们还是回到现实中吧!医生护士并非天使,患者民众并非上帝,医生与患者只有喻为“同一战壕的战友”较为实际。只有不分贵贱,不分彼此,围着共同的敌人——疾病,共同歼灭之,这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