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如何提高我国高校舞蹈教学水平
李涛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在艺术教育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它以肢体的造型、音乐的节奏和丰富的情感为基本要素,以美化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生动地塑造人生形象,表达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艺术教育的最高境界。随着社会对全面素质人才的高度重视,各高校都把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课程之一引进校园,开设舞蹈教育课程,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门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来培养文化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水平。在当前人们审美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舞蹈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功能日益凸显。
高校;舞蹈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有把舞蹈课列入必学课程之中。舞蹈教育一直被作为一种专门的艺术教育只在少数艺术院校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现状我国的高校舞蹈教育开始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高校艺术教育一般是包括在综合的高等院校中。从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分析来看。由于一些特定的原因,目前高校舞蹈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专舞蹈教学的模式,无论是在舞蹈教学体制上还是在教学的实力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如何从改造与创新的思路去完善国内的舞蹈教育,使国内舞蹈教育事业日趋完善,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人们对于舞蹈文化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
1.高等舞蹈教育体制与模式创新培养更多综合型舞蹈人才。要培养出更多综合型舞蹈艺术人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综合型舞蹈艺术人才,不只是体现在舞蹈技能上,而是一个综合的范畴,包括了舞蹈技能、舞蹈理论、舞蹈创造性,甚至包括了文学、美术、影视、哲学各方面的知识结构。对高等舞蹈教育的体制与模式的创新,要摒弃原有的只重视舞蹈技能而轻视其他方面培养的观念,要从教材与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具体的改进,学习舞蹈种类创新,引进新的舞蹈教学种类,提高舞蹈理论、舞蹈赏析、舞蹈创造性培养的地位,重视文学、美术、影视、哲学等其他交叉学科的兴趣培养。高等舞蹈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创新,是培养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的重中之重,只有解决好了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有观念,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综合性舞蹈艺术人才。
2.在高等舞蹈教育细分领域中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要培养舞蹈教育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样要从多方面着手,要培养专业性人才,同样要从高等舞蹈教育模式、专业课程设置、舞蹈教育者、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各方面同步创新,同步改进。
首先,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要具有特色和优势。大学教育的开放,必然会产生学校与学校之间激烈的竞争,各个学校要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有特色和优势的人才。全国的高等院校,如果都以同样的模式去培养人才,只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因此,各个学校要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各自有特色优势的人才。以延边大学艺术学院为例,其发挥自己地理、语言优势,瞄准朝鲜民族舞蹈技能和理论优势,建设朝鲜族舞蹈表演与理论体系,培养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舞蹈人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次,在舞蹈专业布局上进行创新,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史论各专业之间要有特色,突出专业的重点,而不是最后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各专业学的都是一样,出来的人才也都是一样的。不同的艺术院校也可以发挥自己师资等教育资源的优势,突出自己的优势专业;最后,要培养专业领域的人才,对舞蹈教育者方面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突出学校的优势、专业的优势,培养不同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就需要更多在专业细分领域的优秀老师。
3.在舞蹈教学中突出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要提高舞蹈教学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最直接与最有效的方式是在舞蹈教学中多开设舞蹈编创课。我们过去的舞蹈教学一直注重的是“灌输型教学”,如果要提高舞蹈教学个性与创造性,那么首先就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创新型教学”。毫无疑问,多开设舞蹈编创课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舞蹈编创课不但要开设,而且要早开设,在中专教学中就开设编创课。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创造性的,虽然中专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学舞蹈,一时要编创出有水平的舞蹈是不太可能,但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的训练,却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舞蹈教学起步阶段的创造性的培养,也将直接影响后续高等舞蹈教学创造性培养的连贯性。在高等舞蹈教学中,进一步增加编创课,并且在这一阶段开始注重学生编创的水平。到了这个阶段,学生在学习舞蹈上已经有自己一定的经验与想法,教师在这个阶段抓住机会对其进行挖掘,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于舞蹈人才个性与创造性的培养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2]欧建平.西方舞蹈鉴赏[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
[3]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J70-4
A
1005-5312(2016)02-02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