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耀四方“慧”及天下

2016-10-24 06:41孟月民陈永生骆先洋
军工文化 2016年9期
关键词:电科预警机雷达

文/孟月民 陈永生 骆先洋

“智”耀四方“慧”及天下

文/孟月民陈永生骆先洋

中国电科二十八所把“智慧”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子,让“智慧”的种子在每个员工的心中生根发芽。

智慧就是要把电子信息科技技术与经济发展、生活需要有机结合,致力于实现人与环境、物与物的智能交互,构建智慧生态、智慧世界及智慧未来,让电子信息科技成为时代进步的源动力。

坐在天鹅湖边几秒钟就可以下载一部电影、地铁车厢里随时收发文件、足不出户在家随心购物……无论在户外还是在室内,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免费的网络接入服务……在安徽合肥,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承建的“无线合肥”8万个免费无线热点已经将这些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

打开手机就能上网只是其“冰山一角”,在中国电科三十八所“新型智慧城市”设计的未来生活中,换乘公交、停车预订、车辆租赁等绿色智能交通全面铺开;利用“掌上医院”客户端就可以网上预约、网上诊断;教育“网上超市”开张,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共享变成现实……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中国电科三十八所打造“智慧”事业、服务国计民生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中国电科三十八所把“智慧”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子,让“智慧”的种子在每个员工的心中生根发芽,并在中国电科“安全”“智慧”两大事业的指引下,确立了“国家实体空间安全的智慧感知”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军工企业的创新领先优势,努力把军民通用技术推向市场,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的“智慧”发展道路。

目前,中国电科三十八所已经突破了包括预警机、高端芯片、气象雷达等在内的一系列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为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智慧”支撑。

以“慧眼”捍卫国防安全

作为一家起源于雷达事业的军工研究院所,中国电科三十八所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创新引领,先后打造出中国第一部无人值守雷达、新一代预警机雷达等多型“大国重器”,这些雷达就像一双双“慧眼”,与雪域高原、荒山孤岛、边塞隘口、戈壁大漠、天涯海角为伴,把警惕的目光编织成恢恢不漏的天网,日夜守卫着祖国的神圣领土、领海和领空。

智慧,让雷达在生命禁区“深呼吸”。“甘巴拉,甘巴拉,伸手把天抓;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步三喘气,四季穿棉袄”,这首打油诗,描述的就是坐落于青藏高原的甘巴拉山——这里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8%,素有“生命禁区”之称。

早在1965年10月,我国就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山山顶上建成了全世界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40多年来,这座雷达站承担了对空警戒和西藏空中航线的飞行引导任务,先后安全引导民航班机等几十万架次,然而,这座人控雷达站的环境非常恶劣,官兵工作生活异常艰苦。遇到大雪封山,雷达所需的油料上不来,就必须雷达兵自己下山去背上来。

维护边疆稳定,铸造智慧国防,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中国电科三十八所将雪山视为前哨,将高原当作战场,为西藏边疆长期稳定繁荣发挥着自身的技术优势。2009 年,经过中国电科三十八所技术骨干的艰苦攻关,中国第一部无人值守雷达终于矗立在了甘巴拉山顶。这部雷达具有遥控遥测功能全、任务可靠性高、环境适应能力强、阵地环境监测功能完善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无人值守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广大高原、高山等人员生存条件恶劣地区雷达站驻守人员健康、安全、后勤保障等难题,从此在甘巴拉需要战士值守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从此空中的一切变化尽收眼底。它犹如一朵怒放的格桑花,在生命禁区畅快地“深呼吸”,正为边防官兵全神注视着湛蓝天空。

智慧,扭转“卡脖子”局面。在2015年“9.3”大阅兵上,新一代预警机空警-500 首次在天安门广场前亮相,惊艳全球,这是它首次揭开神秘面纱。该预警机的核心任务系统——机载预警雷达系统正是由中国电科三十八所研制,它采用世界首创的数字阵列雷达技术,成功实现了“小平台、大预警、高性能、新一代”的研制目标,尤其是它在国内重大装备型号研制中首次实现了信息系统的“中国制造”,其核心信息平台服务器100% 实现国产化,完全实现了“中国芯”,它的研制成功突破了“卡脖子”的局面,标志着中国的预警机事业已经走上了代际化、谱系化的发展道路。

从20 多年前关于中国是否有能力研制预警机的纷争,到一锤定音后一步一个脚印,实现预警机事业的长足发展,中国电科三十八所人用智慧和汗水,沉淀并传承着“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的预警机精神,用脚踏实地的努力,推动着“安全”与“智慧”事业的发展,护佑着国防安全。

凭“慧芯”提升中国速度

与CPU不同,DSP是负责数字信号处理。假如我们的生活缺少了DSP,像上网、欣赏DVD、数码照相等诸多应用操作我们都将无法进行。可以这么说,DSP是一个极端高精尖的技术,应用广泛,前景可观,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这项技术,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一直以来,我国在高性能DSP 芯片方面始终依赖进口,无法自主可控一直是威胁我国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心病和隐患。在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的支持下,2011年5月,由中国电科三十八所自主研制的高性能通用浮点32 位DSP 芯片——“魂芯一号”通过验收,它从体系结构和指令体系开始,到设计实现、软硬件配套开发环境完全自主研发,该款芯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谓真正的中国“芯”、民族“魂”。

“魂芯一号”体积是个“小不点”,仅比1 元硬币稍大一点,但运算能力达每秒钟300亿次浮点运算或每秒钟80亿次浮点乘法累加运算,性能达到国际主流厂商主力产品性能的6倍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慧芯”。如果雷达装备了这一小块“秘密武器”,由于运算速度大大提高,电磁波探测能力会如虎添翼;它还能用于电子对抗、通信、仪器仪表、视频监控等多个领域的信号处理, 这种芯片在国防安全、公共安全、物联网、通讯等产业中均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其成功应用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地位。

“魂芯一号”的成功研制,不但全面突破了高性能通用DSP研制的一系列技术瓶颈,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在高端通用数字信号处理方面全部依赖国外器件的尴尬局面,还逐渐走出了一条先军后民、军民互动的“智慧”发展道路,是基础电子领域军民融合的典型案例。

↑ 空警-500预警机

以“慧耳”服务国计民生

电影《听风者》中的“听风者”是“一支看不见的部队,在看不见的战场上,跟看不见的敌人作一场斗争。”

现实中,“听风者”没有了那股神秘色彩,但仍然是一支成体系的部队,他们就是由中国电科三十八所旗下四创电子研制的一系列气象雷达,它们就像一只只听觉灵敏“慧耳”,时刻关注着天空中风云变化,为千家万户送去准确的天气预报,也为中国的“智慧气象”事业贡献着力量。

2016年9月4~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市举行。峰会期间,杭州将接连举行开幕式、领导人会晤、文艺晚会等一系列重要庆典活动。无论是主办方还是参与方,都期盼在这举世瞩目的活动期间能够有个好天气。而天气系统复杂多变,气象变化会对峰会期间各项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保障就尤为重要。由中国电科三十八所旗下四创电子交付杭州气象局的机动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早已驻扎现场,该型雷达可全天候24小时无人值守,连续探测高空三维精细风场信息,能够有效监测高低空急流活动,提供空中风场信息,进行天气预报,为峰会期间各项活动的安排提供了科学、智慧的支撑。

作为“中国雷达第一股”,四创电子自2000年成立以来,“听风者”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中国首部实用型雨量雷达、中国第一部多普勒天气雷达、中国第一部可移式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这些雷达都具有应用领域广、机动性强、探测精度高等系列优点。

2015年,四创电子自主研制的中国首部实用型雨量雷达交付河南水文局,正式投入使用。该雷达是一款高时空分辨率的连续雨量监测和预报预警设备,可无人值守,自动监测大范围区域降水过程,为中小流域突发性洪水、城市洪涝以及小流域生态降水监测提供定量、及时的区域面雨量信息,有效提高洪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助力防灾减灾事业提高灾害预警预报能力。

未来,中国电科三十八所将紧跟世界气象科技发展步伐,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使气象现代化迈上更高水平,为决策、生产、民生提供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普惠气象服务,继续为“智慧气象”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用“慧眼”捍卫国防安全,凭“慧芯”提升中国速度,以“慧耳”服务国计民生,中国电科三十八所正在用“智慧”的文化指引着“智慧”的员工,打造着“智慧”的事业,力争在“国内卓越、世界一流”和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烙下属于自己的“智慧”印记。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猜你喜欢
电科预警机雷达
空中指挥所——预警机
IPO档案之里得电科
DLD-100C型雷达测试方法和应用
雷达
电科 深空之眼
熠星大赛
基于空时二维随机辐射场的弹载雷达前视成像
现代“千里眼”——雷达
金牌新兵预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