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的心脏

2016-10-24 05:37格桑亚西
读者·原创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肖邦乔治波兰

文_格桑亚西

肖邦的心脏

文_格桑亚西

华沙,圣十字教堂,进大门左手边,第二根廊柱。

在这根粗壮的柱子里,埋葬着肖邦的心脏—浸泡在白兰地酒瓶里的,一小团灰白、皱巴巴、冷冰冰的,曾经热血充沛的肌肉。

从1810年开始,它跳动过39年,时而激烈,时而舒缓,最后完全停止,像不能再摆动的旧钟表,永远止息在某一个时间点上。

人们常对爱着的人说,你在我的心里。

除了音乐,肖邦的心里,盛放的东西还有很多。

母亲慈爱的微笑,姐姐轻柔的安抚,乔治·桑微微发胖的脸,朋友们不舍的嘱托,祖国波兰影影绰绰的身影……有些轻若云影,不着痕迹;有些起伏跌宕,大起大落。久而久之,引发心房悸动,加重心肌前期收缩,留下不平块垒,长时间堆积,不能化解,无法消弭,在供给他源源不断的灵感的同时,也匆匆中止了他天才的生命。

这是属于肖邦的心事,我在猜想。我们不得而知。

学者专家也在猜想。就在两年前,一个寂静的春夜,他们曾打开那根廊柱,小心翼翼地捧出这颗心脏,在扑鼻的酒香里,研究其形态,分析病因,寻找它的与众不同,并且出版专著,在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上侃侃而谈,引发惊叹,获得掌声。然而据说单从外观上看,肖邦的心脏,和他的波兰同胞们的心脏并无显著的不同。非要说区别,那就是它过早地停止了跳动,以及它并不像其他多数心脏一样,能完整停留在原先的胸腔里,和它主人的肉体一同腐朽。

肖邦的心脏是属于波兰的,在39年有限的时光里,他只是替他的祖国暂时保有。它在1849年被肖邦的姐姐偷偷送回祖国,也不过就是物归原主。

1830年离开祖国的时候,肖邦还是个翩翩少年,心中装满了欲望,对音乐,对女人,对花都巴黎都有着无限的向往。再回到波兰,单独剥离出来的心脏成为一个圣物,里面满满当当都是有关赤子的咏叹,浓郁的乡愁。

此时此刻,在我眼前,已经完全恢复原状的廊柱上,有精美的十字架,向外凸起的小小的大理石胸像,鲜花和雕刻的花朵组成的心形图案。不大的石碑上镌刻着《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6章第21节:“要知道,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对客居他乡的肖邦而言,最贵重的财宝,莫过于祖国;对祖国波兰而言,最珍贵的财富之一,是异乡的游子肖邦。

几年前在巴黎,我早已拜谒过肖邦的坟墓。就在拉雪兹,花朵鲜活,雕像哀伤,环境优美静谧。

但那里葬下的,终究只是空虚的躯壳,东方人说的心不在焉,在拉雪兹被务实并拥有科学精神的西方人作了物理学意义上的诠释,变成精准的实指。

为了寄托哀思,也担心不大的坟茔在拉雪兹会过于萧索孤寂,肖邦在波兰的好友们将故乡的一罐泥土辗转带到巴黎,庄重地撒在肖邦的墓上,正是因为这个仪式感很强的举措,使肖邦终不能叶落归根的躯体和祖国波兰的广袤土地间有了实在的联系。

以此推演,自1830年永久离开波兰,到1849年心跳停止跳动,将近20年,虽然在事业上大获成功,然而客居巴黎的肖邦一直都有些忧郁,有些心绪不宁。这对身体有害,于创作却大有裨益。

巴黎,这个诗人、艺术家趋之若鹜的大都会,浮华、美丽,既热情洋溢又媚俗势利,拒人千里。

在这里,肖邦是引人瞩目的钢琴王子,外表优雅,琴艺出色,他一次次成为社交的中心,受到贵族富商追捧,太太小姐心仪。艺术不是空中楼阁,巴黎是个昂贵的城市。肖邦需要这样的肯定和认可。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巴黎上流社会的赏识,是他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他维持体面生活的保证。周旋应酬必不可少,在这里,没有人可以完全独善其身,或孤芳自赏。然而每当夜阑人静,月色如洗,离开睡熟的情人,独自凭栏,祖国沦丧的痛楚就会涌上胸口,有如不眠的鼹鼠,用锐利的牙,在暗黑的夜色里,啮咬伤痕累累的心脏。

《革命练习曲》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从他的心中流淌出来的吧。悲愤激昂,催人奋起,肖邦在这首曲子里,倾泻出他对波兰1830年起义失败的悲愤之情。

也许正是他眼神中挥之不去的忧郁,他的若有所失,他单薄苍白的高大身躯,他修长灵巧、仿佛是造物主专为黑白琴键而造的奇妙手指,或者是别的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殊秉性和气质,深深吸引了乔治·桑。这位身高不足1.6米的高傲女人,富有且任性,是沙龙里无可争议的主人,她的血管里奔涌着法兰西式的狂放不羁和风情万种,性格里兼有母性的柔情和男子的刚毅。

红头发,小个子,胸部丰满,腰肢纤细,喝香槟,抽雪茄,写作上才华横溢,女扮男装,纵马驰骋,从皇室到平民,拥有为数众多的情人。

这是乔治·桑的全盛时代,她像普罗旺斯的薰衣草,正纵情盛放到铺天盖地。她有过很多战利品,都是出类拔萃的精英和才俊。缪塞、李斯特、福楼拜、梅里美、屠格涅夫、小仲马、巴尔扎克、德拉克洛瓦……然而对肖邦,乔治·桑似乎倾注了特殊的关注,更多的热忱。

悉心照拂,体贴入微,在自己的豪宅里为他安排最好的房间和钢琴,戏谑又不无怜爱地称呼苍白颀长的肖邦为“我亲爱的尸体”。

说不上一见钟情,容貌毕竟是初遇时的名片。乔治·桑的颜值算不得高,在美女如云的巴黎,惊鸿一瞥中,她很难让他有惊艳之感。事实上,肖邦第一次看到乔治·桑的时候,印象并不太好。然而,外表终究会变得令人熟视无睹,内心的丰富才可能穿云破雾,旷日持久。

他们同居10年,彼此激赏,和任何一对真正的夫妻一样,有甜蜜的拥抱,温情的依恋,她用她生花的妙笔,他用他灵巧的手指,为对方谱写出无数传神的文字和优美的乐曲。

巴黎成全了肖邦,巴黎消耗着肖邦,乔治·桑卧房的床弹性十足,宽大柔软,钢琴家灵巧的手指,越发苍白修长。

也有任性、争吵、赌气、冷嘲热讽,离家出走再和好如初。音乐家和文学家,都性格鲜明,情绪容易波动是其显著特征,惺惺相惜又相互伤害,欣喜若狂也痛不欲生。他们互相欣赏,又彼此漠视。

毕竟音乐需要灵感和激情,需要奔放和自由,最怕束缚和圈养,哪怕是锦衣玉食,迁就顺从。

在他们分开以后,激烈的情感归于平静,想起乔治·桑的种种好,肖邦写下《升C小调圆舞曲》,怀恋已过去的柔情蜜意,似水流年。

本文作者于埋葬肖邦心脏的石柱前

人世间,能够永恒的往往是伤心别离,最刻骨铭心的常常是英年早逝。远离祖国的音乐天才,表面孤傲清高,内心寂寞彷徨,就算在头上戴着花冠的巴黎,就算有过如妻如母的乔治·桑的眷顾,他心中的伤口,也无法真正愈合。

巴黎的沙龙里琴声忧郁。

祖国是陷进沼泽的母鹿,西边有鹰,东边有熊,黑色的沼泽冒着黑色水泡,昏暗的森林里,回荡着掠食者粗重的喘息声和凶狠的咆哮。

惊出一身冷汗,从梦魇中醒来,心脏咚咚狂跳,乔治·桑或者别的巴黎女人统统不是救心丸,她们睡意浓重的咕哝,抚慰不了肖邦悸动的心灵。

胸中块垒,游子孤愤,无际的乡愁,统统化作奏鸣曲,肖邦旁若无人地弹奏着,他不是在弹琴,而是用十根手指,用最强的音符,叩击着独立自由的门扉,也敲击着自己短促的生命之磬。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道:“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遵从弟弟的遗愿,姐姐把他的心脏浸泡在一瓶白兰地中,藏在裙子里,越过俄军把守的边界,偷偷带回了波兰。

巴黎,就让它留下空荡荡的肉身吧,那些淤积在心头的浓稠的血,才是全部的精华。

猜你喜欢
肖邦乔治波兰
“钢琴诗人”肖邦
进军波兰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波兰睡眠研究会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网络时代
游乐场(上)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乔治和他的斧子
小狗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