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旭
1812年,德国当时文艺界的两个巨人贝多芬和歌德,在风景如画的波希米浴场帕烈兹相遇。贝多芬是歌德作品的崇拜者,曾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因此,贝多芬见到了歌德,心情很是激动。他希望能从这位大诗人的智慧中进一步探索他的灵魂,从中吸取灵感与力量,为自己创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当贝多芬正和歌德热烈叙谈时,皇后、太子和侍臣来到了他们身边。贝多芬对这些皇室贵人历来非常厌恶,因此当皇太子装出很热情的样子向他脱帽致敬,皇后也跟着亲热地点头招呼时,他却把头一昂,似乎什么也没看见一样。但是歌德却不同了,他受宠若惊似的,赶忙抖抖身上的灰尘,整整自己的衣领,把帽子脱下拿在手中,然后满脸飞笑迎上前去,向皇后、太子弯腰致敬。
看见歌德这种卑躬屈膝的样子,贝多芬只觉得先前心目中这位诗人的伟大形象顿时土崩瓦解。当那群皇室贵族浩浩荡荡地走过去之后,贝多芬几乎用吵架的声调对歌德说:“你看浴池里的水,既可以当镜子用,照着自己的脸,也可以照着别人的脸;水,亦可以作为清洗剂,清洗身体的污垢,但洗不掉心灵的污斑。我就是那个照镜子的人,今天你的一举一动让我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我敢断定,眼前的这位先生并非是《葛兹》、《浮士德》的真正作者,而只是一位可笑的庸人。”歌德听后,无言以对,面红耳赤。
贝多芬说完,怫然而去,从此,俩人再也没见过面。
面对权贵,贝多芬不卑躬求乞,而是盎然正气激荡,是自我人格完善的操守,是自我洁清个性的张扬。歌德的绝情,其实就是与那些被权贵吓瘫痪的“软骨头”诀别,不同流合污,从而彰显自己德才合一的天然色彩。
(编辑/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