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瑶
好莱坞S级大片的编剧套路
文/程瑶
与斯皮尔伯格合作五次、朗·霍华德合作三次、布莱恩·德·帕尔马合作两次,为《侏罗纪公园》、《碟中谍》、《蜘蛛侠》、《世界大战》、《天使与魔鬼》等等S(Super)级大片执笔,大卫·凯普(David Koepp)可以说是当今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编剧之一。
从九十年代就荣登金牌编剧,热度持续二十余年却势头不减,如今再度联手斯皮尔伯格的《海盗地带》和《夺宝奇兵5》正在剧本创作阶段,和朗·霍华德合作的《但丁密码》即将上映。这些年,虽然也自导自编了一些被影评人称赞的小众电影,但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帮助好莱坞的“超级大导”们创作出令全球观众蜂拥至影院的商业大片。
多线叙事能在迅速推进故事发展的同时,多层次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让电影每一分钟的内容都达到极致饱和量,提升电影精彩程度,近两年火炸天的美剧《权利的游戏》就是多线叙事发挥到极高境界的产物。
同一时间,凯普展开第二条叙事线——瑞士日内瓦的反物质研究实验室,女博士维特多利亚和同事们经过实验,成功产生杀伤力极大的反物质!正在所有人为科学实验成功欢庆的时候,一个危险杀手出现,抢走了反物质并杀害了维特多利亚的同事。
短短九分钟,影片的两大主题:宗教与科学,跃然银幕,两条线索各自面临的危机也介绍清楚,而电影的线索人物全部出场,如此丰富饱和的信息量将一个险象环生、错综复杂的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
主角登场,开启第三条叙事线:兰登教授正在一片平静的游泳池畅游,他与陌生人的对话显示出惊人的洞察力,陌生人正来自梵蒂冈——前面的两条叙事线终于引发终极危机——四名教皇候选人遭到绑架,光明会粉墨登场。这一切,都仅仅发生在三分钟内,凯普多线叙事的优势再一次得到印证:每一条线都相互补充着其他叙事线的信息,交错纵横、盘根错节,悬疑感骤升。
十五分钟,也就是好莱坞经典三段式结构的第一幕结束之时,兰登教授来到梵蒂冈,见到逃难而来的维特多利亚博士和教会的各方人物,三条叙事线合并成为了一条。而更大的危机逐渐浮出水面——各个地区的教会首脑齐聚梵蒂冈,杀手也带着反物质武器抵达梵蒂冈——梵蒂冈百万人的生命、西方世界信仰的中心,时刻面临着毁灭的厄运。而这种安排,又再次为后面继续展开多条叙事线做好了准备,一个悬疑迭起危机重重的故事,就在几条叙事线穿插交错中有条不紊地展开。
所谓好剧本,立得住的人物是关键,一个人物的成长性,也就是好莱坞剧本创作中经常提到的“Arch”,要有弧度,即有可变化的空间。
所谓好剧本,立得住的人物是关键,一个人物的成长性,也就是好莱坞剧本创作中经常提到的“Arch”,要有弧度,即有可变化的空间。凯普为斯皮尔伯格创作的《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最让斯皮尔伯格满意的剧本。凯普自己说,“我想我在《世界大战》中对人物的塑造突出……所以那之后,我觉得可以在他(斯皮尔伯格)面前说‘不’了,因为那大概是我给他写的最好的剧本。”
电影开场,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码头工人杰伊的形象跃然银幕:不负责任、没有耐心、易怒暴躁的离婚父亲,由于前妻和现任丈夫要远行一周,不得不将一双儿女“寄养”在杰伊处。杰伊的儿子罗比对他直呼其名,女儿蕾切尔也对他态度冷漠,前妻玛丽发现他家里几乎断粮,生活已然乱七八糟,他怎么能照顾好两个孩子?相比之下,继父和孩子们的关系显然比这个亲生父亲亲近很多。
就是这样一个父亲,危机来临时,也会下意识外出寻找尚未归家的儿子,而在危险逐渐逼近时,杰伊深藏的父亲本性逐渐展现。他带着两个孩子拼命逃跑,虽然矛盾仍然在继续,比如蕾切尔吐槽杰伊不知道自己吃花生酱过敏的毛病,比如杰伊教训罗比要叫自己“父亲”或者“先生”而不能直呼其名,但越来越危险的处境,让杰伊一步步拾起作为父亲的全部责任,而在这个过程中,父子三人的关系也在逐渐拉近。
为了不产生空间假频,必须满足采样定理要求,道间距小于有效波最小视波长的二分之一。增加叠加次数,可压制随机干扰,加强相干信号,从而使信噪比得到提高。一般情况下,山区地震勘探的覆盖次数较平原地区要高。覆盖次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压制干扰波的效果,影响有效波能量,即直接影响资料的信噪比。为保证丰富的反射信息和资料处理的方便性,覆盖次数的选择需要考虑Crossline方向自动剩余静校正及速度分析精度,即必须保证纵、横向覆盖次数相对比较均衡。一般的经验是,三维勘探覆盖次数不低于二维覆盖次数的三分之二。
虽然凯普自认为在《侏罗纪公园》中塑造的人物不如《世界大战》,然而人物的“弧度”还是达到了一个商业电影应有的水平。
一群研究恐龙的科学家来到亿万富翁哈蒙德博士建造的“侏罗纪公园”岛屿上,观察他声称重新培育繁殖的恐龙,而哈蒙德博士的孙子孙女也来到这里,同科学家们一同踏上“探寻恐龙之旅”。初遇时,格兰特博士不喜欢和孩子们一同游览,还为甩开两个孩子颇费了些脑筋。但当危险来临,飓风毁坏了防止恐龙外出伤人的系统,格兰特带着两个孩子开始逃亡。三人逃到一颗大树上,格兰特博士一手搂着一个孩子,宽慰他们。
这些人物的弧度和曲线,让凯普创作的剧本故事能够真正抓人,无论《侏罗纪公园》还是《蜘蛛侠》都改编自时下热炒的“大IP”,但只有让故事中的人物立住,才能让改编电影焕发出原有IP和电影本身的双重魅力。
细数下来,凯普的作品大多涉及IP改编。改编电影绝不比原创电影容易,因为编剧需要在保有IP本身的精神上,高度提炼,抽取有效元素,搭建合理结构,才能做好改编的工作。
改编《侏罗纪公园》,凯普几乎是崩溃的,原著小说中存在大量对科学原理、恐龙种族、伦理道德等等社会学、动物性、伦理学的学科探讨,要从中抽丝剥茧,找到故事的切入点,实在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那本书总共四百页,大概二百八十多页都在讨论科学,把小说的精神融入电影,却不能让电影显得乏味,是一个挑战。”凯普在一次采访中如是说。但他还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侏罗纪主题公园。“所有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都在主题公园中发生,这点帮了我们很多,在构建电影世界观的时候,整体的背景设定让电影变得顺畅起来。”而多年前,当《侏罗纪公园》上映的时候,《好莱坞报道者》曾这样评价:编剧对原本故事中复杂的科学概念进行提取,在他们创作的这个险象环生的故事中,进行了浅显易懂的解读。
另一个改编是如今已经红遍全球的系列电影“碟中谍”。电视剧自1966年在CBS首播,1988年在ABC被续订,是一代人的回忆。当导演布莱恩·德·帕尔马找到凯普的时候,凯普看到电视剧IP的改编难度。
“汤姆(克鲁斯)是第一个加入进来的,他非常有兴趣出演,并且他也是制片人之一,所以布莱恩告诉我,不如你突破一下?你要考虑到谁出演,然后再去考虑如何让故事自圆其说。原版电视剧根本没有明确的主角,而我们需要让观众知道,主角是谁。”于是,凯普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为汤姆·克鲁斯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他几乎走遍全世界,从上海到迪拜再到奥地利,扒飞机跳火车跳大楼无所不能——这个决定就是,增添一个新角色——伊森·亨特。
能在好莱坞这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存活下来的编剧,都是套路老手,但为什么凯普就是那个活得风生水起的编剧?“在所有你开过的好莱坞会议、创作过的作品和经历任何其它的事情中,有一项品质是被忽略的,那就是真诚。”凯普在接受美国写作网站Writers Digest采访时如是说。“你去看一场电影,而电影的创作者们很真诚(地在讲述一个故事),你会感觉到的。而如果他们只是在取悦,或者有任何其他方式的不真诚,你也会感受到,并且,会反感。”
你知道,当年为争取到《蜘蛛侠》的编剧机会,凯普提前做了大量准备,把所有和《蜘蛛侠》有关的动漫都找了一遍,然后准备了一个巨大的海报板,在制片厂开发人员面前宣讲。这部《蜘蛛侠》一炮打响,漫威也从单纯的动漫公司成功转型。影片一开始,马奎尔饰演的彼得带着所有普通男生都会有的迷茫和软弱登场,默默站在喜欢的校花身后,紧张而嗫嚅地找个烂理由,只希望跟她说几句话,为她拍几张照。同学的嘲讽、欺负是每个“失败者”必会经历的“不堪回首”,所有这些,而非所谓“奇思妙想”的各种“设定”,才会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融入故事。
同样,在《世界大战》中,杰伊也是个问题重重的父亲,用玩世不恭来逃避现实世界中的责任和压力。这样的人物设定,才符合真实生活,才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就算在设定性较强的《夺宝奇兵4》,印第安纳·琼斯博士也不得不面临中年危机——从未见面的儿子和老情人的出现,让放荡不羁、一心扑在考古探险上的琼斯博士不得不在险象环生的旅途中思考人生,学会做一个父亲,学会承担自己当年没有承担的责任。
凯普的剧本中,所有情节和人物的展开,都围绕着人类最核心的情感,去掉那些花里胡哨的小情节和看似酷炫的环境设定,凯普的故事大多还是讲述人与人之间如何去处理、解决这些永恒的问题——亲情、爱情、友情、信仰。如果一个电影故事缺少这些核心问题,就算再酷炫的外部设定和再花样百出的繁复情节,也会让人觉得乏善可陈。
大卫·凯普给新编剧一点建议
◆1. 太多次谈论你的剧本是个错误,把那些想法存在脑子里,否则你就会失去写它们的意义了。
◆2.好剧本的要义是“清晰”!你虽然不能把镜头的位置都写在剧本里,但至少每一场戏都要有一个明确简单易于表达的视觉感。
◆3. 我认为剧本的创意在第三稿或者第四稿就会达到饱和状态,继续修改往往会进入一个疲劳期,导致最终走下坡路。
◆4. 写作艰难,所以对每一个编剧来讲,都是繁重的工作。和那些过去合作过、将来还有可能合作的人保持良好关系就足矣了。把剩下的(社交)交给你的经纪人,我实在想不出比和那些制片厂开发部的人交际更浪费时间的事情了。
◆5. 我总是把给别人写戏的过程看成一个写作的经历:我完成剧本,我很满意,然后说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