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抑郁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2016-10-21 13:31王时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

王时芳

[摘要]目的:分析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抑郁状况,并总结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检查的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健康人员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抑郁状况,并总结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I临床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抑郁状况;护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思想意识均有着巨大的改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数不断增加,我国流行病学统计结果显示,国内现存的HIV感染者以及艾滋病患者人群已超过80万,而全人群感染率则高达0.05%,已成为威胁社会公共健康安全的主要难题之一。由于健康认知以及疾病的相关因素影响,社会群体对于艾滋病、HIV感染者往往存在有歧视、恐惧、抗拒等不良情绪,这对HIV感染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治疗以及生活质量具有恶劣影响。本组研究旨在调查HIV感染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抑郁情况,并总结其针对性护理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检查的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对本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已通过我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明确诊断为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年龄在18周岁以上;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并发症。其中男性41例,女性15例,年龄在18-73岁,平均年龄(33.2±5.7)岁,存在吸毒以及性乱史34例,H1V感染者45例,艾滋病患者11例;另选取健康人员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年龄(34.1±5.6)岁,有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员组成。

1.2 研究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所有调查研究人员的心理抑郁情况,共包含20个项目,常规4级评分法分析,采用正性情绪反向积分法,总分在20-80分,并且分值越高则抑郁情况越严重。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师对两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首先说明调查的目的以及方法,后要求调查人员按照项目进行填写。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人员抑郁情况比较:本组研究共发放问卷106份,实际收回106份,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为100.00%。

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SDS评分为(42.8±9.2)分,健康对照组人员SDS评分为(33.4±8.5)分,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評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SDS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回顾分析可知,这主要与疾病自身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有关,因此对于HIV感染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护理重点应为改善患者自身以及周围群众的疾病认知,共同关心HIV的治疗,基于患者人文关怀。首先应注重对患者隐私以及合法权益的保护,虽然社会歧视、排斥现象普遍存在,患者往往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保护患者隐私,不得将患者个人信息公布、传播,创造一个安全、保密、守法的疗养环境;同时应加强社会HIV相关宣传,避免产生歧视、排斥现象,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以及社会温暖,使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护理人员应以亲切、平和的心态对待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在进行正确的职业防护时,避免对患者产生被歧视感与羞辱感;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应通过健康行为、态度、情绪等多种途径改善HIV、AIDS患者的健康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需以自我效能理论为依据向患者提供专业性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

综上所述,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临床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以及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蝶翼针穿刺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探究
心内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与护理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