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摘 要: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麦豆主产区,黑龙江小麦是国家重要的粮食资源,也是黑河的传统优势作物之一,冷凉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小麦生长发育。为进一步稳定小麦生产,提高小麦产量,本实验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于小麥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均匀喷洒含氨基酸水溶肥料1次,验证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高纬寒地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经试验研究,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能促进小麦生理性状生长,对小麦安全,比空白对照增产显著 。
关键词:含氨基酸水溶肥料;高纬寒地;小麦生长特性;影响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02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是根据作物的生长机理,经现代氨基酸螯合技术浓缩而成;它含有作物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增强植物细胞活力,提高抗病抗逆能力,提高作物产量。为了进一步验证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高纬寒地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笔者2015年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目的
验证和了解含氨基酸水溶肥料不同用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摸清最佳剂量与时期,为大面积推广做准备。
2 试验材料与环境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试验作物:小麦
作物品种:克丰12号
品种特征特性:中筋类型,千粒重35g左右,容重792.0g /L,蛋白含量13.55%~16.40%,湿面筋24.2%~37.7%,稳定时间2.0~33.1 min。
2.2 试验地点及环境条件
试验地设在北安市农业中心试验地。土壤为黑壤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5.3%,PH值6.7,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大豆。小区采用人工播种,播种量每公顷300 kg。每公顷施肥量为,尿素100 kg、二铵150 kg、硫酸钾50 kg。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肥料
3.1.1 试验肥料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
3.1.2 用量与处理编号
3.2 小区安排
3.2.1 小区排列
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大区处理,不设重复,每个处理面积为1334m2,空白对照为667m2。
3.3 施用方法
3.3.1 使用方法
处理采用茎叶处理,于小麦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按剂量喷施,均匀喷洒茎叶1次,用水量为每亩30L。喷洒时间要适宜,最好选择在晴天10:00以前或者16:00以后进行,喷施后4h内如果遇雨,需重喷1次。
3.3.2 施用器械
采用北京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WFB-18AC型背负式喷雾器进行茎叶喷雾处理。
3.4 田间管理
3.4.1 压青苗
小麦3叶期压青苗,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镇压器镇压1~2次,采用顺播行压法。
3.4.2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喷施2,4-D丁酯乳油防除杂草,采用2%戊唑醇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50%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 。
4 调查
4.1 气象资料
播种时间为2015年4月26日,晴,温度6~12℃,湿度为35%,风力2~3级。2015年夏季气温正常略低,比常年低0.2℃左右,盛夏有低温时段。夏季全市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降水以局地性天气为主。整个作物生育期(出苗期~初霜冻日)大于等于10度活动积温在2080~2180℃,接近常年、但少于近几年,适区播种的农作物基本都能正常成熟。
4.2 作物产量调查
4.2.1 理论测产
取样方法。将每个处理平均划分上中下(按长势情况)3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0点,每点取1 m2,测平方米亩穗数,并从中随机取20个穗调查穗粒数,计算出平均穗粒数,按品种常规千粒重计算出单位产量。
计算公式。理论产量(kg /667 m2)=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4.2.2 实收测产
取样方法。在每个处理抽取3个单元,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并计算产量,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测定含水率。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10次重复,取平均数。
计算公式。实收产量(kg /667 m2)=每亩籽粒鲜重(kg)×[1-鲜籽粒含水量(%)]÷[1-13%]。
5 结果与分析
田间测产结果表明,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处理区均比空白对照区增产。处理1 hm2产量4952.5 kg,比对照增产9.15%;处理2 hm2产量5015 kg,比对照增产10.52%。处理3公顷产量4987.5 kg,比对照增产9.92%。各处理区的在产量在没有显著差异,而各处理区与空白对照有明显差异,说明各处理区比空白对照增产显著。
各处理在生物进程的时间上相对于对照相差不大,各处理的长势在株高、分蘖上相对于对照无太大差异,处理1~3在喷施叶面肥后相对于对照在叶色上绿色变深,在产量调查上增产,但增产幅度在9.15%~10.52%之间,原因主要是进入6月份以后由于长期高温干旱少雨,加之后期气温较高,处理的成熟期提前于空白对照。
6 结论
太康县益民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茎叶喷施后促进了小麦的生理性状生长,对小麦安全,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同时增加了小麦的产量,特别对高纬寒地小麦生产安全,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