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企业被定位在价值最差的制造业环节,以廉价的劳动力、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为代价获取极少的利益,尽管如此,制造业在二元经济的环境下仍难逃逐渐走向萧条的运势。本文基于《郎咸平论产业链的高效整合》一文,分析中国加工类企业的产业链定位、帮助国内企业处理贴牌与创牌的关系,并提出优化国内企业产业结构与进行品牌创立的建议,从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竞争优势,帮助中国企业转型。
【关键词】 产业链 贴牌 创牌
一、如何看待中国加工类企业的产业链定位
由于国际分工的存在,每个国家看起来都在完成自己拥有最充足资源、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共同进行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获取更高的利润。中国由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劳动力数量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直被外商觊觎,承担着产业链中的加工环节,其制造能力已得到世界认可,很多国外购买的商品上面也会印着“made in China”字样,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在产业链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相反的,这使得中国很多企业沦为“代工厂”,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这就是中国外贸企业的困境所在:辛辛苦苦赚取的加工费,远远不及外国企业获取的品牌费。
而且,这进一步限制了中国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品牌发展,中国企业只会一味的吸引外商投资、追求海外订单,不惜大幅度的压榨劳动力去降低加工费,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签订合同,以此追加订单来弥补其扩大生产带来的维护成本。
简言之,中国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去完成产业链中的加工制造,激烈的竞争使其被迫降低报价去吸引客户,获得微薄的加工手续费,无力开发自主品牌和技术革新,将资金又投入到新一轮的扩大再生产中,不断地恶性循环下去;而国外的企业,手中握有品牌技术,不需要耗费过多的人力物力,便可以依靠中国加工为其带来巨额的利润。
因此说,没有自主品牌,中国的企业就是世界的打工仔,做着最辛苦的工作,赚的却是最少的钱。没有自主品牌,改革开放30年,中国出口加工企业仍然在产业链的最低端挣扎。
二、郎咸平提出的“产业链竞争”对中国企业有何启发
郎咸平在《郎咸平论产业链的高效整合》一文中谈到,“中国制造虽已行销全球,但中国只不过是国际产业链的分工中利润最为薄弱的一环,而外商因掌握核心技术便可以主宰中国代工厂的命运。他们可以轻易地通过挑起中国厂商的价格战,让中国制造走向恶性循环,而自己却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
郎咸平提出的“产业链竞争”使中国企业清楚的意识到制造业的现状与危机。劳动力资源已经不再是我国企业的优势,从外资企业逐渐从中国撤资并将加工工厂转移至非洲、印度等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地区这一现象便可以看出来,因此,一味的依靠降低报价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并不是长久之计,这会逐步加剧企业的衰败。
中国制造业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为技术所有企业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却只能从中收取微薄的加工费,回报与投入的比例严重失调。这不仅会让中国企业在压榨自身资源——扩大生产——降低报价——弥补维修成本的恶性循环中越走越远,那么如果某天拉不到產品订单,就会面临产品的滞销,巨额的固定资本设备维修费会让企业债台高筑,无力偿还的最终结果就是倒闭,大量人口面临失业。而这一切,外国企业通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一步步的对中国企业进行整合与蚕食,使制造企业沦为它的奴隶,它们只会从中国制造业中获取暴利,却不会因为中国企业蒙受损失而失利。
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因为没有多余的精力与财力忽略了技术革新而一直无法建立自己的品牌,也就只能一直扮演着为人打工的角色,在产业链中占有少之又少的市场份额,以牺牲自己的资源为代价,换来他国的高额利润。
如今的中国企业,应该撕下“代工厂”的标签,摆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困境,努力进行产业链的高效整合,使得自己从单纯的制造环节整合成设计、制造、运输、销售等整个流程的产业链形成,避免了利润的大量流出,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从而建立起企业自己的品牌,同其他企业进行良性竞争。
三、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处理贴牌与创牌的关系
国内很多企业过分依赖于某项加工计划,很难转型,在市场竞争逐渐凸显品牌价值的背景下,很多贴牌生产企业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每个贴牌生产企业均认同品牌的价值,并希望能够拥有自主品牌,但另一方面,自主品牌的建立需要伴随着技术的革新与企业地位的提升,企业往往没有这么多的物力财力精力时间,只能依靠贴牌生产赚取廉价的加工费。
贴牌对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1.贴牌企业效益高度依赖于发达国家,一旦投资方国家经济受损,贴牌企业必将遭受重创。贴牌企业因为没有创新的技术优势与独立的创产能力,更没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因此只能依赖于模仿甚至复制发达国家的品牌产品,通过为其进行产品加工而获得利润。因此贴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度依赖于外商,一旦外商国家经济受损,贴牌企业将遭受重大的打击。
2.贴牌企业生产外包对我国的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中国被多数发达国家选定为加工厂地一是因为中国数量巨大而廉价的劳动力,二是中国广阔的地域面积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发达国家只需支付较低的劳动力与原材料成本,却可以替代破坏本国环境的代价。简单地说就是消耗中国的资源,外商赚更多的钱。生产外包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污染,尤其是一些重工业,其造成的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污染而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近期不断曝光出学校因建址靠近加工工厂使得大量学生中毒,这就是贴牌企业生产外包所造成的后果逐渐现出端倪。
3.贴牌企业之间形成恶性竞争并不断循环。贴牌企业没有技术专利,没有创新意识,只能依靠生产外包获得利润。发达国家的企业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减少订单的方式迫使代加工厂降低生产成本以求获得和原来相同数量的订单。几家代工厂为了维持经济效益只能不断地压缩成本降低价格,形成恶性竞争并循环,最终会导致代加工厂无力承担而倒闭,得益的却是外商。
但贴牌企业转型成为创牌企业更为艰难:
1.外商主要负责产品的开发销售,贴牌企业只能负责中间的加工部分,依靠较低的加工费来生存,缺乏资金的支持,贴牌企业的转型之路举步维艰。贴牌企业为了留住订单,更是不断地压缩成本,获得的利润少之又少,根本不足以支撑其进行创新技术研发。
2.贴牌企业的产品销售由外商完成,因此贴牌企业无法接触到客户资源,自身也没有营销平台进行宣传,因此也无法完成企业自身的业务拓展。贴牌企业只是单纯的为外商进行代加工,并没有机会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它。
3.贴牌企业无法自己进行设计,也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平台,没有技术的支持,企业很难摆脱“为人打工”的现状,更不用说打造自主品牌了。而没有独立的品牌,不能形成品牌效应,便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4.由于外国设置的贸易壁垒,中国创牌企业很难打开国外市场,品牌的建立止步于国内,影响未来发展。因不满于中国产品生产成本低廉,销售价格较普通水平低并担心中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会冲击到本国的经贸市场,对本国的企业品牌造成损失,很多发达国家设置高昂的进口关税,甚至打出“反倾销”的旗号,拒绝中国产品流入本国市场,大多数企业生产发展只能止步于国内市场。
因此,要处理好贴牌与创牌的关系,就要做到“做好贴牌,再做创牌”:
1.做贴牌加工的同时,注意学习国外的技术,收集客户资源,便于开辟市场,努力在贴牌加工的同时逐步完善自己的产业链,而不是将业务仅仅的局限于贸易加工。
2.避免贴牌加工的过分膨胀,急速的扩大再生产易使得企业背上维修费用的沉重负担。发达国家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常常挑起中国厂商的价格战。挑起价格战就是首先给予代加工厂大笔的订单,代工厂为了完成这样大的工作,只得增加员工数量,买进大量生产设备,但是这笔订单完成后外商便会减少订单数量,贴牌企业为了获得相同的经济效益,只能不断压缩成本来向外商提供更为低廉诱人的价格,但同时企业本身要承担与其他企业竞争的巨大风险和设备维修的高昂费用,贴牌企业渐渐入不敷出最终走向倒闭。因此避免贴牌的过分膨胀、以己之力接受订单是目前贴牌企业的重要之举、
3.注重品牌创新与市场需求,在做贴牌加工的同时,设计制作自主品牌产品。企业可以通过外包加工获得一定的利润,但一定要保持品牌形象的不断建立和技术的创新,这样才会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努力从“中国制造”发展为“中国创造”。
4.贴牌加工时增进与国外企业的交流沟通,便于开拓国外市场。代加工厂不能仅仅局限于埋头加工组装,更要通过贴牌加工不断积累客户资源,尤其是国外企业,增强与其的沟通交流、向其学习生产管理技术、加强业务往来联系,为自己企业的品牌与业务发展拓宽渠道、为未来开展国际化的业务打下基础。
四、如何增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优势
(一)企业本身
1.转变经营理念,树立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少做贴牌,多做创牌,由为人打工转变为自主品牌建立创新。要想转型,企业的必须从理念上进行转变,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审视自己,提高标准和要求。
2.完善企业产业链,加强在设计、运输、销售等软实力方面的提升,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完成品牌的塑造。
3.强调技术创新与革新,将资源配置多放在技术方面多一些,积极进行多元化出口战略,及时根据国际贸易变化调整出口市场和出口方向。
4.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贸易。在电商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贸易为广大企业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品牌展示平台,也促进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客户群。
5.国内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集群、信息集群、战略集群等,共同应对市场风險与经济问题。国内企业之间应保持公平、良性竞争,避免恶性竞争。企业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达成信息共享并形成战略集群,宫廷应对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与贸易壁垒,从而形成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
6.积极开展投资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与技术性人才。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技术既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技术专利更是可以让企业摆脱贴牌的命运,向企业品牌的建立更进一步。
(二)政府支持
1.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并积极帮助企业对付外国设置壁垒对我国企业进行打压,帮助国内企业开拓国外市场,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铺好路。并给予企业适当的资金、技术帮助。
2.制定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创立,鼓励企业摆脱贴牌走向创牌。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给品牌创立的企业以资金、荣誉奖励等,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并为其提供国际化的平台与机会。
3.健全法律制度,强化公平竞争。避免国内企业因争抢订单形成恶性竞争循环,提倡公平竞争,适当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搭建企业间交流学习的平台,营造良性竞争、公开透明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 (美)布莱尔 .市场营销学基础-原理篇(注释版)[M],北京:经济出版社,2011年12月.
[2] (美)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西方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年1月.
[3] 鲁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作者简介: 訾婧闻(1995--)汉族,辽宁大连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