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实现法治的社会基础

2016-10-21 02:33靳勉男
亚太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基本要素依法治国

靳勉男

摘 要:2014年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落幕。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首届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中央全会,会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等思想,依法治国被提上重要日程。一个国家要实现法治化,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基础。本文将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浅谈中国实现法治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依法治国;基本要素;社会基础

一、实现法治需要怎样的基本要素

在本文中,社会基础意指社会的主观和客观环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品,是广义的社会基础。包含政治因素、历史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阶级因素等。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在儒家思想的浸淫下,形成了深厚的“人治”、“礼治”、“德治”文化底蕴,个人感召力、社会道德礼法的权威性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是挡在全面法治前的一道屏障。要实现全面法治,我们必须先达到以下目标。

(一)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从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到《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基础法律的颁布,至2010年末,我国已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但是,实质意义上,还很难说我国目前是全面的法治国家。譬如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还有独特的“信访”制度,都说明我国尚未完全实现依法治国。

我国要吸收西方先进国家的法治建设经验,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国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制体系。同时,我们的法律还应当是好的法律、善的法律,在核心价值上要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公正,在操作上要可行、稳定,要能服众,保证法律的权威性,这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邓小平同志说过,“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在这里所指的领导人所代表的是权力)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句话放到我们老百姓这里,就是说要在心里树立法律的绝对权威性,要有法律意识。其一,法律不因个人权力的胁迫而改变;其二,法律的制定是处于社会发展需求,而不是出于上层社会的统治需求;其三,法律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其四,法律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手段。

(三)体制保证法律的权威性

保证法律权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法律在执行过程中的效力,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提高司法部门的地位和权威。目前,在我国的国家体制里,司法从属于行政与立法,司法权被过度干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难以平衡,常有人形象地说,司法像是受气的小媳妇。如果要实现全面的依法治国,这种体制需要适当调整,西方的“三权分立”思想是可以借鉴的,结合我国国情,适当追求司法部门的相对独立。

二、我国实现法治的社會基础

(一)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上层建筑必然会经历变化,从而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法制体系必须相应得到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农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取代,交易范围和交易规模扩大迅速,国际、国内的贸易往来日趋繁盛。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民事立法、经济立法活动,解决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旧问题。但这远远不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需要更成熟的法治体系来匹配其发展,这对我们的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人口分布基础

人口分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改变。目前,在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浪潮下,我国的人口流动加剧。同时,随着农村户口转城市户口政策的施行,城市人口也会迎来新一波高潮。面临流动加速、数量增加的人口,没若有强有力的法律后盾,很难维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对我们加速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统一的法制体系,来规范、制约人民的行为,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平等。

(三)文化历史基础

上面我们提到,中国社会在儒家思想的浸淫下,形成了深厚的“人治”、“礼治”、“德治”文化底蕴,个人感召力、社会道德礼法的权威性根植于人们的心中,是挡在全面法治前的一道屏障。这是中国的历史遗留,一时难以根除。对中国的特色社会现象,很多学者还有一个形象的称呼:“乡土中国”。乡土社会里,“德”高,“望”重,人们尊崇个人权威,信奉礼数,更多的以家法、族规、道德来约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这本省无可厚非,但随着全球融聚成一个大家族,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小众、形态各异的地方性族规难以统一,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对与普罗大众,要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保障他们的权益,又规范他们的行为,唯有从法治上找出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依法治国理念已经有相当的基础,相信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中,我们定可早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宏图伟愿。

(四)政治基础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信奉“人治”为主的历代王朝莫不在历时的浪潮中覆灭了,我们要吸取历时的教训,在法治中寻求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出路。中国社会已经在探索依法治国的道路上走了很长一段路。我们现在的政治环境,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内部虽有一些矛盾,但不存在重大的阶级矛盾或国际问题,总体来说,是有利于依法治国工作的推进的。

总的来说,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基本具备,但对于在“儒家”、“礼治”思想里浸淫几千年的中国来说,虽已萌发法治之念,实行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幸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在坚定不移地践行这依法治国的理念,人民的法治理念也在逐步增强。我们要借鉴西方的法治理念,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走符合我们自身情况的法治之路。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基本要素依法治国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诗化音乐 乐化诗歌——透过「音乐基本要素」分析「古诗新唱」多样教学的实践研究
论旋律创作的基本要素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形神是中医辨证要素的首要元素——中医辨证常用20个基本要素与形神的关系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图书馆知识共享实践基本要素、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论社会治理协同机制的基本要素、实现形态与构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