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恐龙墓地

2016-10-21 06:32张艳霞
旗帜文摘 2016年5期
关键词:诸城龙骨墓地

张艳霞

2009年夏天,全世界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中国山东省中东部的一个小县城——诸城。在那里,人们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恐龙化石集群埋藏地——恐龙涧化石长廊。

恐龙涧化石长廊,其实是一个长500多米、宽约30米,呈东西走向、45°倾斜的斜坡。近万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恐龙化石,密密麻麻地镶嵌在这面斜坡上。经鉴定,这些化石的年代为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远远望去,恐龙涧化石长廊就仿佛是一面巨型的浮雕,大气磅礴,美轮美奂,是极为罕见的地质奇观,古生物学家形象地将它称为“恐龙公墓”。

群龙现身

在诸城西部,有一条长约30千米的古老河流——涓河,它养育着两岸勤劳、纯朴的人民。20世纪50年代初,老百姓在涓河边的一条沟里砍柴时,经常会拾到巨大的动物骨头。起初,村民们还以为这是神龙的骨骼或是中药里的一种药材——龙骨,往往会将其研成粉末用以止血。而在大家的口中,那里也逐渐变成了“龙骨涧”。

1964年,原地质部石油局综合研究队来到诸城考察,在龙骨涧里发现了这种被村民们称为“龙骨”的巨型骨骼。专家将它们运回北京进行了鉴定,确认了这些巨大的骨头其实是已经灭绝了的恐龙——鸭嘴龙的骨骼。

随后,古生物学家在那里展开了化石采集工作,共采集了30余吨,并将化石按比例进行了复原,装架起了一具鸭嘴龙的化石骨架。因为其体型巨大,研究人员便将其命名为巨型山东龙,这是当时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鸭嘴龙。

不过,就在几十年后,当地群众再次反映,又在地面上发现了类似的骨骼。

2008年,为了保护这些暴露在地面的恐龙化石,诸城市开展了全面的境内化石普查工作,并联合中国科学院的恐龙专家对这些化石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工作,而主要工作地点就在距离龙骨涧南侧不到100米的地方。

伴随着一阵阵金属工具的敲打声,一块块骨骼悄然现身。经过一年多的发掘,恐龙化石长廊问世,近万块恐龙遗骸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些化石90%以上属于鸭嘴龙类骨骼化石。

大个头 大家族

鸭嘴龙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植食性恐龙,通常会有上百只在一起群居生活。鸭嘴龙群在行动时,成年个体会走在两侧,幼体则走在队列中间,就如同现在的象群。

诸城鸭嘴龙的体型异常大,考古人员先后在此发现了巨型山东龙、巨大诸城龙、巨大华夏龙共三种鸭嘴龙,它们都打破了当时世界最大鸭嘴龙的纪录。特别是最后发现的巨大华夏龙,目前仍以18.7米的体长独占鳌头。

我们不难想象,当数百只诸城鸭嘴龙在草地、沼泽、湖边进食饮水,又或是一起穿越森林时,场景是何等的震撼。可是,如此“人高马大”的鸭嘴龙,如此数量庞大的家族,又怎么会一起死亡呢?它们在濒死之际,究竟遭遇了什么?

死亡真相

地质学家在埋藏恐龙化石的下部地层发现,那里大多是火山爆发后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其实,地层的上下排列是有顺序的,一般来说越靠下的地层形成时间就越早。

既然人们在恐龙化石下面发现了火山岩,那就说明,在这群恐龙死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火山爆发一定相当频繁,由此产生的火山灰遮天蔽日,导致气温大幅上升。此外,研究人员在对骨骼化石成分进行测定时,发现骨骼里的钡和锶两种元素含量特别高,即便在化石周围的岩石中,这两种元素的含量也很高。根据以往的研究,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由于钡和锶得不到很好的稀释和迁移,它们在水体及土壤中的含量就会越来越高。这就好似一杯盐水,水分蒸发后盐的浓度就会升高一样。

因此专家判断,在恐龙的生命末期,气候已经变得异常炎热干燥。由此引发的缺水和植物枯萎,原本水草丰茂的恐龙乐园也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荒凉之地,鸭嘴龙开始进入饥荒年代。它们只能不断长途跋涉地寻找食物。不过,对于体型庞大、食量惊人、数量众多的鸭嘴龙来说,仅剩的植物显然不能满足它们的胃口。终有一天,长期的饥饿导致了体力透支——它们再也走不动了,慢慢地相继倒下。

墓地天赐

不过,为何鸭嘴龙群的尸体会聚集在一起?难道有“人”将它们进行了合葬?但在那个时代,又有谁会拥有这样的能力呢?

在這巨大的恐龙墓地中,专家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是分散杂乱排列的,并没有完整的恐龙骨架保存。但奇怪的是,其中较长的骨骼又有一定的排列规律,它们长轴的方向大都是呈南北向的。而且在埋藏恐龙化石的地层中,人们还发现了泥、砂、碎石等物质,且不是单一一种。

据此,研究人员认为,恐龙墓地的形成与泥石流有着必然的联系。

虽然诸城的恐龙王国覆灭了,但酷热干燥的天气并没有就此结束。高温炙烤着这片大地,恐龙遗体开始腐烂。很快,肉体被微生物分解、自然风化,地上只留下了白骨一片。科学家推测,在某一时刻,干涸许久的大地突然迎来了一场大暴雨,而且持续了很久。由于植被稀疏,丘陵上的泥土和碎石等被雨水肆意冲刷,从高处顺着坡面而下,形成了巨大的泥石流。雨水裹挟着砂石瞬间冲散了恐龙的骨骼,一具具恐龙骨架也就变成了一块块四处散乱的骨骼。随着泥石流的减弱,骨骼慢慢地在一片低洼地沉积下来,恐龙墓地就此形成,这个墓地,就是现在的恐龙涧。

涅磐成石

成堆的恐龙骨骼被泥石流“定格”在了恐龙涧,在随后的岁月里,外来的沉积物慢慢将它们掩盖。

随着地壳的变动,这些骨骼沉降到了地下,在与空气隔绝的环境里,与周围的泥沙等共同经受着地下高温高压的锤炼。恐龙骨骼里的有机物质,也逐渐被周围岩层中的矿物质充填、代替,最终变成了坚硬的石头,只保留下了骨骼的外形。

几千万年来,地壳从来没有停止过变动,化石也随之上升到了地表附近。化石层上方的地层在地表遭受风吹日晒雨淋等风化作用后,逐渐被剥离侵蚀,而这些涅磐成石的群龙也终于重见天日。

(本文选自:科学24小时 2016年04期)

猜你喜欢
诸城龙骨墓地
架龙骨
龙骨治百病?言过其实
包山底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诸城恐龙死亡原因的N种学说
实施世行贷款项目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龙骨中的秘密
最大坟场
莫斯科墓地拟覆盖免费WIFI方便扫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