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
【事件】
最近半年,信达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在土地市场挥金如土,创下纪录无数。
72.99亿元、楼板价49152元/平方米上海新江湾城一地块;总价30亿元、楼板价2.7万元/平方米深圳郊区一宅地;123亿元杭州滨江区奥体中心一地块;溢价率超过300%、58亿元、3.6万元/平方米楼板价上海顾村一地块……
“不差钱”几乎成了信达地产的代名词。然而,即便土地市场已火热了一年有余,信达地产的拿地价格还是让同行纷纷惊呼看不懂,一些人更直接表态其拿地价格“怎么测算都无法盈利”。信达地产究竟是为什么呢?
【述评】
信达地产的规模并不大,2015年财报显示,其全年营业收入81.36亿元。这一规模,相比房地产行业第一位的万科,收入不足后者的4%。虽然规模不大,但是鉴于信达地产央企的血统,其在财务上的任性,是任何一家房企都望尘莫及的。
2015年,信达地产总债务规模为305.01亿元,同比增长70.45%,主要通过增加短期、长期借款及发行债券增加外部融资,其中短期债务高达142.50亿元,同比增长93.25%,长期债务162.51亿元,同比增长54.47%。
进入2016年,信达地产的债务规模继续大幅上升,原因无他,就是买地。而在信达地产不断高价拿地的背后,是外界对于其不惜代价大举进军房地产业的不解。
事实上,信达地产的母公司中国信达作为央企金融巨头,主业的利润率远高于房地产,而信达地产本身的开发能力又有所欠缺。因此,信达高价拿地并不意味着要全力开发房地产业务,而是出于资产配置的需要。
中国信达在2016年经营重点的规划中提到,将继续巩固和发挥不良资产经营优势,继续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大力发展特殊机遇投资及资产管理业务;强化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管控。
随着“资产荒”日益严重,优质土地资源是保值的最佳选择。资本市场资金充裕、流动性强,反倒凸显了优质資产的稀缺。房地产行业依然有不错的前景,而一线城市核心地块则最具升值潜力,无法直接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险资通过投资地产股“曲线救国”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信达显然也深谙此道。
信达地产如此“疯狂”夺地,无论最后能否赚到钱,都已经完成了母公司中国信达的资产配置需要,某种程度上这比单纯盈利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