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

2016-10-21 16:43赵丽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中学历史

赵丽芳

摘 要: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因此,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走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困境的契机。

关键词:中学历史;历史教学

历史是人类的成长画卷,历史是民族的发展记录,历史是人类的导师。西班牙哲学家桑塔亚说:“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以至于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历史是多么的重要,历史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怎样教好历史,做好教学工作呢?下面笔者谈一谈教学多年的实际体会。

一、让学生互相协作

在这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双赢的理念深入人心,历史教学中同样可以引入这个观念。在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独立的思维,但同时又少不了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开放式的教学要求学生依据兴趣形成合作小组。同一个班中不同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潜力都不是相同,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合作小组能让每个学生各显其能、各补其短。让他们共同参与、共同解决问题,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合作小组将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又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明确的责任分开和高密度的交互作用,这样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同時,又有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让教师的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课堂上,除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和学生合作,这也是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一课中法战争时,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学生回答:“老将冯子材带领军民取得胜利。”我再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导致法国茹费理政府的倒台”后。我用沉重的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同学们一片愕然,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历史教学中,在老师的包办下,学生的质疑能力慢慢退化,创新的意识消失殆尽。学习离不开创新,历史学习更离不开创新。比如说,儒学千百年来受到推崇,为什么宋代思想家对其进行改造?这一点课本没有描述,但是作为历史教师,就要对学生有所引导。宋朝推崇儒家思想,统治者提倡儒家思想,有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说明,宋朝统治者有一定的聪明才智,儒家思想在宋代思想家和统治者那里之所以继承,首先是因为他们发展了儒家思想,同时,对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也有所吸收,也就是“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有继承。”几乎儒学大家都在自己的理论系统中融入了当时的时代气息,其中比较著名的当推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他提出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影响甚深,其学说主旨意在控制人民的欲望,顺应统治者。当然,做为一代宗师,朱熹也提出了先进的思想,比如说“以振兴旧邦、抗金御侮为天理,以明君臣之义、清算积弊、匡时救世为天理,以人欲指斥朝政,揭露腐朽,反对贪污盗窃,伸张正义”,既反映了阶级矛盾,也向统治者提出了一些顺应民意,缓和阶级矛盾,抵御外侵的思想,有利于广大人民接受儒家思想,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四、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尽是大一、二、三,小1、2、3,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科瓦列夫说:“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教给学生的范围,要具有更广阔的科学视野,否则,就不能唤起和发展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就不能满足他们需求”。总之,历史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人文性的学科。现如今的新课程删除了以前的繁琐内容,增强了趣味性与知识性,这就是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更多的提高学习能力。说到底,从总体上看,学生对学习知识专注度是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的,只有教师去探究,采用新方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赵广举.中学历史创新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12).

[2]邢凤英.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改革探讨[J].学周刊.2012(03).

[3]赵广举.中学历史创新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12).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中学历史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儒家思想与书法
新历史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略论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