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香��
创新能力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迫切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发掘,并体现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在这方面的尝试:
一、教学环节的设置
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的理论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首先在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这要求教师,要勤于钻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并且难度适中的问题,如果难度太大,很打击学生学习的自尊信和信心,相反,难度太小,没有起到效果。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现问题,努力把学生的全部创造潜能释放出来,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小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为了使小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很好地进行练习,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識。
二、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内在创造潜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具体的看、摸、折、量、比、算等操作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新知的重建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过程,这本身就是充满了生命活力,体现创新意识的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同时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例如:教学“1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的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很有兴趣地摆出了等有趣的图形,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10”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都寻找合成10的几组数,紧接着让学生交流、讨论摆的结果。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生,其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在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能形象逼真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机的促使了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为了训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演示了几组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利用多媒体的效果,把这些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组成一些物体,并让学生观察这些是什么?如:机器人、房屋、树和猫等。接着请各组设计拼图方案,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的方法和所用的图形。孩子的智慧,在集体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中展示了出来。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点闪烁,闪动红领巾实物的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红领巾)的表象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几何角,然后闪烁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帮助学生概括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从而完成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学生接受起来就很容易了。
四、激发学生的欲望,唤起“未知欲”
1.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教学中,我经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造就学生的认知冲突,内心一种不平衡,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力求实现心理平衡,从而把学生引入“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这样,创新就有了可能,我认为,有了问题,学生思维才有了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创新才具备了条件。没有学习的动力,就没有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我用的方法是不断地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2.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予以激励。
苏霍姆林撕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咱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老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会有更高层次的愉悦,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老师在学生获得成功时,予以激励、表扬,让学生产生盛大的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只有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爱好时,才会去创新。
学生好动好试,富有想象,爱好模仿,在他们身上潜藏着无穷的创造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去充分挖掘,去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发展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想:给学生经常多样的探索尝试,给学生思维广阔的天空,创新能力便水到渠成,创新人才也便呼之即出。
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不失时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持之以恒,使学生的创新潜力得以很好的开发,保证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