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习近平强调“在干部培训中党性教育是关键”。2015年 12月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党校姓党作为立校办学之本”。县级党校作为党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层领导干部的摇篮,承担着基层干部党性教育的重任,实现县域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发展,必须把党性教育贯穿到基层党校的教育培训中,切实提升县级党校的干部培训职能。
关键词:党性教育 县级党校 培训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361-01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价值观”。全国党校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党校要加大党性教育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比例。
一、县级党校加强党性教育的困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需求和新时期党性教育培训的特点,县级党校在加强党性教育存在一些困难。
1.党性教育的内容空洞、形式陈旧,缺乏创新力
一是内容上太注重理论灌输。目前县级党校的党性教育课课时严重不足,甚至多个班次培训内容基本相同,没有针对性,满足于一般说教,社会理论问题、热点及难点问题联系实际不够。二是党性教育教学形式单一。突出单项灌输,缺乏互动交流,即使有互动,也是浅尝辄止。学员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没有主动的学习实践,党性无法转变成工作中的强大动力,从而造成党性观念虚化。三是缺少党性教育资源、基地。因为现有条件束缚,县级党校大多缺少党性教育资源和基地。或者因为资金欠缺,没有在干部培训工作中开展体验式、现场式的党性教育,从而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没有在县级党校党性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党性教育的理念偏差、管理不当,缺乏吸引力
县级党校在开展党性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机械认知的问题。一是作为县级党校本身,对于如何开展党性教育没有合理的规划,认为只要和“党”字沾边就是党性教育,导致党性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二是外界环境对县级党校的认识不足。不少人认为党校特别是县级党校可有可无,没有从事关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认识党校工作、看待党校工作,在地方和基层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三是县级党校的党性教育管理机制没有与干部的任用、选拔、考核相衔接,造成部分干部到党校参加培训的态度不端正,认为“学好学不好一个样”,使得培训管理工作没有任何约束力。
3.县级党校党性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县级党校条件落后,教师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有限,自身缺乏党性锻炼,教学、科研缺少与外界环境和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思想僵化现象严重,多数教师在科研工作和教学备课中存在理论脱离现实、闭门造车的现象。在党性教育开展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把握不够准确、一知半解,对党的理论政策创新发展不够及时,使党性教育缺乏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决策眼光。
4.县级党委、上级党校对县级党校党性教育的重视不足
由于许多地区党委、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和社会建设上,对县级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没有把干部党性教育提到应有的高度去重视。党委政府对党员干部重使用、轻培训,随意缩短甚至取消培训工作。县委组织部门主管干部教育培训,在干部培训的教学内容及安排上起主导作用,导致县级党校“主办职能”趋于弱化,甚至只负责安排培训场地、担任个别课程的授课及培训的后勤管理工作,党校干部培训“主渠道、主阵地”逐渐被取代,使得县级党校在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上无能为力。
二、县级党校在新形势下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培训职能的对策
1.突出党校姓党,深化党性教育内容
党校姓党决定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教学的主课,县级党校更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性教育的中心内容,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坚定基层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在主体班次中专门设置“党性教育单元”,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和马列经典著作的研读,运用生动的党史材料,使整个党性教育课变得生动形象,确保教学内容和时间,保证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
2.整合多方资源,创新党性教育形式
首先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争取每次主体班次都安排互动交流发言,让学员通过听取党性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理论探讨和思想碰撞,坚定党性修养。其次,在主体班次准备工作中,针对不同学员开展调研,了解学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采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指导和现场参观中领悟党性。再次,通过挖掘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搭建党性教育平台,引导学员瞻仰革命圣地,认清时代重任,提高党性觉悟。还要加强与上级党校和同级党校的沟通联系,统筹协调党校系统的党性教育资源,制定完善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上下联动不断提高党性教育质量和水平。
3.提高科研水平,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科研工作是基层党校开展工作的基础,县级党校作为党委政府的思想库,必须找准定位、明确职能,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围绕县级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深入研究社会热点难点,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结合时代特征和当地实际,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引领党员干部正确加强党性锻炼。
不断优化县级党校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层次结构、理论深度、学历结构,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争取机会让专业学科教师去上级党校和高等院校进修深造,提高教師自身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组织教师去一线、去基层挂职锻炼,加深对国情、党情、县情的了解,打造出优质精品课程,“每年领导干部讲课总课时占党校主体班次总课时比例不低于20%”,保证当地领导干部对党校党性教育的重视,提升县级党校党性教育的实效。
4.加强和改善县级党委、政府对党校工作的领导
县级党委要把办好、管好党校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解决县级党校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帮助党校解决实际困难,支持党校外派教师挂职锻炼、进行社会调查。县级党委、政府还应把党校的全年工作纳入全县每年的整体工作来部署,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和干部培训需求,计划安排每年县级党校的培训班次、宣讲任务、调研汇报,确保县级党校党性教育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2]中国共产党章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北京.2015.
[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吕文贤,女,(1986.2-),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硕士研究生,助理讲师,主要从事党建、社会问题、文化热点等相关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