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函大食用菌科研示范基地是1998年由中国农函大总校批复设立,前身是1992年由兴城市科协设立的农函大兴城分校食用菌培训辅导站,在葫芦岛和兴城两级市委、市政府及农业、财政、金融和相关科研单位的支持下,经自身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用菌野生驯化和食用菌繁育两个体系。本文将农函大食用菌生态培训科研示范基地工作实践进行总结,发挥食用菌培训示范优势,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食用菌;培训;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38
农函大食用菌生态培训科研示范基地,二十几年来先后建立占地面积320亩,建设面积8030平方米的菌种野驯科研基地和食用菌商品生产基地,固定资产1290万元。健全了科研与培训示范相结合的社会服务功能,形成了食用菌科研试验、技术培训、菌种繁育、野生驯化、生产示范、贸易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现具备年培训3000~3500人,繁育母种30万支,繁育原种20万袋,繁育栽培种10万袋的生产能力。基地有技术员22名,平均年龄24.7岁,是省级青年文明团队。带动起1.87万农户,生产示范面积2240亩,年出口量2000吨以上,产值1200万元。
1 建立食用菌专业技术研究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葫芦岛市食用菌技术研究协会是1992年8月建立的,食用菌协会的建立,从组织上健全了机构、宗旨和任务;在销售上以研究会为桥梁和纽带衔接客商和市场,产品一直无滞销现象;在发展上紧紧围绕扶贫和下岗再就业等弱势群体,把食用菌产业优势向产业化转变,在自身不断完善、不断健全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及省外食用菌的共同发展。
2 建立农函大食用菌培训体系,加强普及扩大生产
农函大食用菌基地结合协会科技人员,组建教师培训体系,建立了科普技术传播的基础和源头,采用多种技术传播途径,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系列培训工作。
2.1 函授培训
按农函大招生简章的要求招收函授学员,培养技术全面而过硬的食用菌人才和生产骨干。
2.2 短期培训
基地在每月的25~28日举办一期培训,经过4天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增加了农户投产的信心。
2.3 下乡培训
一些农户因农活和家庭等原因不能外出学习,基地组织教师主动到乡村培训,既方便了农户又扩大了普及面。
2.4 发放简报
农函大与研究会合作编写了《农函大食用菌科技简报》,每年出版4期,每期8000份,无偿地发放给会员和农户,让农户了解食用菌发展动态、新信息和新技术,根据市场需求采用新技术生产适销对路的品种,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 建立农函大科研攻关体系,不断解决生产难题
农函大基地在技术咨询与指导过程中,发现农户在生产中有一些难题严重影响农户的发展和效益提升,针对这一点,基地组织科技人员和研究会骨干进行立项攻关。自1992年以来基地投入36万元,攻克44项课题,有5项通过省科委鉴定,并获得省金奖和国家优秀项目。在技术上有多项突破,例如滑子蘑无床架立体栽培技术,打破了全国20多年的传统栽培模式,不用床架、不用床帘、不用打包、立体出菇,这一技术的推广可使每户节省成本1/3(近3000元),全省5000多户可节省资金1500余万元。从2001年以来,葫芦岛、朝阳、吉林总投料500多万吨,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为规模化精品生产奠定了基础,此生产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食用菌生态循环技术,解决了老菇区交叉污染和废料再利用层层增值的问题,实现3~5倍的附加值,这一技术也达到了国内领先;灵芝高级艺术盆景造型是一项食用菌生物工程,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多种自然景物,被称为国宝,有较强的贮藏价值和收藏价值,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6年基地又试验成功树下食用菌栽培技术,适用于果树、林地等树阴下生产,将为我省食用菌开辟新的栽培领域,创造新的财富。通过科研技术的推广,使农户不断的吸收新技术创造新效益,促使产业不断发展,农户生产不断扩大。
4 建立农函大生产示范体系,引导产业走向标准化
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和国际市场对食用菌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产品的无公害与天然、营养与保健放在首位,为不断提高产品生产的无公害和不断符合国际化市场要求,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是农函大食用菌基地的重要工作。
2000年初,农函大食用菌基地选址在兴城市旧门乡民主村,经3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用菌野生驯化、菌种繁育、生产示范三个体系,占地120亩,建设面积3030平方米,健全了科研与培训示范相结合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基地于2008年通过了食用菌绿色食品认证,形成了由始端品种选育至终端产品销售的系统工程。这一体系的建立每年将培训示范农户1500人次,逐渐引导生产户由无公害食品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转化,闯过食用菌绿色壁垒,不断适应出口需要,农函大食用菌基地被葫芦岛市和兴城列为农民科技增收工程示范基地。2005年5月,农函大食用菌基地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为国家级无公害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承担全市2220户食用菌无公害生产,为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2006年协会在兴城市华山街道建立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示范区,为会员建设117栋大棚共8万平方米,并建立了配套的培训和产品加工体系,总投资750万元,示范区于2009年11月投入生产,年产量4000吨,年产值8400万元。
总之,农函大食用菌科研示范基地在不断发展壮大,发挥食用菌培训示范优势,为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荣斐,本科学历,兴城市农村经济发展局,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