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风景油画构图学研究

2016-10-21 16:49吴洁
工业设计 2016年2期
关键词:构图俄罗斯

吴洁

摘 要:巡回展览画派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的进步艺术团体,风景油画力求表现真实的俄罗斯自然景观。构图,是进行绘画创作时首要考虑的方面,是表现画作内容及思想内涵的重要手段,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也可给观者不同的心理暗示。本文运用绘画构图学对俄罗斯巡回画派的风景油画进行研究,以期对风景油画创作、景观设计手绘等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构图;风景油画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学术界对俄罗斯油画的发展历程以及俄罗斯油画对中国油画发展的影响方面成果较多,而对油畫艺术本体的研究较少;对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油画的研究在人物画方面比风景画更多,但也涵盖了对艾瓦佐夫斯基、萨符拉索夫、列维坦、希施金、库茵芝等主要风景画代表人物作品的分析,例如张可扬对俄罗斯风景画派形成的分析,以及对列维坦绘画的抒情性与库茵芝绘画的装饰性的分析;刘力对萨符拉索夫风景画特征的论述;朱爱珍对列维坦绘画语言的探讨;陈广明对列维坦艺术风格的分析;赵婷婷对列维坦绘画色彩及其对中国绘画影响的描写;王金玲对希施金艺术语言和形式的分析;龙生庭对希施金作品《森林的早晨》美感的分析;等。综上,对俄罗斯风景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艺术风格、绘画语言、色彩等角度,鲜少对其构图进行研究。而且画册等出版物的色彩、质感等与原作往往存在差异,同一画作在不同出版物中也有色彩、尺寸等方面的区别,我们又很难看到俄罗斯油画的原作,这给我们的研究带来诸多不便。故本文拟从绘画构图学这一独特的视角,对巡回展览画派风景画进行研究,以期对风景油画创作、景观设计手绘等提供一定的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风景油画构图学研究

“绘画的表达被称为‘艺术语言,构图便是按‘语法规律对‘语言加以组织,使之表达得清晰和完美”。南齐谢赫在其著作《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我国古代进行绘画品评的重要理论原则,其中“经营位置”即指绘画构图的布局与安排。西方艺术更加理性,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在美术解剖学和绘画透视学方面做出很大贡献。构图形式对绘画内容的表现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外画家对构图都十分重视,甚至是在作画的草图阶段首先要考虑的方面。

18世纪俄罗斯的风景画具有鲜明的西欧化特征,19世纪随着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造型艺术开始呈现本民族化特点。巡回展览画派是批判现实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打破了学院派一直以来追求的高尚理想化的风景,其风景画题材主要有海景、森林树木、穷乡僻壤等,一幅作品中往往使用了多种构图规律,构图不只是为了再现真实,还可以表达作品主题思想和深刻内涵。

2.1 构图形式中的水平线

水平线与画作上下边缘呈平行关系,有向两边伸展的趋势,尤其是在横幅画面中,以水平线为结构主线的构图,可以使观者产生舒展、宽广、宁静或悲寂的心理感受,适宜表现辽阔的草原和田野、宁静的湖泊等风景。

图1 希施金《麦田》构图分析

希施金1878年绘制的《麦田》(图1)在长方形画框中,以水平线为构图结构主线,同时运用了蛇形曲线、垂线、黄金分割比等构图规律。用横长直线分割出天空与地面,水平的构图主线传递出自然界的宁静之感以及麦田的开阔舒缓感。田间小路的蛇形曲线具有活泼的特性,使画面中麦田的表现不至于显得呆板,将观者的视线引向深远的空间,加强纵深效果。地面与天空的分配符合黄金分割比。小路分割出画面左右的空间,也符合黄金分割比率,使画面整体比例协调。微风吹动的大片麦田一望无际,左边两组树木垂直挺拔,右边的单组树木树梢指向天空,更加高大,使视觉平衡。

图2 列维坦《弗拉基米尔路》构图分析

列维坦1892年创作的《弗拉基米尔路》(图2)以水平线和斜线组成的楔形为构图主要结构。用水平线划分出乌云密布的天空和荒凉贫瘠的平原,用由近及远由宽变窄的楔形,表现了没有尽头的道路,这是一条废弃的流放犯人的古道。废弃的路标、黑衣者孤独的身影,诉说了画家的阴郁忧伤,以及对俄罗斯苦难的革命者的同情。

2.2 构图形式中的垂直线

垂直线与画作左右边缘呈平行关系,以垂直线为结构主线的构图,可以使观者产生高耸、庄重、肃穆、节奏感强烈的心理感受,适宜表现森林树木等景致。

希施金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写生为基础,绘制的森林和田野平凡又真实,构图体现出所画内容沉稳的特征。希施金创作于1870年左右的《森林的深处》用错落有致的垂线表现了浓郁的松树林,近景亮部的树枝进行了细致刻画,虚实相生,构图的视觉中心是森林深处的亮光,该画作巧妙地利用光线表达了主题。1891年创作的《莫德维诺瓦伯爵夫人的森林》(图3、图4)中大片松林布满整个画面,光线的巧妙运用使森林密而不塞。树的上部超出画框,笔直的树干向上延伸,垂直主线的运用使人产生高耸挺拔的心理。

图3 希施金《莫德维诺瓦伯爵夫人的森林》

库茵芝1879年创作的《白桦树丛》以垂直线表现主要画面物象,也运用了色彩明暗对比的规则,远景的白桦林和近景的草地都处于浓密的阴影中,中景高大的白桦树只露出刚直树干,处于大片的亮色调中,强烈的对比使光线显得特别明媚刺目。

图4 希施金《莫德维诺瓦伯爵夫人的森林》构图形式分析

列维坦后期的画作充满了生机,这与俄罗斯1895年之后进步势力的活跃,以及当时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作品《春潮》中的白桦林运用的垂直主线的构图形式,其上下伸展的特性,使人产生顽强、挺拔的视觉心理。画作富有典型的俄罗斯民族情调,阳春三月,稀疏的白桦林开始受到春汛的泛滥,尽管寒气还未完全消除,报春的绿芽已在树梢绽露,这在寒冷的俄国,是象征着大自然万物苏醒的景象。明朗的色彩,流露出画家愉悦的心情。

2.3 构图形式中的斜线

斜线与画面边框不构成平行关系,以斜线为结构主线的构图给人不稳定、生动活跃的形式感。

图5 艾瓦佐夫斯基《九级浪》构图分析

艾瓦佐夫斯基是在19世纪中期便已成名的海景画家,《九级浪》(图5)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所画内容是黑海中的一次海难,暴风雨中漂泊在海上的人们,他们在帆船的残余物上拼命挣扎,波涛汹涌的海浪表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不可抗拒性。构图中运用方向不同的斜线组合加强了冲突感,下方一列倾斜的人物,与中间呈斜线的巨大海浪形成强对比,使观者产生不稳定的心理动势。运用人与自然抗衡的海景画展示了人们大无畏的精神。画面中间海浪的浪尖处于黄金分割点,日出时刻的暖光拨开晨雾,与海面形成的冷暖、明暗、色调对比展现了希望的曙光,太阳光以及在海面上的投影处于一条纵向黄金分割线上。

图6 希施金《松林中的早晨》构图分析

希施金1889年创作的《松林中的早晨》(图6)是他的经典之作,画面前景、中景、远景的层次十分明确,前景中两根倾斜的树木和几只戏耍的小熊使画面极具动感,构图中的楔形具有向上的方向感,中景的松树树干形成向上发射性的布局,突显了松林里早晨的阳光,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4 构图形式中的面积空间

构图中不同的面积分割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这里的面积空间指画幅尺寸,以及所畫物象或色彩在画幅中的占用比例。如在画册中看到罗中立的《父亲》可以给人超强的写实感,但与在展厅看到的原作给人的震撼之感是不可比拟的。同一尺寸的画幅中,如果主体物象所占面积较大时,可造成饱满的视觉效果,如果主体物象所占面积很小,可造成空荡或孤寂的视觉效果;如果色彩在色相、纯度或明度上构成强对比,即使面积小,也会引起观者的注意。

图7 库茵芝《第聂伯河上的月夜》

库茵芝1880年创作的《第聂伯河上的月夜》(图7)尺寸为143cm*104cm,画面色彩单一,层次丰富,明暗对比强烈,亮部所占面积很小,反而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圆点的形态可使人产生凝聚、集中、闪动的心理感受。画面深处的地平线为一条贯穿全画的水平线,以及天空云彩反复出现的水平线,都增强了画面背景的宁静和辽阔之感,反衬出画面亮部的月光如此优美。该画作是构图要素点、线、面的完美体现。

图8 列维坦《墓地上空》

列维坦1894年创作的《墓地上空》(图8)是他早期忧伤情绪的代表之作,画幅尺寸为206cm*150cm,雷雨前乌云密布的天空占画面的一半(图9),平静死寂的河水也占近一半面积, 河边的树木随狂风摇曳,教堂和矮小的十字架占画幅面积很小,大面积有向小面积推移压迫的趋势,故令观者深感压抑沉重,犹如是对柴科夫斯基《悲怆》的图像诠释。

3 结语

巡回展览画派是19世纪后期俄罗斯美术史中最富有革新气息的画派,力求表现真实的俄罗斯自然风貌,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巡回展览画派注重画面物象的组合关系与形式构成,注重光色对视觉中心的影响,不同的构图形式适宜于表达不同的主题,也给观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心理反应。巡回展览画派的风景画构图运用了水平线、垂直线、斜线、蛇形曲线、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形式构成,黄金分割比、面积对比、色彩明暗对比等构图规则,合理安排点、线、面、色彩、光线等构图要素,体现了节奏感和韵律美。进行风景画创作、景观设计手绘、平面设计或许都可以从对俄罗斯风景画构图的理性分析中获得灵感。

图9 列维坦《墓地上空》构图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安华.评巡回画派的风景画艺术[J].安徽文学: 下半月.2009(07):112-113.

[2] 普馨伟.俄罗斯巡回画派的文学意味及其他[J].贵州大学学报: 艺术版.2002(01):79-83.

[3] 多多.霞光如此瑰丽——卓越的俄罗斯巡回画派[J].出版广角.1996(04):36.

[4] 王振.俄罗斯巡回画派概论[J].丝绸之路.2011(02):75-76.

[5] 马河.从“巡回画派”到“新生代”[J].美术研究.2009(04):114-116.

[6] 胡华中.浅析巡回画派画之价值[J].美术界.2010(10):73.

猜你喜欢
构图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门神的造型研究
略谈风景油画教学中的色彩训练方法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谈构图法在风景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