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灵莉
长期以来,人们对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不明的思维的发展不仅需要逻辑思维,亦要锻炼形象思维;不明白启迪心灵开发智力不仅需要环境的濡染,而且需要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浓郁艺术美学的氛围;不明白科学知识不仅需要传授,而且科学的创造力需要美育的启迪。在这样的误区里,人们习惯仅仅把教学当做政治的工具或经济建设的手段,把教育目标仅仅降低为造就自然科学人才,而忘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是直接培养作为社会细胞的人,一个能承担起开拓自然、开拓人的精神领域的人。由于忽视审美教育,是不少青少年变成了“美盲”,以至于分不清什么是美,什么实丑,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什么是高尚,什么是邪恶,甚至以丑为美,以美为丑。究其原因,最根本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狭隘理解和对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关系偏颇有关。
应当知道,我国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是作为社会教育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共处一个统一体中,但它负担着不同的任务,彼此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德、智、体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美育则渗透在德、智、体中起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是德、智、体的重要手段。但德、智、体代替不了美育,美育有它的特点和规律,这就决定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独立的位置。如果缺少了美育,就是不完整的素质教育。这是因为,美育在引导人们对于美进行感受、鉴赏时,在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活动时,凭借着形象思维的方法,不知不觉,潜移默化的实现的,因此,它有利于德、智、体的全面健康发展。既:美育可以融化德育成心灵之美,融化智育成灵秀之美,融化体育成健壮之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动力。”
美以辅德成心灵之美
德育是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目标,其目的是为了端正学生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德育蕴含着审美价值,审美渗透着道德关系。人们通过审美教育,给人以美的感化,以高尚的影响,使个体的道德认识与相应的情感结合,形成了美的道德观念,美的道德准则,美的道德习惯以及美好的理想,美好的信念,从而构成了个体动力并转化为美的道德行为。由于审美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强迫,而是把美放到潜移默化中去,让学生自觉去掉“愚昧盲从”的心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在感受美的环境中,在鉴赏美的理解中,在创造美的发掘中领悟道理,明辨是非,分清美丑,鉴查真伪,识别善恶,从而向往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正如马克思说的:“让美把丑排挤出去。”这是审美教育的功能所在,也是审美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起着春分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美以启智成灵秀之美
审美教育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发展受教育者全面思维,训练形象思维、丰富想像力和创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拓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现代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曾在演讲中这样讲到:“科学与艺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在谈到“科学和艺术思维”时也认为,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细节,易犯机械片面的老毛病,对事物缺乏有机整体联系的认识。他还称,他的科学成就很大意义上就得益于夫人音乐的熏陶。被誉为现在物理学之父的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对别人说过:“我的‘相对论是从莫扎特的音乐中诞生的。”美国科学家曾对一群孩子做了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听了10分钟莫扎特钢琴曲的学生,在随后举行的测试中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高出8-9分。可见,形象思维太重要了。它可以启发人的创造精神,促进人的创造能力,开拓人的创造精神。如果缺少了它,就不可能再智力上有所发展,在科学上有所发明创造。因此,可以说,艺术是青少年学生一本最佳的启蒙书,美育是青少年学生人生的第一课,尤其是在科学越来越要艺术化,艺术越来越需要科学化的今天。
美以益身成健壮之美
美育是心灵的体操,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美育是心灵疾病的良药,它可以清楚人的心理障碍;美育是益身健体的本源,它可以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美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如:音乐行赏能给人以美的熏陶;书写绘画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唱歌跳舞能给人以美的体现;文学讲座能给人以美的感悟;社会生活能给人以美的实践;自然风光能给人以美的领悟;科技能给人以美的创造;体育运动能给人以美的韵律。总之,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美,无人不爱美,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善于正确启发、引导教育和培养。尤其是中小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我们更应注意早起培養学生的想象、探究、创造美的能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一直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宽松和谐不足在这样沉闷的环境中,对学生的健康无疑是一种伤害。如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中解脱出来,唯一的途径:就是把美育融入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积极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赏心悦目的审美教育活动,营造多种良好的艺术美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然宽松、愉悦、高雅的环境中调节紧张的大脑,清楚繁重的学习疲劳,解脱“题海”沉重的精神负担,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通过审美教育,满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达到心灵美、身体美、姿态美、健壮美的目的。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对于个人,可以使受教育者在多种学科知识的结合过程中形成的深厚文化修养;对于社会,则是无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在社会中结成一个富于进取和创造精神的整体,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已明确地把美育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这表明,中央政府对美育如何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也反映了国家教育观念的升华。因此,我们应当牢牢抓住美育的有利时机,全面认真地抓好美育,振新美育,让美育在造就跨世纪新型人才中发挥它应有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