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摘 要: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指导学生熟读背诵和启发想象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兴趣 积累运用 想象
信息搜集处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阅读,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教改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指导学生熟读背诵和启发想象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就像一块磁铁不断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
1、体验成功 激发兴趣
挖掘学生兴趣的源泉,使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 适时的鼓励、表扬、赞许以及体验成功的喜悦,就是产生兴趣的源泉。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借助拼音进行阅读,速度慢,无法及时体验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喜悦,造成只愿听、不愿读的现状,影响了阅读的兴趣。人教版实验教材低年级语文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大识字量,多认少写,同时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处处是儿歌、句句见真情的自由发展、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阅读环境。我们要借助这个有利的因素,加上适时的鼓励评价,如“你能借助拼音和学过的生字,读通儿歌,真了不起!”“你又学会了一些汉字,真为你高兴。”一句简单的评价、鼓励,让学生及时体验到阅读的成就感、喜悦感,从而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展现内心世界,引起内心共鸣
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能尽情抒发内心的感触,能够使自己的情感得以宣泄。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语言浅显、内容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展现学生情感世界的儿歌、故事、童话,吸引了他们的目光,激发了阅读的欲望。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利用教材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感染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先进的教学设备,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新教材《菜园里》一课,它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了菜园里的丰收景象,描述了蔬菜的特点,教学时我把教室布置成瓜果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读读有趣的语句,体验语言文字的精练与准确,说一说蔬菜的特点,到“瓜果园”里看一看,使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对儿歌的兴趣,主动去阅读儿歌,体验儿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之中。
二、积累运用是阅读的质量体现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读多了,读熟了,才能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语言基础上的读,才会读有所值读有所得。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几乎没有任何朗读的经验,要想使学生读到心里,教师必须手把手地教。如新教材汉语拼音第10课中“小猫爱吃鱼”这句话,教师要教给学生完整句子的概念,读句子时注意词语间的适当停顿,“小猫/爱吃鱼”。教师可采取范读、学生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多种方式练习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达到熟读的目的。在这里,教师的范读应当富有穿透力感染力,在学生的大脑中能激起反响,留下痕迹,从而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其中包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课标的要求。背诵则是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激励学生自觉背诵的愿望,指导背诵的方法,可在游戏中背,在表演中背,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朗读的平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语言词汇,培养语感。如在教《四季》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边表演边背诵,在背“小草发芽”“谷穗弯弯”“雪人大肚子一挺”时加上合适的动作,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语、句子的含义,而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语言美。
三、想象是阅读的有利保障
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阅读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美。学生可以借助于想象,把课文内容从头脑中再现出来,所以在阅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要善用教材,让学生在看中想,听中想,读中想。
丰富表象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如实物、图片、动画等,让学生学会观察,为想象積累丰富的素材。如教《比尾巴》一课,为学生提供各种小动物尾巴的图片,使其观察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丰富学生的表象。教《小小的船》时,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小女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遥望夜空的情景,发挥想象,理解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一样,两头尖尖的。并想象自己也能坐在月亮上看到夜空中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在头脑中展现一幅美丽的画卷,并用绘声绘色的朗读传情达意,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听优美的文章、动听的故事、美妙的音乐,头脑中联想人物景物的形象,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能加深对作品的感受。教《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想象江南鱼米丰收、小竹排在画中游的情景,加深对儿歌的理解。创造性的朗读活动,可以将内心的理解外化,并起到对文章的升华作用。在教《四季》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编儿歌,表演朗读,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春季万物复苏、夏季植物茂盛、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雪花飘飘等的美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