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颖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民间艺术是其瑰宝,有不少以独特的风貌和卓越的成就闻名于世,流传至今,砖雕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在烧制后的青砖上雕凿各种图案的砖雕是苏州各类古建筑、古民居必不可少的装饰。宋元以来,不少官宦人家及文人墨客聚居苏州,纷纷建造私家花园和深宅大院,砖雕就成为重要装饰内容之一。清代是苏州砖雕的兴盛时期,从这些时期足可窥见苏州砖雕的精湛技艺之洋洋大观。
【关键词】砖雕;精湛技艺;装饰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保护,砖雕这一古老的技艺也正在恢复与兴盛。不仅在古建复原和修缮上大有用武之地,而且随着文化价值的回归,许多新建筑也大都以砖雕作为装饰题材,使古老的砖雕艺术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但由于砖雕学艺周期长,工艺要求高,且工作艰苦,收入低,当代青年人再无意从事这一职业,致使苏州砖雕技艺后继乏人,要想达到历史上苏派砖雕辉煌时期更是难上加难。
一、砖雕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一)砖雕的发展历史
砖雕是从汉代画像石演变而来的一种艺术。在民间工艺美术中,它是一种历史久远的建筑装饰艺术。有关记载先见于《左传》:“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实物自汉至清屡有发现,近代发展为一种民间工艺,南方当推苏州与嘉兴。江南砖雕,由于苏州园林的兴起,促进了砖雕工艺水平的提高,苏州砖雕也因园林所具有的雅趣,而形成自己的特点,即常在作品中点缀书法、印章等与砖雕花卉构成诗、书、画一体,与苏州这一文化名城的气氛十分协调。
苏州砖雕可谓江南砖雕的集中缩影。苏州位于大运河西来南下的转折处,明清时期,成为中国东南地区的商业大都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康熙、乾隆年间,商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从而带动建筑行业的兴盛发达,作为砖雕的建筑装饰也达到了空前的发展。
苏州砖雕,主要用于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内部或外观装饰。在厅堂前的门楼、照壁、墙的“墀头”与“裙肩”等部位,都有砖雕。内容多取材于戏曲故事、花鸟走兽、吉祥图案和书法等,技法应用透雕、浮雕和线刻等。作风秀丽清新,细致生动。战国时已有花砖,汉代画像砖更是闻名遐迩。宋时墓室砖雕盛行。雕法从减地平(金及)法逐渐转为多层浮雕法。明清砖雕表现内容丰富,技法更精湛,除深雕、堆雕、透雕、圆雕外,还有多层浮雕、堆砖等技法。
(二)砖雕的现状
苏州砖雕目前主要分布在吴中区胥口镇、木渎镇周边地区、相城区元和镇以及阳澄湖镇车渡村、吴中区甪直等地。
近年来,在苏州砖雕艺人的不懈努力下,苏州的砖雕正从“深闺”走出,以各种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砖雕从以前多应用于旅游景点、寺庙古建、宫殿园林,而现在高端的私人住宅领域、室内外装修与陈设都可以看到砖雕制品的存在。大到门楼,小到室内陈列品。如果说在园林、宫殿、寺庙等场所的使用仅仅是一种装饰性,那么进入现代人的住宅,标志着砖雕逐渐变成一种可供观赏且具有实用性的艺术品。
在阳澄湖镇车渡村的省级传承人刘一鸣,他认为对于一件好的艺术作品的评价在于它是否具有美感和人文理念。最早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并不能称作工艺品。在砖上进行雕刻,只是为了记录,它们的作用相当于竹简,仅仅只是把砖作为载体,宋代才发展为砖雕。他认为苏派砖雕与徽派砖雕的区别就在于,苏派以戏曲人物为主,图案写实性强,采用焦点透视,受吴门画派的影响。而徽州砖雕的题材以动物、山水居多,一般采用散点透视,采用对称手法,装饰性较强。
相城区元和镇的袁中平父子,把砖雕技艺带到了室内,室内的桌子、屏风、门框、装饰品、陈列品等。袁中平父子做的每一件作品,都很细腻、生动,乃至作品价格过高,导致消费人群过少,消费市场不容乐观。
然而,在木渎镇周边地区、吴中区胥口镇等,砖雕工厂从各自为战到抱团谋发展,苏派砖雕在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新路。苏派砖雕创作队伍正朝着精尖化方向发展。他们从制作到安装,形成一条龙服务,随着经营内容的扩大,消费市场也从国内拓展到国外,以寻求国外市场,为砖雕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大部分砖雕厂都采取机雕与手工雕并用的方法,主要不是为了传承而是为了商业利益和市场需要。单纯的机雕无法完全代替手工,因为这样的设备成本太大且生产出的作品缺乏灵性。而目前砖雕厂的老师傅大部分是为了糊口,年龄都在四十到六十岁之间,青年人并不多。砖雕手工艺面临绝迹是因为如今生活方式与审美方式的改变,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手工业的急剧缩减。当今,砖雕已失去了从前在建筑物上的辉煌历史,砖雕生产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随着阳澄湖地区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楼大厦林立,宽广公路成网,裸露土地日益减少,优质泥源日趋枯竭。又因砖雕制作属苦、脏、累的手工艺劳动,年轻人不愿从事,从事砖雕生产的师傅也越来越少,致使这项技艺后继乏人。其实就如众多传承人提到的那样,政府应该做的是让更多人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了解到金砖和砖雕历史文化,培养青少年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兴趣热爱,可以办一些公益性质的兴趣班,希望有兴趣的人前来学习。以刘一鸣为代表的砖雕传承人,他们对于想学习砖雕的学徒,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藝,这为砖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二、如何保护砖雕技艺
对于如何保护砖雕技艺,首先应通过古代资料以及历史遗留下的作品,让砖雕匠师观看、体会其中的内涵;其次应让匠师们组织交流会,交流沟通自己创作的新品,讨论怎么更好地开拓市场,怎样进一步开发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优秀作品。而作为传承人,应该认认真真地传承,让历史永远铭记这个时代的烙印,如何培养下一代人更好地传承,解决市场问题,做到良性的传承是急需解决的事情。
而对于许多砖雕匠师来说则是两条腿走路,既要解决好“吃饭”问题,又要做好艺术追求和经济效益的平衡。这就得靠政府给予相关的措施,来帮助砖雕技艺的发展。政府可以借鉴韩国和日本,专门开辟一些场所来对这些独门的非遗手工艺作完整的展示,同时培育传承人。只有这样传承才能成为有本之木,也才能永葆苏派砖雕鲜活的生命力。
许多人在不同的场合都提到传承人的重要性,因为没有掌握技艺的艺人,技艺传承就失去了基础。大多数区级传承人经营着自己的工厂或者是工作室,把砖雕技艺传给自己的徒弟,为壮大传承砖雕技艺的队伍做出了努力。
砖雕作为精细艺术品,注定了只有手工劳动才能成为其最重要的生产方式。纵观砖雕的整个制作过程,从构思到开凿,再到之后的修光、对接,无不需要人亲自参与,缺少了人,其他工具无法独立完成。尤其是构思,需要在领悟了整体建筑风格之后,酝酿与建筑和谐统一的砖雕内容,然后再根据砖雕的特征进行构图。开凿也并非只是动手,如果是这样的话,和许多用机器生产的石雕产品一样,砖雕也能用高科技代劳。好的砖雕作品必须是艺术和技术的统一,根据内容、构图的不同选择与之相融合的雕刻技巧。这样的砖雕作品才是灵动和鲜活的。
对于一些没有经济效益的非遗手工艺,理性的做法应该是以保留和传承为最终目的,另一方面由政府出资资助传承人予以原真性保留和传承,一方面为砖雕传承人提供场地,使他们能集中交流,共同研发出新作品。
三、总结
砖雕作为手工艺,目前也存在着商品和艺术品的矛盾。虽然砖雕作品的内容,不在局限于传统的题材,而是因为时代文化精神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这是有助于砖雕艺术在现代社会找到发展的养料,但是对于砖雕的生产还没有太多现代的痕迹。
这引发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性保护。商品和艺术品生来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生产性保护是要把可能的艺术品商品化。在现代,砖雕虽然用于古建、园林应用等,使它肩负起了文化的责任,但是同时也使砖雕具有了的商品属性,所以它至今仍然有很好的市场,砖雕的作用是装饰,属于艺术品,这种属性决定它的不可复制,不能适应机器时代的对于大规模生产的要求。而把它应用于生活中,它就变成了可供交换的商品。现在生产性保护非常热门,在进行此项保护之前如果能充分考虑艺术性和商品的矛盾性,考虑到非遗保护不可变更的内在属性,生产性保护则能更顺利地进行。
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中说道:“装饰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艺术中得到了最纯真的表现。”苏州砖雕已成为世界级的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复兴民族文化藝术的背景下让苏州砖雕大放异彩,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居晴磊.苏州砖雕[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8.
[2]尤薇.苏派砖雕艺人抱团闯大市场 [N].苏州日报,2013.
[3](德)沃林格,王才勇.抽象与移情[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