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英
低年级的老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孩子上课老坐不住,爱讲小话,搞小动作等,我们精心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不能环环相扣地落实到位,教师的思路经常会被一些孩子打乱,教学目标难以完成。课堂上这种闹影响了老师的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个人觉得课堂除了必须的热闹外,还需要一种“静气”。下面,我想围绕 “什么是静气”、“如何培养静气的课堂”与大家学习交流。
一、什么是“静气”
关于“静气”的论述在古今中外有很多,我想大家也听说和了解了很多,这种教学理念在教育界也被受推崇。
《礼记杂记》中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如果说热闹是张,则安静是驰。安静的课堂,更强调的是一种有节奏的,张弛有度的、自然的课堂。宋朝大儒陈颐《秋日偶成》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人为自然之子,当学之。动以健体,静以修身。学习为修身之事,安静是不能少的。 热闹或许只在表面,追求的是一种心虚的繁华;更丰盈的充实在安静中才能真正的获取。
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极力推崇“灵敏的寂静”。他认为:爱吵爱闹,意味着一个人的心门是闭塞的。他的眼里只看见自己,他的耳朵只听见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从生活、从书本中有所吸纳和汲取?而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二、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静气”
“静气”并不是我们在教学中立刻即有的,是需要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长期积累、慢慢培养的。我个人认为要培养这种“静气”,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
“定能生慧,静纳百川”,我们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吸纳,学会友好相处,学会生成一种良好的秩序。引领他们回归到自然的天性中去,体会内心的和谐之美,培养出谦谦君子美好的品性。 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小技巧。
(1)、上课一开始,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在课间玩得起劲的学生,心尚未收拢,如果直接进入课堂授课,很多学生难以进入状态。此时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用“目光吸引法”,走上讲台,用亲切的目光环视学生,静等片刻;还可以用点名表扬个别孩子的方法激励其他孩子静下心来。 这样学生兴奋的神经会在这种“静堂”中得到“静”化。此时开讲,自然易入佳境。
(2)、可以适时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孩子竞争(小组比赛、几人合作、小组合作等等)。
(3)、在课中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会交头接耳地讲话。面对这种情况,你又会怎样对待呢?这时,教师讲话速度的变化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或减少音量也可以起到突出的作用。适当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一般来说,停顿的时间以三秒左右为宜。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停顿时间过长反而会导致学生注意涣散。
(4)、在课堂中,单一、连续的教学操练之后容易引起学生疲劳和注意力分散,教学效率很容易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提醒或警示对学生注意力的长久保持已无济于事。这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放松片刻。
(5)、蒙特梭利教育法里,有一种静寂游戏: “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这种游戏我们可以在发试卷、学生吵闹等时候使用,让学生静下心来。
(6)、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变换教学媒体,通过图片、实物、多媒体等交互使用。这样,不但消除学生的疲劳,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还可以有效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我还想给大家两点小小的建议:
上课说话声音尽量小而柔和,老师的静和柔是会传染的,安静总会从一些孩子到达另一些孩子。这样的课堂,老师不那么辛苦,教学效果反而会更好些。
身为师长,要学会调节心情,控制情绪,尽量避免向学生发火,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拥有开朗乐观的健康心态,为学生们创设愉快宽松的教学气氛,那会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提供安静的思考时间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阐释了思考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动口、动手、动情, 更要让学生静静地动脑。
1、恰当运用启示语言。
所谓的启示语言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启发引导示范作用的话。在一堂课上,要避免出现师生单一的对话过程,同时也不要经常去重复学生所说的一些话。教师觉得学生的发言不够到位,经同伴说明后还是不理想,则教师可以作适当的概括。教师在课堂上少说无关紧要的语言,留出时间给学生深入地思考,我们说这样的课堂就会安静一些。同时教师的启示语言要简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这也常常会导致我们的课堂不够安静。 有时我们的启示语言还可以借助无声语言来传递。以此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显得十分安静。但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
2、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当我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不要马上点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留足了时间和空间给学生静心思考,这样利于培养学生静气,且又照顾了整体。老师如果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多后进的学生可能只是單纯地接受知识,永远不可能出现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长此以往,思维品质将降低,影响思维的敏捷性,而优等生也可能会出现对问题的解决呈现出单一的解决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
静能生慧,静能致远,静静的思考更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它内涵丰富多彩,足以让每一个孩子收获甚丰。让我们感受“安静”的课堂,只有学会冷静的思维,才是教育成功的真谛。静静的思考是在耕耘,热烈的交流是在碰撞与收获!这样安静的课堂正是我们期待的另一种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