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中的灾害及防治措施浅述

2016-10-21 16:24陆伟洁
装饰装修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隧道工程灾害防治措施

陆伟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交通运输网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隧道工程建设可以有效缓解我国交通运输的压力,近年来,我国的隧道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隧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隧道设计养护水平落后,直接导致了隧道出现多种病害,严重影响了隧道的正常使用,制约了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本文将结合隧道工程中的问题与缺陷,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隧道工程;灾害;防治措施

一、隧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灾害现象

1.涌水突水现象

水质灾害是隧道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由于岩石结构的性质,以及隧道施工中对岩层的影响,导致岩层出现较多的裂痕等,增加了岩层的渗水性,当降雨天气频发时,地下水位上升,就会随着岩石裂缝涌现在隧道中,在较大的裂缝和涌水处还会伴随着泥沙和碎石粒,造成隧道路面的淤积,严重影响车辆的出行。由于排水不畅,隧道在长期的浸泡中会进一步造成岩石结构的迫害,致使岩石疏松多孔,严重影响了隧道的使用寿命。在一些山体地质环境中,隧道施工中若遇到溶洞、与地表水域有连通性的藏水区就会出现大量的水流涌出,这种地质灾害不仅具有突发性,由于水量的巨大,极易引起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施工中应加强地质勘探,对进一步的施工进行测井和地震等勘查,通过计算机模拟地质结构草图避让突水区域施工。

2.山体塌方现象

塌方灾害是隧道中一种危害形式,其危害的发生常与当地山体的地质结构和施工方案有较大的联系。隧道通过在岩层中的穿凿,影响了原有的岩层结构,在一些岩层较薄、岩层相较疏松的区域进行施工,极易引发由于支撑力缺失導致的局部塌方。另外,在一些断层和大断裂地带,岩层之间的相互叠加、错落,长期的地质变迁中形成了稳定的作用力平衡,当进行隧道施工时,岩层之间的结构遭到破坏,由于受力不平衡,导致局部地区释放应力,引起严重的塌方。塌方与涌水和突水下陷不同,对施工人员和环境等容易造成严重的破坏,一旦发生此种地质灾害就会产生生命和财产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防御塌方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尤其在隧道的进出口区域进行结构的稳固,避免塌方的频发。

3.岩爆现象

在隧道的岩层结构中,主要是通过围岩体的支撑进行应力分解的,若在隧道施工中,造成了围岩的形变,就会产生大面积的崩塌和岩爆,隧道周围的岩体结构将岩石以碎石和岩片的形式发生弹射和片帮。岩爆现象具有频发的性质,但是并不是存在于整个隧道的终身使用中,往往在施工的初期极易发生此种地质灾害,特别是在地下水较少的山体结构中。与其他的地质灾害不同,岩爆现象不能够通过预测进行预警工作处理,只能实施支护保护,防止二次爆破的发生。岩爆地质灾害不容忽视,小到围岩的表面破碎,大到引起地震效应,不仅对出行的人员造成威胁,还影响了隧道周围居民的生活。

二、隧道工程中防治灾害的有效措施

1.隧道施工中防治突水与涌水现象的有效措施

(1)为有效防止突水现象的发生,可以通过先隔水层后开挖含水层。此外,也可以通过采取超前预注浆、超前引排等施工技术,以达到有效减少突水地质灾害程度的效果。

(2)浅埋隧道和熔岩隧道的防治。进行治理浅埋隧道和熔岩隧道时要以堵为主,并最大程度上防止地下水位下降,通过这样,可有效避免井泉干枯和地面塌陷,进而保护施工周围生态环境,从而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3)非熔岩深埋隧道防治。在隧道工程中,如果出现突水和涌水后,要通过检测与预控才能准确分析溶洞、暗河及隧道的交汇位置,采取钻孔疏干和排水导坑的措施来治理隧道。

例如,在具体的施工技术中采用了浅埋式排水管作为第一道防水措施,又要结合当地的情形,施行防水层和防水混凝土作为又一道放水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隧道的涌水和渗水灾害。

2.隧道施工中塌方灾害的预防措施

塌方现象主要诱因是山体地质结构的不稳定性,在施工的准备初期,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具体的勘查,结合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和现代隧道手段,对此区域的岩层结构、溶洞和断层等进行实地检测,分析岩层结构的力学特性,制定出最优的施工方案。在塌方的防治手段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支护工作,而不仅仅是预防。岩层区域采用锚杆和钢架支撑,熔岩区域采用导管的支撑办法。在隧道的施工中,常有混合地质灾害的发生,当发生围岩坍塌时,应做好导坑的预防,并用爆破和超前支护的方式进行施工的安全预防实施。施工人员之间对施工方案进行细致的审核,预见性了解该区域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做好提前预防和保护工作,并在状况发生时,做出准确的处理方案,保护施工人员安全的基础上,挽救施工单位的经济损失。

3.隧道施工中岩爆灾害的防治措施

为了缓解岩爆造成的危害程度,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体如下:(1)改变围岩性质。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可以通过工作面附近隧道岩壁钻孔注水或喷水以软化围岩,一道道减缓或消除岩爆程度。(2)改善围岩应力。主要通过降低围岩应力使其比围岩强度小,进而达到防止发生岩爆现象的目的。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可以选择光面爆破技术,根据“短进尺,多循环”以减少围岩扰动,进而改善围岩应力状态,同时选择正确的开挖断面形式也可以改善围岩应力状态。(3)进行加强支护和超前支护加固。通过相应的加固方法或多种支护方法有效组合,以达到防止岩爆现象发生的效果。

高速公路是重要交通纽带,由于山体的影响,采用的隧道贯通的形式。在官坡隧道施工工作中,对龙瑞高速的“咽喉”工程和隧道的安全施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隧道的进出口位于山体的岩相破碎地带,极易产生塌方的危险。由于溶洞和陡倾状裂隙岩石的地质结构,涌水和岩爆的地质灾害也有引发的可能,综合的地质影响造成了施工的艰难进行,在经过多次的方案研讨中,实行了强支护、快封闭等一系列措施,在连续和创新的作战中,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与进度。

三、结束语

随之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出行日益频繁,在行程和路途中,人们更加注重效率的提升。隧道是减少行驶路程的有效途径,为人们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方便。因此,必须加强公路建设中的隧道施工技术,对常见的地质灾害进行原因剖析,提高技术方案,提高施工中和使用中的安全系数,为我国的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振.隧道施工中的常见地质灾害问题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4(4).

[2]石庆年.对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措施[J].北方交通,2014(12).

[3]王远波.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分析与防治措施分析[J].门窗,2013(7).

猜你喜欢
隧道工程灾害防治措施
灾害肆虐
某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控制技术
隧道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策略探析
隧道工程中的软岩支护技术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隧道工程教学体系改革方法探索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