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小学高段语文课前预习的思考

2016-10-21 16:43马琼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布置教学活动

马琼红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然而,在教学活动中,什么是预习?预习从字面上理解即在老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预先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预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认识上实现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从获取知识到运用知识的矛盾的转化,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的习惯和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是否能够拥有高效率的预习能力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课前预习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在教学中,我根据二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學生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 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

语文这一学科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教会学生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它教会学生分析、理解、综合的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就是它的预习多变而复杂。经过对多位学生和家长的实际调查访问,我发现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语文预习是一项留于表面形式的作业,教师难于作业布置、学生难于怎样去预习、教师和家长难于检查预习的效果、课前预习作业是否安排。具体调查访问情况如下:

困惑一:教师难于作业布置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作业布置较有新意、让学生感兴趣的预习作业往往是很痛苦的事情。因为无论怎样布置还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再有就是对生字词的初步认读要求,把不认识的字,通过各种方式读对,会认,会写。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有时还要加上对课文内容的圈画、批注、释疑。调查中发现,民族地区小学很多语文老师和学生已经达成共识,即老师每天布置作业时口头上或在黑板上写上“预习××课”,学生就按照固有的套路去预习,及固定模式的预习卡等。长此以往,教师就更难花心思布置有新意的预习作业了。在调查中,有近80% 的同学认为语文预习作业缺少新鲜感。

困惑二:学生难于怎样去预习

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预习对新课的学习很重要,但却有7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预习没有用,这看似是矛盾的回答其实正好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不知道怎样操作。【2】在此困惑下我调查了许多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无从下手。“预习语文,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感觉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骑马观花,将课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预习;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几个生字生词,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学常识,便以为是预习。认真些的学生将课文读上三四遍,预习的效果收效甚少。” [3]有位教师曾做过这样的调查:“我问过不同年级的许多学生,平时是怎么预习的,都预习些什么,学生的回答都很相似:自学生字,把课文读熟,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

困惑三:预习的效果难以检查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老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时,用怎样的标准去检查,到底预习得怎么样?有没有达到预习的标准,又是什么标准呢?还有一些很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反应不知道如何检查孩子的预习作业,有的家长甚至要求老师别布置预习作业,改布置一些“硬件”作业,如:词语抄几遍、练习做几题这样他们可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作业。

困惑四:课前预习作业是否安排

在教学实践中,我遇到过这样的困惑,要学生预习吧,他们都知道了结果,还怎么自主探索呢?不预习吧,肯定会影响教学质量。这些年来难得的教学经验,难道要弃置不用吗?”带着这个困惑,【4】通过调查这位老师问他们是怎样让学生课前预习的,还发现高年级教师对学生预习提出的要求是“大家回去预习新课,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按课本上的注音多读几遍,读熟课文。在检查预习环节,教师就是检查生字和学生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流利。【5】显然,教师这样布置预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得不到落实。

二、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1.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预习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深入地进行预习,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才能达到预习的最大效率。小学生处在非常感性阶段,其学习如何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是需要教师的引领。

2.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预习,在此我借鉴一些内地学校的预习方法:

第一,勤动手。徐特立有一句名言,叫“不动笔墨不读书。”所谓“动笔墨”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预习时要指导学生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问”;二是要随时将课本或其它学习资料中的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三是利用日记或片断作文经常写一写心得体会,其中第一点尤其不容忽视。

第二,眼、口、心“三到”。末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 预习中,应把握这“三到”;这“三到”之中,关键是“心到”。

第三,要勤思多问。【7】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第四,学会使用工具书。

第五、多阅读。

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渐深入的今天,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因为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习惯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布置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特别号都有了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