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然
除了正常的资本回报,投资创业公司不仅为高通了解移动新领域的增长点提供了灵敏的嗅觉,也为高通的新战略布局提供了子弹
9月底,沈劲在杭州参加了一个主题为“前沿科技”的创业者竞赛。他以高通创投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的身份担任此次大赛的评委。在当天比赛结束后,沈劲特别点评了四家参加比赛的创业公司,并称很有可能投资它们。
比赛结束回到高通后,针对入围公司的投资案迅速被列入沈劲的工作日程。从去年开始,高通的风险投资开始针对新的科技趋势转向新的投资重点,即“前沿科技”。
沈劲告诉记者,这些前沿科技是由新型计算平台定义的,包括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扩增实境(AR)、无人机、机器人和太空科技等。
高通目前已在全球投资了22家前沿技术公司,在前沿科技领域融资额前10的公司,高通投资了其中4家。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了Clarifai;无人机领域,高通领导了3D Robotics(3DR)的最新一轮融资,这家公司采用全堆栈方法生产消费级无人机;汽车自动驾驶领域,Qualcomm作为第三大投资者支持了自动驾驶车辆公司Cruise,今年3月,Cruise被通用汽车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这些前沿技术将与今后全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沈劲说。
沈劲的任务是在中国寻找优秀的前沿技术创业公司。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他看了数百家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最终向七家伸出了橄榄枝,其中包括语音智能公司云知声、国内无人机公司零度智控,以及注重商业模式的AR科技公司小熊尼奥等。
但对于庞大的高通来说,这些远远不够,高通需要寻找更多优秀的前沿科技公司结成联盟,除了正常的资本回报,投资创业公司不仅为高通了解移动新领域的增长点提供了灵敏的嗅觉,也为高通的新战略布局提供了子弹。
高通创投已成立16年,投资组合包括140多家公司。2004年开始在中国市场投资,13年间投资的公司超过30个。
单纯从数字上看,高通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并不多。尤其在2004年到2007年最初三年间,高通只完成5个投资案例。当时,中国的3G业务要到2008年底才开始正式运营,普通用户根本不知道流量和数据的概念。
高通当时投资的这5个项目恰恰聚焦数据和流量。这些业务在当时的环境中没有大红大火,却因技术独特,生命力顽强。如高通当时投资的高级无线对讲平台QChat,直到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电信依然在行业用户中大范围应用。
2007年,沈劲担任高通创投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沈劲的到来为高通在中国的投资业务打开了局面。次年即是中国3G业务发轫之年,沈劲将重点锁定在移动互联网,从2008年到2015年,陆续投资了智能手机公司小米、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设计公司中科创达,在最接近消费者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端,投资了应用商店机锋网、移动娱乐平台提供商触控科技,以及易到用车等。
期间,高通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公司,这些被投公司组合起来,是高通沿着“芯片—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应用端”整个产业生态不断分点布局的投资逻辑。
从2015年初,高通开始转向智能手机之外的更多移动互联网终端芯片,高通风投也开始转向前沿科技。这是高通第三阶段的投资重点。
不过,单纯地把高通的风险投资部门独立于母体来观察,无法全盘把脉高通的整体战略思路。贯穿高通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投资周期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技术平台公司中科创达和其之间的关系最具代表性。
中科创达CEO耿增强告诉记者,中科创达和高通的渊源从2008年创立之初就开始了,当时,中科创达和高通创造了智能时代的数个“第一次”,如合作了全世界第一台SmartBook、第一个平板电脑操作系统、第一个智能手机的存储设计等。
有了这些合作基础,等到2010年中科创达希望通过融资扩大规模时,高通的加入显得顺理成章。
沈劲评价中科创达,第一感觉是“不性感”:“他们的创始人口才一般,也没有雷军头上的光环,商业模式拿出来看更没什么意思。”
实际上,导致这家公司不性感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做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设计投入巨大,且安卓阵营在当时来看前景不明,这才是VC当时不敢轻易投资的真相。高通在当时入股中科创达,既是出于对这家公司创始人团队本身的认可,更是出于战略考量。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IDC数据显示,到2015年,安卓智能手机在全球占比高达81.2%,总发货量高达11.7亿台。高通成为全球最大的安卓智能手机芯片供应商,中科创达则为包括华为、OPPO、联想、中兴等几乎全部主流智能手机厂商提供操作系统平台技术。双方赌赢了第一把。
2015年,中科创达在深交所上市。上市后,高通持股3.07%,位列第五大股东。但据耿增强测算,高通对中科创达的投资回报率超过20倍。
高通和中科创达的故事到此并未结束。
2014年,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出现饱和拐点前夕,耿增强决定为公司寻找新的增长点。即在智能手机之外的更多移动终端平台设计领域,如车载、无人机等智能硬件领域。这一次,中科创达的转型思路和高通的战略转向又一次形成默契。高通在2014年底开始酝酿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转型战略。希望为所有连接到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商提供芯片解决方案。
但高通这种大公司架构,虽然服务大型客户十分高效,面对成百上千个小智能终端公司,在组织层面上很难短时间立刻支持IOE战略中国市场的落地。
这恰好是中科创达的强项。2015年中,中科创达向高通提议,由两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一个合资公司:由中科创达来具体服务这些分散的智能硬件客户,高通从芯片技术层面支持中科创达,共同拓展智能硬件市场。
耿增强回忆,高通对这个合作模式十分感兴趣,但出于对中国法律风险的考评,高通决策层更倾向于用投资而非合资来做这件事情。而中科创达又觉得,此事需要双方长期高度协同,单纯的投资关系无法维系,分歧令谈判过程十分艰难。
最后,高通全球总裁德里克·阿博利亲自拍板决定合资。今年2月,双方共同出资设立重庆创通联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合资公司成立后确实解决了高通在物联网战略落地最头疼的问题。耿增强透露,目前,合资公司已经发展包括无人机、VR、机器人、IP Camera、车载系统等在内的近百家客户,预计第一年就有很不错的盈利数字。
在一次会议上,沈劲半开玩笑地对耿增强说,希望合资公司的客户能够至少达到2000个。耿告诉记者,首战告捷之后,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困难。
所以说,中科创达和高通之间的关系,超越了普通投资关系,双方更是生意对象,又是战略合作者。内在的逻辑是,生意建立了信任,引发了投资,投资加深了战略合作基础,在共同目标和多层互动之下,一起做大做实了市场。
2015年初,高通正式完成了组织架构上的重组,成立了一个完整的针对IOE战略的移动芯片团队。高通创投随之调整重心,在全球一口气投资了超过22家前沿技术公司,中国公司占了7家。这些公司聚焦在AR/VR、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太空科技等领域。
环境变了,风来了。经过测算,高通决策层认为,无人机很有可能是智能硬件市场的一个突破口。2014年底,高通内部提出了将智能手机芯片加载在无人机里,将无人机从“功能机”升级成“智能机”的想法。希望在全球找到数个无人机公司战略投资,并将智能无人机产品化。
国内无人机公司零度智控在2014年底就进入高通视野。零度智控副总经理史圣卿回忆,虽然零度智控从2007年就开始做无人机产品,有九年技术积累,但在智能迭代方面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突破口,钱也烧完了,当时已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
整个2014年,零度智控团队试探性与展讯、华为海思、大唐联芯等芯片公司接触。但“最终有能力,下决心去做这件事情的,只有高通”。
2014年底,双方一拍即合。零度智控开始尝试用高通的智能手机芯片研发一款集成度更高、更智能、更小巧的智能无人机。
双方都是第一次,整个过程波折不断,来回修改测试,焦灼气息笼罩在整个零度智控和高通无人机团队。
到了2015年9月至10月间,在高通内部几乎要放弃这个项目的节点,零度智控的全球第一台基于高通芯片的智能无人机“SMART智能无人机”终于飞起来了。
与一般的无人机相比,它的意义在于把无人机从“功能机”升级到了“智能机”。实现了4K超清画质、高清图传、计算机视觉、人影追踪、避障等多种无人机性能。
随后,双方在今年初开始洽谈投资事宜。几乎在同期,2016年1月,高通正式发布了Snapdragon Flight平台,打算做大无人机市场。
6月,零度智控和高通分别升级技术,推出了重量仅199克的Dobby口袋无人机。发布仅两个月,销量超过5万台。9月,零度智控正式对外宣布获得来自高通创投、民航投资和信达国萃1.5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该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
史圣卿告诉记者,在命悬一线的关键节点,高通不仅帮助零度智控理清了供应链关系、渠道,甚至帮助他们找了更多投资人,堪比雪中送炭。
沈劲则认为,没有零度智控的技术创新能力,高通的智能无人机战略便无法如此快速落地。
这是高通和科技创新公司联袂开创一个新市场,并最终结成更加亲密的投资关系的生动历程,这个故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零度智控在无人机领域有超过九年的技术积累,而这恰恰在高通的战略版图之中。
这种最大化发掘合作方技术底蕴的能力,是高通日益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前沿技术公司,沈劲的评判标准也各有不同。
沈劲把潜在的投资目标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技术公司,第二类是产品公司,第三类是注重运营的做市场的公司。
技术公司讲究技术门槛,在沈劲的投资哲学里,这类公司的技术积累一般要超过五年,才能吃透技术;产品类公司考察创始人的审美水准和市场结合能力;运营类公司则重在创始团队的市场人脉。
但这些公司能够成为前沿技术创新公司的最硬条件是,在某个前沿科技领域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高通对其他前沿技术创业公司的遴选也遵照这一标准。例如,在交互语音领域,高通投资了云知声,云知声是一家典型的技术型公司,提供顶尖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另一家被投公司小熊尼奥(NeoBear)是一家产品型公司,它用AR技术实现交互式的3D教育产品,针对儿童教育市场。
今天,高通还在布局IOE战略的道路上狂奔。
IOE是一个全新的机遇,每个设备都需要一颗低功耗、小体积、能联网的芯片,这是高通的强项。高通基本可以提供整个平台的解决方案,包括整个芯片组从应用处理器到功率管理、显示处理器等,基本涵盖了整个移动架构的平台解决方案。目前使用高通技术的IoE产品已经超过10亿部。
但一个公司无法撑起一个产业。高通布局产业链上的初创公司,不仅为高通的未来战略提供了敏锐的嗅觉,更为高通在竞争激烈、唯快不破的市场上提供了子弹。
对于那些仍然有待验证的潜力市场,沈劲认为,投资初创公司的意义在于为高通提供了解新市场的窗口,获得关于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第一手信息,“这好比在各个点上都放了传感器”。
这符合高通作为大型公司风险投资的普遍定位,相对于一般投资机构,大型公司成立创投部门的逻辑更加深厚,除了财务上的回报,更多是为了母公司的战略和发展。由于大型公司对行业未来把脉更加清晰,对创业公司的资源帮助也不仅限于资金。
国际投资分析机构CB Insights新近梳理了2015年度全球最活跃的100家大型企业风投。按投资数量排列,英特尔以70起投资名列榜首,高通继谷歌风险资本(GV)之后位列第三。
高通在创业公司中的股权占比往往低于20%,这说明这家公司的投资风格相对稳健,在财务上没有强烈的回报需求。但正是由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精准的把脉,高通创投的财务回报也十分丰厚,跻身国内顶级风险投资阵营。
也有人认为,以高通为代表的大型公司风险投资的更大意义在于促成前沿科技领域更加理性和开放的投融资关系。
正常情况下,沈劲会为VC同行定期安排技术专家讲解前沿技术,为后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专业参考。必要之时,他又会为有潜力的公司拉来更多VC,为创业公司提供更多燃料。
这种双向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球投融资低迷现状中的高理性化和效率最大化。投资分析机构CB Insights和KPMG近期发布的一份2016年一季度风险投资报告称,全世界的风险投资都很低迷。尤其亚洲,2015年三季度,亚洲获得的风险投资达历史最高的143 亿美元,但2016年一季度急剧下降至 65亿美元。
“降温意味着理性,但高通不会停。”沈劲对记者说,高通的投资盘子还在扩大,“比如说在人机互动领域,如果有一家公司有望突破技术瓶颈,那它就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投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