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娇
电视专题片画面的后期处理技巧
◎张彦娇
如果说画面素材的质量和数量是创作高质量电视专题片的充分条件,那么画面的后期处理就应是这个创作过程的必要条件。能不能将大量的视频资料有机结合好,直接影响着整部片子的成片效果。这就像是烹饪,同样的食材,不同的烹饪手法,做出来的菜品就会千变万化。对于专题片而言,所谓的“烹饪手法”,其实就是后期处理的一些常用方法及特殊处理技巧。
视频编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可供选择的视频编辑软件也层出不穷。就目前而言,大洋和EDIUS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视频编辑系统。
先来说说大洋非线性编辑系统。该系统深受电视台的青睐,原因是大洋非线编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多机联网。这一特点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电视台建设综合性制播平台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它能让电视台实现对时政新闻类节目的联机操作,从而充分满足时效性较高的新闻类节目的制播需求。
与大洋相比,EDIUS视频编辑系统在时效性方面的表现一般,但在功能性方面的表现却异常突出,这使它更适合制作一些专题类节目。譬如,在制作专题片时,编辑人员通常要采集很多素材,尤其是历史题材的专题片,不仅采集量很大,而且涉及到的视频格式也五花八门,这常常令编辑人员头痛不已。而EDIUS系统自带的许多解码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绝大部分格式的视频都能够做到自由采集。EDIUS非编系统还有形式多样的功能插件,让视频特效的制作变得更简便高效,且导出后的视频质量也比其他软件要好得多。此外,EDIUS系统还内嵌有雷特字幕软件,该软件拥有丰富的图文动画、滚屏、扫光和字幕模板效果,并带有唱词拍打功能,可以充分满足专题片后期制作对字幕处理的要求。
画面调色是指在后期制作过程中,编创人员依据每部专题片的主题确定片子的主色调,并对视频素材进行调色处理,从而使整部片子在色调上保持一致。
在专题片的前期拍摄过程中,不同的拍摄人员,不同的机器,不同的拍摄环境,所拍摄到的视频素材都或多或少会存在色调差别,这就使画面调色处理在整个专题片制作过程中变得非常重要。专业的画面调色是在AE或其他视频处理软件中一帧一帧地调整,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制作较短的视频,比如十几秒的广告片。在制作专题片时,由于节目的时长比较长,不可能一帧一帧地调节画面色调,所以需要使用EDIUS软件自带的调色插件,包括YUV曲线、三路色彩校正、单色、色彩平衡和颜色轮等,对视频进行后期调色处理。比如,在做节目的时候,拍摄者时常会遇到滤色片选错而导致图像色彩偏黄或偏蓝的情况,对于这种现象,后期处理可以使用色彩调节中的“YUV曲线”功能,对U、V曲线进行适当调节就能解决偏色问题;也可以选用“色彩平衡”功能,对红、黄、蓝三色进行调节,亦可将画面色彩恢复正常。
此外,EDIUS还具有局部画面色彩的调整功能。在曾荣获江苏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三等奖的新闻专题片《猴·西游记》中,由于该音乐杂技剧是在世界最大的艺术殿堂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表演的,受各种条件尤其是拍摄资金的限制,不可能派遣一个拍摄团队到国外去跟随拍摄表演现场,因而在制作专题片时,就只有尽量采用杂技团工作人员用DV拍摄的一些视频素材。这些素材又受复杂的舞台灯光及拍摄人员拍摄水平的限制,整个原始视频资料的画面色彩都普遍偏蓝。在后期制作中,编辑人员对偏蓝画面进行色彩调节后发现,由于光线的复杂性,画面的舞台背景又泛黑,需要对画面进行局部校色。通过EDIUS软件中的色彩校正—三路色彩校正器—白平衡滤镜—二次调整功能,编辑人员把舞台背景泛黑处采取了部分加亮,并对色度、饱和度进行调整,最终使整个画面色彩实现了协调一致。
有些电视专题片拍摄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比较大,尤其是历史题材的专题片,所能搜集到的视频素材很有限,甚至根本没有。这就要求后期编辑人员要尽可能搜集大量的相关图片或绘画作品来进行画面填充。但是,如果过多地使用静态的单帧图片,又会使画面显得很单调乏味。怎么办呢?这时就可以使用EDIUS软件的布局功能,该功能给编辑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处理方式,不仅可以把图片放大、缩小,还可以结合关键帧的使用,做出推拉摇移的效果。比如,在历史文献专题片《信仰》中,由于内容反映的时空跨度较大,后期所能搜集到的视频素材非常有限,因此只能到中央档案馆查找一些相关的党史文献,从中选取一些图片资料、书信或旧报纸当画面补充。但是,只是对着这些资料拍摄,那画面就太单调了。这时,创作人员采用的办法是:先用相机翻拍,这样就能得到一张新的像素更高的图片;后期处理时将图片放大,对其设立关键帧,然后对图片的位置、大小进行调整,再一次设立关键帧。这样一来,通过关键帧之间的动画设立,就实现了图片的推拉摇移,让图片具有了动态效果。
当然,图片处理还有许多其他方式。如在为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专门制作的专题片《红色气质》中,编辑人员就在图片的后期处理上做了很多全新的尝试:首先利用Photoshop软件的抠像功能,将反映战斗场面的图片中的八路军战士从原有图片中分离了出来,这样就把原来的一张照片变成了两张新的图片;之后又对只有八路军战士的图片做了浮雕和透明处理;再将两张图片分层合成一张图片放在时间线上做叠加背景处理;最后通过关键帧对图片的X、Y、Z轴进行3D调节和动画设立。这样一来,原本扁平化的一张图片随着画面的推移变得立体起来,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斗场景中。这种处理方式给了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也为专题片利用图片弥补画面不足提供了一个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一部专题片具有节奏感,其主题表达才会张弛有度。所谓节奏,就是将画面有机地融入到背景音乐中。如果背景音乐的节奏快,画面停留的时间就短,片子也就会呈现出较快的节奏;反之,如果背景音乐节奏悠扬舒缓,画面停留的时间就要长一些,节奏也就慢了下来。
控制节奏要特别注意对摇镜头的处理,因为这类镜头往往都是速度比较慢的长镜头。如果在快节奏中使用,就要对镜头的播放速度加以调节。在张艺谋拍摄的北京奥运会宣传片中,后期编辑在片子开头用较快的节奏给了观众一个视觉上的冲击。当画面进行到反映城市交通片段时,编辑改用正常速度展现了铁路列车徐徐开动的画面;1.5秒后又对列车做了加速400倍的处理,列车在画面中呼啸而过;1秒钟后画面又恢复到了正常播放速度。经过这样的速度调节,专题片的画面节奏有了很多新鲜的变化,与背景音乐之间的融合也更自然。
此外,后期编辑还可以通过画面与一些转场音效相结合,让专题片更有震撼效果。这种处理方法常见于一些破案题材的专题片。只要在原有背景音乐的基础之上叠加1秒钟“嗖”的一声转场音效,就能有效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带给观众震撼的感觉。当然,这种转场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题材的创作中,同样对提升整部片子的节奏感有帮助。
电视专题片后期制作至关重要,编辑人员不仅要根据整个专题片的内容对画面进行有序编排,还要充分利用非编系统的优越性,熟练运用各种剪辑技巧和特效处理方法,使画面更流畅、主题更突出、内涵更深刻。
(作者单位为中航工业哈飞党委宣传部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