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原利 罗汉钢 许艳云 徐荣钦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武汉430070)
湖北省2015年小麦条锈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谢原利罗汉钢许艳云徐荣钦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武汉430070)
小麦条锈病是湖北麦区的主要病害,湖北麦区即是小麦条锈病菌的重要冬繁区,又是春季菌源向豫南、华北麦区传播的咽喉和桥梁带,搞好湖北省小麦条锈病的防控工作对湖北省乃至全国小麦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2015年湖北省小麦条锈病重发特点,详细分析了重发原因,并对采取的行之有效防控措施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小麦条锈病;重发特点;原因分析;防控措施
湖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hm2以上,主要在鄂北岗地、江汉平原、鄂东北及鄂西北山区种植。条锈病是我省小麦上主要病害,具有发生范围广、流行频率高、为害重等特性,对我省小麦生产威胁较大。同时我省鄂北麦区是小麦条锈病菌的重要冬繁区,也是小麦条锈病菌从川甘陕向冀鲁豫传播的咽喉和桥梁带[1-3]。加强我省小麦条锈病发生监测预警,掌握条锈病发生动态与趋势,打好小麦条锈病防控狙击战,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条锈病对我省小麦的为害,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包括豫南在内的东、北麦区的防控压力。2015年,条锈病在我省为近20年来之罕见发生,见病时间较往年早40d以上、发生面积为历年同期数倍、春节前发病较重且扩散蔓延快,各级采取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防控效果较为理想,后期造成整体为害不重。据统计,2015年全省小麦条锈病总计发生面积42.56万hm2次,防治面积71.93万hm2次,挽回损失22.6万t,实际损失4.3万t。
1.1秋苗见病早,病情重
秋苗于2014年12月11日十堰市郧阳区首次见病,属历史记载以来第二见病最早年份,首次见病发现3个发病中心,33片病叶,发病中心和病叶数为历史之最。12月28日荆门钟祥市发现条锈病发病中心。2015年1月,宜城、樊城、荆州、公安、沙洋、当阳等6个县区见病,其中荆州、公安、沙洋等地已呈现流行的态势,有多个发病中心,出现局部危害症状,1月江汉平原见病为历史罕见,较常年早近60d。
1.2发生面积大,高于历年同期
1月底统计,全省襄阳、荆门、十堰、荆州、宜昌5市8县(市、区)见病。3月初统计,全省襄阳、荆门、十堰、荆州、天门、宜昌6市16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2.24万hm2,为2014年同期的11.1倍。4月初统计,全省17个市(州)46县(市、区)见病,总计发生面积19.90万hm2,为2014年同期的2.78倍。4月底统计,全省17个市州58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46.10万hm2,是2014年同期的1.5倍,为历年同期的2.4倍,全省病田率达50%以上。
1.3持续侵染时间长,发生程度重
各地自见病始,叶片上可见新鲜孢子,直至4月下旬,部分叶片仍可见少量新鲜孢子。1月底,江汉平原麦区条锈病发生最重,钟祥最大发病中心达2m2、病株110株、病叶187片、病叶平均严重度50%;公安县一半以上小麦主产乡镇见病,病田率5%~30%。2月下旬,当阳市发病中心平均病株率19.9%、病叶率5.7%,重发区病株率27.8%,病叶率8.0%;谷城县病田率达10%,最大发病中心达60m2;樊城3块田有9个发病中心,最大发病中心达8平方,病叶率50%~60%。4月下旬,江汉平原麦区病田率接近90%,襄阳、十堰病田率约30%;病叶率全省平均0.8%~8.5%,江汉平原、鄂西北少数未防田及襄阳市品种对比田感病品种病叶率高达100%。
1.4扩散蔓延早,春季流行迅速
1月中下旬,条锈病在江汉平原麦区开始扩散蔓延,1月中旬,荆州区、公安县等地零星见病,发病叶片、孢子量较少,1月下旬时同一地块可见面积较大、颜色枯黄的发病中心,病叶上孢子新鲜,孢子量非常大。荆州区一发病中心由1月中旬的2m2扩展至1月下旬的10m2;公安县一发病中心由1月中旬发现时的1个发展为1月下旬的5个,最严重发病中心病叶数达上千片;宜城市系统观测点2个发病中心病叶数一周内分别增加1.5倍和2倍。入春以来,我省条锈病进入扩散流行高峰期,病叶率与发生面积急速上升(见表1),鄂北麦区流行高峰期在3月中旬~4月中旬,江汉平原麦区流行高峰期在3月上旬~4月中旬,鄂东麦区流行高峰期在4月上旬~4月下旬。
表1 各地小麦条锈病病叶率及发生面积统计表单位:%,hm2
1.5江汉平原麦区重于其它麦区
2015年小麦条锈病虽然在鄂北郧阳区最先发生,但从1月底钟祥市、荆州区等地见病后,江汉平原麦区条锈病发生一直重于其它麦区。1月底调查,鄂北麦区郧阳的6个发病点、约120片病叶,最大发病点约0.5m2,主要在基部发生,宜城市见病田块3块,共3个病点,病叶数分别为7片、10片、10片;江汉平原麦区钟祥市最大发病中心达2m2、病株110株、病叶187片;荆州区一发病中心面积达10m2、病叶上千片,公安县同期也发现病叶上千片发病中心,显著重于其它麦区。4月底,江汉平原麦区病田率接近90%,高于鄂北襄阳、十堰病田率的30%,显著高于鄂东黄冈的4.5%;病叶率全省为0.8%~8.5%,江汉平原少数未防田病叶率达100%,宜昌枝江、当阳病田平均病叶率8.5%,荆州、荆门平均病叶率4.9%~6.2%,黄冈平均病叶率4.6%,天门、潜江、仙桃平均病叶率2.1%,襄阳、十堰平均病叶率低于1.5%。
2.1苗情有利于秋苗发病
2014年秋苗长势较好,苗期比普遍比上年早10天左右。2014年10-11月,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偏多,10月江汉平原大部、鄂西北局部100毫米以上,11月全省降水显著偏多,下旬出现秋末少见的强降水,下旬全省大部出现7d~8d的连阴雨寡照,田间湿度较大,且当月鄂北及鄂西南中高山地区在12.0℃以下,南部大部地区12.0℃以上,温度与条锈病菌夏孢子发芽和侵入小麦的适宜温度9-13℃吻合[4]。12月上旬,我省北部及鄂西南中高山地区2.7℃~6.0℃,鄂西南大部、江汉平原南部、鄂东南部分地区7.0℃~8.8℃,温度偏高有利于条锈病菌繁殖。
2.2菌源基数偏高
据报道,四川省2014年11月19日秋苗见病,为近5年最早年份,较上年早10d左右,越夏区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见病也较往年早20d左右,两地为我省提供了较早较多的越冬菌源[5-6]。2月底统计,鄂北、江汉平原小麦主产区6市16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33.67万亩,是历年同期的数倍,为春季条锈扩展流行奠定了较好的菌源基础。
2.3种植品种抗性较差
近年来,我省郑麦、鄂麦、襄麦系列种植为主,其中郑麦9023占总种植面积的45%以上,鄂麦系列占总种植面积的20%以上,襄麦系列占总种植面积的10%以上,这三个系列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抗性不强甚至是感病品种,同时由于条锈病菌新的生理小种出现导致品种抗性下降[7],这些为今年条锈病大面积发生流行奠定了生理基础。
2.4气候适宜全省春季大流行,对江汉平原暴发更有利
2月2日~2月14日,持续晴好天气,江汉平原南部均温在10.0℃以上,14日之后全省开始以阴雨天气为主,大部出现了连阴雨天气,27日南部出现暴雨,28日北部出现积雪,2月天气对江汉平原病菌孢子增殖有利,对鄂北孢子增殖有一定的遏制。3月气温南部低海拔及江汉平原地区在12.0℃以上,中北部及鄂西南中高山地区在12℃以下,降水江汉平原降水在75mm以上,比往年偏多1成~5成,其他大部在75mm以下;日照三峡河谷地区、江汉平原及鄂东南部分地区西部偏多27.9小时以内,江汉平原温度与条锈病菌发育适宜温度14℃~18℃更接近,日照时间长、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更有利于病菌生长发育[8]。4月,全省气温介于14℃~18℃之间,降水较多,田间湿度偏高,对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极其有利,为小麦条锈病流行高峰期奠定了气候基础,且4月初,全省大部分地区起风降雨,有利于小麦条锈病扩散蔓延,导致发病面积急速上升。
2.5江汉平原麦区防治意识薄弱,发病重
鄂北是我国商品小麦主产区,小麦种植基础好,政府、农户对小麦病虫防控较为重视,江汉平原种植小麦主供饲料之用,防治基础较差,意识薄弱。襄阳麦区药剂拌种率达95%以上,江汉平原麦区仅为80%左右。后期见病之后,襄阳农户自主防治意识更高,对发病中心进行了及时有效扑灭,因此,襄阳麦区小麦条锈病春季扩散速度比江汉平原慢,发生程度比江汉平原轻,为害较小。
3.1安排部署早
湖北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分别于2015年1月21日印发《警惕小麦条锈病暴发危害》简报,2月5日,省农业厅戴贵洲厅长在全省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上对条锈病防控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要求各地实行“带药侦查、打点保面,挑治一次再过年”。3月10日,我省召开2015年小麦“一喷三防”项目培训现场会,较往年提早一个月,对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推动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的开展。各地均按照省厅要求进行工作安排部署。
3.2监测预警实
充分发挥81个国家重大病虫区域测报站和43个数字化监测预警站的作用,全面开展小麦病虫发生监测预警,从2014年12月中旬开始,全省各级测报人员开展10d一次的普查,确保田间病情早发现。全年小麦病虫监测累计出动人员5万余人次,发布病虫情报300余期,发布电视预报150余期,召开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100余次,病虫发生趋势准确率95%以上。
3.3技术服务足
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小麦病虫防控信息宣传工作,如电视、网络、短信、QQ群、示范展示、巡回指导、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全省统计发送手机短信100万条,电视培训200余场,网络信息千余条,网络点击率上百万次,召开现场会200余场,举办培训班400余期、田间学校50余次等,基本做到每个乡镇有一名技术指导专家,每个村有一位防控技术明白人,每个农户有一份防控技术明白纸。
3.4督导落实强
湖北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指挥部于2015年3月18日和4月15日分别发出《关于开展春季粮油作物病虫防控督导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小麦病害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点击率分别达41 312和59 914次,极大的推动了小麦病虫防控。湖北省农业厅于1月~4月总计派出30个由厅领导带队的督导组,前往小麦主产区督导,确保防控效果,各地也下发了相关文件,对防控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动员。全省各共地开展小麦条锈病防治面积达71.93万hm2次,普遍开展防治2次以上,部分地区防治3次,重发地区防治达4次。
3.5农药管理严
2015年2月28日,我省召开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3月份,省农业厅联合各农资打假成员单位,组织开展“打假保春耕”专项抽查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分区域、抓重点,分病虫、抓药剂,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初步统计,全省已累计出动打假车1 000余台次,出动打假人员5 000余人次,抽检样品上万份,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
[1]李振岐,曾士迈.中国小麦锈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万安民,张忠军,金社林,等.湖北省西北部山区小麦条锈菌越夏研究简报[J].植物病理学报,2004,34(1)90-92.
[3]黄朝严,杨立军,张君,等.襄阳麦区小麦条锈病流行的新特点及影响因子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4)5098-5100.
[4]熊增海,刘丽,刘兵,等.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的关系[J].青海大学学报,2011,29(4)26-28.
[5]四川省农业厅.小麦条锈病已在四川省秋苗上发生[J].四川农业科技,2015年第1期.
[6]彭云良,姬红丽,徐志,等.2015年四川小麦条锈病流行趋势分析及防控建议[N].四川科技报,2015年2月13第007版.
[7]杨立军,唐道廷,向礼波,等.近10年来湖北省审(认)定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表现[J].麦类作物学报,2012,32(5)1-4.
[8]王金来.气象因素对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的影响及综防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8)118-119.
S435.12
B
1005-6114(2016)03-044-004
2016-01-09
谢原利(1982-),男,农艺师,从事植物保护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