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萍 周清清 佘航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平萍周清清佘航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6.024
结合知网历年收录的教师专 业发展相关论文,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历程,探索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互联网+;教师专业化;数字资源
经济学家汤敏曾说过这样的设想:“如果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课程被大部分印度年轻人掌握了,10年后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印度年轻人都是哈佛或斯坦福毕业的。而中国的青年人才还是传统教育教出来的,怎么跟人家竞争?”这确是对近年来MOOC火热的真实写照,互联网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学历门槛的障碍。“如果我们没有赶上这场教育变革,就会如同工业革命被甩出一样。”教育的变革关键在教师,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如果不能迎头赶上信息技术时代,那么教育的变革只能是空想。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优先发展教育置于各项工作中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1]。教育发展多重要,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的发展就多重要。
教师不等于职业职业是一种经验,泛指用于谋生并有酬劳的工作。而专业指从事一种专门技术的职业并需要较强的技术性以及特殊智力去完成,如工程师、审计师、会计师等。长期并且有效的培训是专业从业者的必要条件。而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是独立而又自由的人。教师要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特征进行因材施教。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已超出职业的范畴,更具备“专业”的性质。
1966年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的专业地位首次在国际上被官方肯定。1993年,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被定义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个人成为教学的专业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2]。“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把教师视为一个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要成为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从而达致专业成熟的境界。”[3]
教师专业发展面面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起步于欧美,我国面对教师专业化的国际浪潮,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从有关教师专业化发展政策的颁布,到教师专业化理念的研究,及至教师专业标准的探索,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
以篇名为“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字在知网上检索,共检索到12 332条结果,年份分布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20年来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探索的痕迹,研究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分析以及发展途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析,传统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教师的发展状况;等等,研究层次如图2所示。
随着逐年上升的论文数(图1),国内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热情也逐步攀升。图2显示教师专业发展在高等教育的研究领域较少(或许是因为高等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未曾出台),但是论文作者却是高等院校的研究者居多。分类更暴露出学者较侧重政策的解读、理论的分析、专业化的发展阶段的研究,而关于教师的成长要如何应对互联网的研究较之更少。
如今的中小学生伴随着数字化世界而生,称为“数字土著”,那么作为其教育者的“数字移民”,教师必须要学会用学生的语言和方式与之进行交流[4]。一线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在信息化社会中自我的成长与专业发展。
图1 知网历年“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数量分布图
图2 知网历年“教师专业发展”论文研究层次分布图
“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中提出,报告中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5]。在《国务院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互联网+”作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重点行动被提出,强调了教育的变革势在必行。
比如“互联网+”传统商场成就了淘宝,当消费者意识到需要某商品时,购买过程就已开始,消费者通过对可选择的商品进行对比评价并做出最终选择后,购买意图就形成了[6]。在互联网中这一行为被分解,阿里巴巴提供平台使商家入驻,支付由支付宝或网上银行负责,与商家协商通过阿里旺旺,送货则由快递公司负责。看似简单的公式“互联网+传统商场=淘宝”,实际上被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各司其职。
如果把“互联网+教育”也拆分开来,是否等同于“互联网+校园”“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师”……而其中人是关键,教师若不能应对数字化教学环境,不能适应“数字土著”们的诉求,一切就只是空想。
教育中已不缺技术。谷歌拥有包括数千万册数字图书的数字图书馆,亚马逊有上百万本数据化的新书[7],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也不会是问题。2010年,我国的上海市虹口区在国内首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电子书包试点,此后各省市也相继投入电子书包的试点工程。教师要适应这种变革,把机器最擅长的事情交给机器来做,把人擅长的事情留给自己做[8]。
“互联网+”教师不是硬生生地将教师和互联网绑定,相加之后要能产生质的变化。正如有关学者将互联网比做刀、斧、锯,它将原来的构成分解成碎片,重新以互联网为中心组建,再形成新的体系[9]。
打破思想的禁锢,化被动为主动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极大共享。也正由于互联网开放空间、即时互动的特征,让知识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师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迅速甄别判断的能力以及全面的信息综合运用能力[10]。“民国时,警察一个月8元,中学教师一个月40元,警察见了教师要敬礼。”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对甘肃会宁教师弃教考警察的有感而发。974人参加的警察招录考试超半数为教师,面对职业困境时,教师能做的就只有放弃吗?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从“心”出发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十多家单位联合成立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十年后的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正式启动了“三通两平台”建设、数字资源覆盖6万多个农村教学点以及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计划。2011年底,“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融合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的课程资源、学习平台资源和师资力量。
教师要主动去拥抱互联网,敢于接受新事物。各地教育局先后启动针对一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项目,这样的机会是提升自我的最好的平台。教师要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技术牵制,要抓住一次次的机会,主动投入互联网的怀抱中。教育要与时俱进,从教师开始,教师若不与时俱进,就真的“OUT”了!一个教师被信息化时代“OUT”,就换岗位去到警察队伍中去,依旧是治标不治本。
重构知识的框架,重新自我定位网络时代不再要求教师作为“移动的图书馆”,不需要教师有海量丰富的知识。有学者曾指出,学习能力是教师在互联网时代应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11]。互联网让海量的知识触手可及,教师的职能也需要发生相应转变。
乔治·西蒙斯认为,网络时代的知识好比河流,或管道里的石油,并由此提出“知识流”的概念。什么意思?如今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其半衰期较以前大大缩短,并且还出现所谓的“软知识”和“连通性知识”,不再是静态的层级和结构,而是动态的网络与生态[12]。他甚至认为互联网下的知识很难被定义,而教师要做的,不是帮学生填充管道里的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架构“管道”。那么,教师要先把自己的管道搭建好,重新定义知识。教师不再是两千多年前口口相传的孔子杏坛讲学,新时代的教师要改变自己的知识架构,完善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能力。
1962年,随着美国工程师普莱西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程序教学机,技术乐观主义者们就提出“非学校化”和“教师消亡论”的观点,时至今日,依旧有其观点支持者宣称:“现在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完全可以用电脑来辅助我们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意味着教师这个职业最终会消亡。”[13]笔者不知道将来学校还会不会存在,但是相信教师这一角色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正如上海奉贤区副区长倪闽景所说:“就算阅读了互联网上再多的诗歌也成不了一位诗人,教师的职业不可替代,但是满堂灌的教师确实已经out了。教师行业会发生巨大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型将不可避免。”
[1]赵丽萍.经济要发展 教育要先行[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4):16-17.
[2]周妍.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研究现状简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5.
[3]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1999(6):39-43.
[4]Prensky M,胡智标,等.数字土著 数字移民[J].远程教育杂志,2009(2):48-50.
[5]解读:李克强政府报告中的“互联网+”是什么[DB/OL].[2015-04-16].http://it.southcn.com/9/201504/16/content_ 122322623.htm.
[6]购买行为[DB/OL].http://baike.baidu.com.
[7]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8]祝智庭,郁晓华.电子书包系统及其功能建模[J].电化教育研究,2011(4):24-27.
[9]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DB/OL].http:// 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664928699.
[10]互联网+下教师面临自我挑战[DB/OL].http://edu.china. com.cn/201505/29/content_35691209.htm.
[11]“互联网+”教师:揭秘数字化教师有哪7变?[DB/ OL].http://learning.sohu.com/20150601/n414222468.shtml.
[12]西蒙斯.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M].詹青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3]教师职业会消亡吗?教师的价值在哪里?[DB/OL]. http://edu.qq.com/a/20140904/021350.htm.
G655
B
1671-489X(2016)16-0024-03
作者:平萍、周清清、佘航,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3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