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敬学 江育民
摘要 介绍薹韭无公害栽培技术,包括育苗、定植、病虫草害防治、采薹、采薹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薹韭;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71-01
韭薹,以其特有的辛香,深受城乡消费者喜爱。但韭蛆防治的农药残留问题,又让人们消费时有所担忧。本文以无公害薹韭生产及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实践为基础,总结无公害薹韭生产的技术路线及高产栽培的的技术措施。
1 育苗
薹韭的繁殖方法有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2种。生产上,为了便于苗期的集中管理,一般多采用育苗移栽。
1.1 苗床选择
苗床选择排灌方便、无盐碱肥沃土壤作苗床。1 hm2大田留足苗床1 000.5 m2。
1.2 施肥
结合耕翻土地,苗床施腐熟优质有机肥60~75 t/hm2、尿素300~45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
1.3 整地做畦
韭菜的幼苗出土能力差,播前精细整地是育苗保全苗的关键。畦面要平整精细,土块不超过2 cm。畦宽以1.0~1.2 m为宜,保持便于拔草、施肥等管理。
1.4 播种
春播育苗时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稳定在14 ℃左右)。采用干籽播种,播种量一般以60~75 kg/hm2为宜。播种时,为保持播匀,可将种子分2~3次撒播。
1.5 覆土盖种
种子播完后,用备好的细土均匀撒盖在种子上,盖土厚度掌握在1.5 cm左右。盖土后,如土壤湿度大,用木锨轻轻将畦面拍平;如土壤湿度适宜,可人工均匀踩实畦面,以保湿、保温,提高出苗率。
1.6 施药防虫
播种后,为防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苗床用40%乐果乳油1 500 mL/hm2对水750 mL/hm2,与炒香的麦麸22.5~37.5 kg/hm2拌成毒饵,于傍晚撒于畦面诱杀。
1.7 苗床管理
薹韭播种后,根据气温,一般7~10 d出苗。齐苗后,及时拔草2~3次,或用盖草能等除草剂防除单子叶杂草。秧苗管理,掌握前促后控,使秧苗生长健壮,防止徒长、细弱。播种60 d后,如果秧苗生长瘦黄,用尿素75.0~112.5 kg/hm2结合浇水,根外施肥。或每7~10 d喷1次叶面肥,苗床每次用腐植酸叶面肥750~900 g/hm2对水喷雾。如发现病状,可用70%甲基托布津与叶面肥混喷[1]。
2 定植
2.1 定植时间
苗龄一般达70~80 d,苗高16 cm,具有4~5片真叶时,是薹韭腾茬抢栽促活棵生长的有利时期。定植前,一般不收割,以促进壮苗养根。适期早栽有利于根茎上的鳞茎膨大、养分积累,有利于抗寒越冬和第2年的生产。
2.2 施肥做畦
施足基肥是薹韭移栽质量的第一关,一般大田施优质土杂肥45~75 t/hm2、磷肥600 kg/hm2、尿素225 kg/hm2、硫酸钾187.5 kg/hm2,待韭菜活棵后,视苗情再酌情补追。
2.3 定植方法
将薹韭苗起出,剪去须根先端,留2~3 cm,以促进新根发育。秧苗过高(26 cm以上),需将叶子先端剪去一段,以减少叶面蒸发。在畦面依据既定株行距定植,每穴栽1~2株[2]。
为提高大田的移栽质量,畦面整地要求畦平土碎,田头沟、腰沟、畦沟“三沟”要相通,以便雨涝能排,遇旱能灌。畦面的宽度可根据是否覆盖大棚和可栽行数酌情定3~5 m宽。露地栽培3 m宽畦面,有利于排水降渍。
2.4 合理株行配置
薹韭栽植密度以22.5万穴/hm2左右为宜。株行距小易造成韭菜病害重,株行距大不利于提高产量。因此,科学合理的株行距配置不仅可以保证单位产量,还可避免或减少田间病害。适宜的行穴距配置为行距45~50 cm,穴距8~10 cm。
2.5 提高移栽质量
为保证移栽质量,移栽时须带线移栽,移栽深度宜掌握在3~5 cm,保持不埋住分蘖节为宜。栽后需沿行踩实,使韭菜根与土壤充分结合,以利活棵早长。
2.6 田间管理
韭菜定植一般2周左右活棵。活棵后松土,以养根壮秧为中心,加强肥水管理。当年移栽的韭菜由于生长量小,不宜扣棚。三年生薹韭如计划扣棚,可在上年韭菜越冬叶片枯萎后浇足冻水,再扣棚。同时,次年春季要注意培土和施粗杂肥,以促进薹韭高产、稳产[3]。
3 病虫草害防治
3.1 韭蛆防治
3.1.1 农业防治。4月中下旬(淮北地区),韭蛆卵陆续孵化成幼虫并开始危害。南刘集乡生产实践说明,此时在田间随水追施碳酸氢铵300~375 kg/hm2,可有效杀灭幼虫。薹韭5~6年一个生产旺期结束后,实行水旱换茬轮作,是农业防治韭蛆的理想途径。
3.1.2 化学防治。可用根蛆净生物农药1.5 L/hm2对水1 500 kg/hm2灌根。或于成虫羽化期(4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用低毒的菊酯类农药2 500~3 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1 000倍液喷洒畦面,可直接杀死蛆虫。以9:00—10:00喷药效最佳。采薹期间防治韭蛆必须使用生物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采薹前7~10 d停止用药。
3.2 病害防治
3.2.1 灰霉病。用6.5%多菌·霉威粉尘剂15 kg/hm2,7 d喷1次。晴天用40%二甲嘧啶胺悬浮剂1 2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 d喷1次,连喷2次。
3.2.2 疫病。发病初期用6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霜霉咸水剂800倍液、6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或喷雾,10 d喷(灌)1次,交叉使用2~3次。
3.2.3 霜霉病。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甲霜铜600倍液,病情严重时可喷700倍液大水量防治,或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采薹前4 d停止用药。
3.3 除草
薹韭定植后,大田杂草防除,可用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5 kg/hm2,或48%氟樂灵乳油1 500~2 250 mL/hm2,或12.5%盖草能600~1 050 mL/hm2对水喷雾。
4 采薹
薹韭于每年4月中下旬开始抽薹,当韭薹抽长到34~36 cm长,顶端花蕾直径在0.7 cm、长1.8 cm之内、花蕾未开、韭薹鲜嫩时及时采薹上市。每天采薹1次,到9月下旬结束。三年生薹韭,韭薹产量可达27~30 t/hm2。
采薹期每60 d施1次生物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600~750 kg/hm2。采薹期干旱时应进行适当浇水灌溉,遇涝时要及时排水,防止渍害。
5 采薹后管理
一是采薹后(9月下旬以后)及时清除残叶、病叶,松土、施肥养根。施肥以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为主。二是多年生薹韭在冬季应扒根,以冻死部分地下害虫。三是实施棚室栽培,按棚室栽培要求进行管理;露地栽培,每年春割一刀青韭后,进行常规韭薹生产管理。
6 参考文献
[1] 陈中府,刘宏敏,尹守恒,等.薹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07(1):48-49.
[2] 胥成刚,杨生高,王以荣,等.大棚薹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3(1):80-81.
[3] 陶红斌.薹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