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晓红 刘中杰 杨晶 刘旭 刘俊
摘要 从玉米品种、种植模式和技术条件等方面分析影响玉米机械化收获质量的因素,提出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建议,力求推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玉米;机械化收获;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56-02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Corn Mechanization Harvest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YIN Xiao-hong LIU Zhong-jie YANG Jing LIU Xu LIU Jun *
(D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of Sciences of Liaoning Province,Fengcheng Liaoning 118109)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the corn mechanization harvest on aspects of maize varieties,planting patterns,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so on,proposed recommendations for mechanized operations,and striv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cess of the corn mechanization harvest.
Key words corn;mechanization harvest;quality
我国是全球玉米第二大生产国和消费国,玉米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0%[1-8]。玉米在我国为粮食经济饲料兼用,需求量越来越大,种植面积也随之上升。机械化收获玉米可以保证在最佳收获时间内完成整个收获作业,可以保证粮食的产量和质量。玉米机械化收获具有解放生产力、保护环境、抢种抢收、抢抓工时和节约成本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对玉米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农机部门积极推广玉米半精量机械化播种和秸秆还田等技术,为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实现玉米生产节本增效做出了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玉米产业的发展。现阶段,由于传统人工作业依然存在,玉米收获时仍有大量的玉米秸秆未还田,加之目前玉米收获机械价格昂贵、故障多[1-3],一些地方存在着农机与农艺不适应的情况,且现有的大部分品种都无法适应机械化收获,推广力度不够,导致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缓慢,玉米机械化生产的速度受到严重影响[4]。
1 影响收获质量的因素
1.1 种植地块零散
我国大部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家各户土地分散经营,户均耕地极其有限,零散的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械化发展,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且每一户种植的品种不同,种植面积较小[1-2],不宜规模化作业,这导致农业机械的效能无法充分发挥,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推广。
1.2 品种适应性
我国不少玉米育种单位仍以晚熟、高杆、大穗、稀植为目标,适于人工作业,但不适合进行机械化收获。晚熟品种生育期偏长,脱水慢,收货时籽粒含水量高,籽粒破碎率会增加,不利于機械化收获。籽粒破碎率还随着行距、株高、穗位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部分品种穗位表现高度不一致,秸秆后期易折断,导致机械收获效率低,损失高,收货质量差。还有很多玉米种子发芽率低于85%,常常出苗不齐。种子精度、纯度都无法达到单粒精量播种的要求,这也会给机械化收获带来很大难度[5]。
1.3 种植模式不同
玉米品种不同,穗位高度、植株高度不同,产量也不同;种植模式也有很大差别,有机械播种、人工点播、垄作和平作等,常常导致出苗不齐。同时,种植株行距也有较大差异,有间作套种种植、宽窄行种植等,种植模式的多样化给机械收获带来一定的难度[6]。
1.4 机械可靠性低
由于玉米收获机械仍处在技术成长期,在技术等方面仍存在籽粒破损率、损失率以及果穗损失率较高的缺陷,因此籽粒的纯净率较低。很多机具作业时堵塞现象和卡死现象经常发生,故障率高[1-3]。尤其是倒伏后的玉米,多数机型无法收获。
1.5 种植地形复杂
玉米是旱田作物,我国不少玉米种植区是山坡、丘陵等,这些地形给大型机械作业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导致机械作业很难进行。
1.6 投资回收期长
玉米联合收割机很难跨区作业,1年的作业时间不到1个月,机器利用率非常低,再加上收获玉米功耗大,油耗高,造成收获作业成本较高。再加上设备投资高,投资回收期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购机、用机积极性[1,7]。
2 发展建议
2.1 政策扶持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购置玉米收获机械的补贴力度,农机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1-5],带动社会和农民个人的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2.2 密植育种
为了适应机械化收获,今后的育种方向必须要向耐密型品种转变,要以早熟、耐密、抗倒、脱水快为育种目标,选育株型紧凑、叶片上冲、雄穗较小、穗位整齐一致、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的玉米新品种。
2.3 规范化种植模式
玉米种植模式应该尽快形成一个统一的制度,政府部门应提倡、引导农民进行玉米规范化种植,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行距,规范种子质量,做到机械化精量播种。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去除杂粒、破损粒、病粒,使精度、发芽率分别达到100%、99%。播前进行种子包衣,有利于防治地下害虫、苗期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1-4],提高玉米保苗率。引导鼓励农民将手中零散小地块出租给少数种植大户,将土地化零为整,实现统一管理,使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8]。
2.4 技术革新
为提高收获机械的适应性,生产厂家应在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应性和可靠性上加快技术革新,深入研究、开发新技术。生产的收获机械要保证质量,性能可靠,降低故障率,尽量避免或减少因质量不过关而造成的误工现象[1-6]。
3 参考文献
[1] 孙秀清.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制约因素及发展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4(2):207.
[2] 毕俊平.玉米收获机械化亟待解决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6):73-74.
[3] 徐子良,周常艳.浅谈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因素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1(1):69.
[4] 金诚谦.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5] 柳枫贺,王克如,李健,等.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因素的分析[J]. 作物杂志,2013(4):116-119.
[6] 施骥.辽宁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5):85-86.
[7] 肖万欣.辽宁玉米机械化生产现状和发展建议[J].辽宁农业科学,2012(2):55-57.
[8] 吴志贤.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状况及措施[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