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熹
[摘 要]色彩会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色彩构图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色彩的差异性,从而感受作品的情感倾向。
[关键词]色彩 感情 精神 形与色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10075
人对色彩的知觉依赖于光的物理规律和人的视觉心理特征。如果说人对图形的形态特征进行判断是理性思维活动,那么对色彩的识别则是感性反应。色彩是一切视觉元素中最活跃、最具冲击力的因素之一,是最易打动人的情感的绘画语言因素。下面笔者就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应突出色彩构图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没有光线,色彩就无从谈起,自然中物体形象的色彩都是在环境条件中千变万化的。绘画色彩所代表的是精神性和超自然性。它要求我们的作品以主题内容为前提,以对自然色彩的深刻感受及熟练掌握为基础,以人们对色彩与情感心理及对理想色彩的向往为依据,对自然色彩进行合理地概括,大胆以夸张及重新分割等艺术处理,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艺术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才能融入作品之中,进而使作品的色彩超越自然色彩的表层效果而达到主观上的理想化。任何的绘画艺术形态都是画家体验和捕捉着不同色彩的所表达的内心感受。如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向日葵》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向日葵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按照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有关要求,《向日葵》设置欣赏感受和创作表现两个学习活动。在欣赏感受学习活动中,笔者先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向日葵的照片,一方面了解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向日葵阳光明亮的色彩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促使其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从自然形态感受色彩的基本特征。教材从自然形态过渡到绘画作品欣赏,呈现凡·高的作品《向日葵》。凡·高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坎坷的人生经历,他的艺术语言既有奔放而热烈的狂躁情绪,也有孤独和抑郁的悲剧意识,他特别强调在绘画中表现人的感情与精神,他对色彩和线条有内在的敏悟。学生能从照片和绘画作品中感受画家色彩的再现并非真实地再现自然。自然物象的色彩在凡·高的眼中,只是表達主观情绪的载体,他的色彩充满着紧张而激动的情绪和饱满而富有生气的活力。通过分析凡·高的《向日葵》在色彩上运用的对色调、冷暖对比、补色对比,使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红、橙、黄、绿、蓝、紫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在创作活动中,旨在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教材侧重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的色彩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法的传授,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二、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色彩的差异性,从而感受作品的情感倾向
翻开艺术史可发现,没有固定不变的可轻易掌握的色彩规律,但就通常意义而言,补色对比会产生强烈视觉效果;纯灰对比则会使纯度高的色相鲜艳、明亮;而纯度低的色相,则会呈现高纯度色相的补色倾向。色彩的象征性和情感素质是人对色彩之联想的延伸,虽然色彩本身不带有任何感情,但色彩通过视觉,可影响我们的生理、心理和精神变化。另外,我们不同的年龄、性别、性格会对色彩有不同的喜好和偏爱;不同的社会环境、民族习惯、生活经历、时代和文化背景,会对色彩有不同的联想,并引起特定的感情起伏变化,赋予不同的色彩以特定的含义。如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多彩的风景》以观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并思考色彩变化形成的原因。首先要引导学生借助自然风景与摄影、绘画作品,学会分析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关系。笔者用多媒体出示一张雪景照片,让学生欣赏,雪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黄色,在蓝天反光的映照下呈现出蓝色。笔者还准备了白色的石膏球体,分别用白色光源、黄色光源、蓝色光源照射石膏球体,让学生观察色彩变化。学生通过实物演示得出结论:白色物体在不同色彩的光源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课堂上笔者用多媒体展示风景图片,将条件色展现出来,从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中间面、背光面中圈出色块,让学生比较色彩的变化,判断、分析色彩变化的原因,证实自然色彩形成的规律:固有色加光源色等于受光面色彩,中间面色彩等于固有色,固有色加环境色的反光等于背光面色彩。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特定色彩关系表达出的情感倾向。
毋庸置疑,色彩是艺术构图和造型取得表现的重要途径。形与色是画面不可分割的基本构成要素。形的感情要依靠色彩的表达来深化和丰富。色彩可以弥补和掩盖构图和造型上的部分缺陷和不足,有时成为作品的基本语言向世人展示它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位视觉传达工作者,必须时刻关心人们在生活中的色彩意识形态的表现,从而提高审美情境。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