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烽火中锻炼成长

2016-10-20 09:09陆凤娥
铁军 2016年8期
关键词:苏中民兵斗争

陆凤娥

我今年91岁了,自1942年投身革命以来,已经74年了。2005年与2015年,我曾先后荣获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每当我回眸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回忆起自己所经受的烽火硝烟的锻炼与考验,心里总是特别激动。我从当年苏中四地委民运部的一名普通队员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地级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我由衷地感谢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关爱和培养,感谢当年的战斗生活对自己的磨练。

瞒着父母投奔革命队伍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斗争最残酷的一年。当时,日军“扩展清乡”,从丁埝镇向东到海边,沿串场河100华里的北岸公路北边,筑起了竹篱笆,三五华里就建一个碉堡,并有日伪军驻扎,封锁我苏中抗日军民同启东、海门、南通、如皋南部的联系,企图把这一地区的地方武装围困起来消灭掉。1942年6月12日起,日伪军4000人,采取驻扎式扫荡,从四甲坝、掘港向海门、启东清剿。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一部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坚持原地斗争,大部跳出封锁区。6月20日,苏中区党委、第一师师部和苏中军区联合发出反清剿指示。6月25日,苏中军区各部向日伪发动反清剿攻势,到7月中旬,歼敌2000余人,粉碎了此次日伪军的军事清剿。就在这次反清剿后的9月,17岁的我高小毕业了,就和我最要好的同学邵岩(后任南通妇联主席)商定投身抗日,实现革命理想。为了防止父母阻拦,我们悄悄从家里跑出来,背着一个小包袱,去找南通县三余区区委女书记朱汉章(朱汉章是梁灵光同志的夫人和战友。梁灵光是福建永春人,黄桥决战后,先后任苏四区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南通县长兼警卫团团长,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专员等职)。由于朱汉章等曾到过我的家乡南通县东沙社镇(今通州区),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我印象比较深刻。我和邵岩费了好大的劲,跑了好多路,终于找到了朱汉章。朱大姐热情欢迎我们参加抗日,安排地下交通员陈敏同志(尚健在)连夜把我们送到以徐万和为站长的十中队郊区地下交通站住下来,等待分配工作。

四地委民运部最小的民运队员

当时,有些领导主张把我们送到新四军一师文工团当团员或到师部医院去。苏中四地委副书记兼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洪泽说,现在我们地区正在深入发动群众搞减租减息斗争,这两个小鬼都是高小毕业生,有一定文化,就把她们分配到地委民运部吧,让她们深入农村,搞民运工作,在斗争中成长。就这样,我们成为四地委民运部年龄最小的成员了。

当时,四地委民运部有100多人,主要负责人是姚力、胡洪。1918年出生的姚力是启东县人,他1938年参加抗日战争,1939年入党,后来,历任新四军团政治处主任、政委,解放军师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杭州市副市长,国务院警卫处处长,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综合组组长,现离休在杭州。

搞民运工作,我们开始一无所知,也不知如何搞法。姚力、胡洪这些老同志,就手把手地教我们。到单高桥搞“二五减租”之前,他们就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有关党的减租减息的方针政策,讲如何接近群众,如何访贫问苦,如何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如何组织群众对地主进行说理斗争。四分区的减租减息,是从1941年夏收开始的,各县抗日民主政府相继颁布了减租减息的有关法令,召集地主开会,要求他们合作;对顽固地主则组织农民进行说理斗争。1941年秋收开始,在一些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废除旧租约,按佃耕田亩的实际面积及等级换订新租约,使广大佃农得到了实惠。1942年夏收期间,苏中四分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改革的决定》和《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的指示》,以法定形式规定了土地租佃制度和业佃合法效益。到1942年下半年,苏中四分区完成减租的田亩达69.9万亩,使业佃双方都比较满意,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和支前的积极性。

在农村参加“二五减租”工作的同时,我们民运工作队还和当地党政组织一起,宣传、发动群众,在有关区、乡先后建立了农抗会、青抗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在此期间,根据四地委的指示,为了保卫根据地、保卫减租减息的胜利成果,我们还积极协助地方组织民兵队伍,以各区、乡为重点,建立区武装分队和基干队,使他们真正成为保卫家乡、打击日伪的“尖刀”。平时,我们组织民兵、儿童团站岗放哨。夏秋时节,组织民兵监视和打击下乡抢粮的日伪军,保卫夏秋收。在敌人下乡扫荡、清乡时,让民兵带领群众坚壁清野,配合主力,打击敌人。每到冬闲季节,组织民兵普遍开展“三冬”运动,即冬防、冬学、冬训,使各区、乡民兵提高了军政素质,增强了战斗力。1944年3月,新四军一师在三师的策应下,发动了车桥战役。在此期间,我们就发挥妇救会的作用,组织农村广大妇女做军鞋,送军粮,支援前方战士打胜仗。在二甲镇、曹家镇,我们还动员党员、干部和民兵20多人参军,出现了“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教儿打东洋”的动人情景。

当时,我们民运工作队所处的环境、工作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们住在老百姓家里,与群众打成一片,还经常帮助群众干活,靠他们的掩护,坚持抗日斗争。由于徐港的敌人据点离我们住的村子只有三华里,所以,我们晚上睡觉都不敢脱衣服,有时一晚上要转移好几个地方。冬天身上穿的只有一件薄棉袄和薄棉裤。伙食费都是发粮、草,趁着赶集折换成钱给房东;经常没有菜吃,吃饭时只能沾点盐吃,而且经常吃不饱。尽管这样,我们没有人叫苦,思想乐观,信念坚定:只有赶走日军,取得抗战的胜利,我们的生活才会安定幸福。

分散到老乡家“打埋伏”

1943年年初,在日军扫荡之前,四地委实行精兵简政,我调任南通县金沙区民运工作队队员,后任区农抗会秘书。为保存实力,我们青年同志奉上级之命,于三四月份分散到老乡家里“打埋伏”,隐蔽起来。4月的一天上午,我与战友陈洁芳正在圩西区忠义乡八甲的季家林大爷家里学习,突然听到窗外传来喊声:“日本鬼子来了!”原来,有十多个日军正从西向东来了。我和陈洁芳立即推门出去,我向东跑,陈洁芳向北跑。日军在后面不到半里地,鸣枪向我射击,我就势趴在麦田里。枪声一停,我跃上田埂奔跑到东边七甲的马路上,日军又向我开枪,子弹“嗖嗖”地从我身旁飞过,我又拼命向南跑。由于麦苗和芦苇掩护,日军看不到我的身影,就停止了射击。当时,我脚上的布鞋都跑掉了,赤脚奔了两华里。待日军撤回东社据点后,我才回到原地,得知陈洁芳向北逃脱,北邻一位青年妇女没有逃脱日军对她的污辱。这更加深了我们对日军的无比仇恨。

在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

抗日战争是一座伟大的革命熔炉。在火热的抗日斗争中,我得到了锻炼与考验,并在战斗中成长。我曾先后担任过南通县第一任妇联主任、中共南通地委妇委宣传部长、江苏省妇联干部训练班指导员、南通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副院长。1954年至1955年到北京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习,后任中共启东县委政法部长、副县长,中共海门县委常委、县长、政法委党组书记、政协副主席,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1983年6月光荣离休。

回眸当年的战争岁月,我非常怀念曾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的老领导朱汉章、洪泽、姚力、胡洪等同志以及牺牲的战友,非常怀念并感谢人民群众当年对我的关爱、照顾和支持。如今,我虽然已到了耄耋之年,但光荣的革命传统依然要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愿发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全部的光和热! (责任编辑 刘顺发)

猜你喜欢
苏中民兵斗争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飒爽英姿女民兵
苏中发展
民兵制度在世界上的发展及走向
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与反“清乡”斗争——纪念粟裕大将逝世10周年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