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国际油价的下降和价格敏感型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低成本航空已成为我国民航业的重要运营模式之一。而定位于全方位服务的国有大型航空公司如何把握这一市场趋势,已成为其开拓市场的重要契机。文章基于多品牌策略的相关理论,结合市场环境,提出国有大型航空公司多品牌策略的实践思路,以此解决大型航企原有的市场定位与市场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关键词]国有大型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多品牌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5.038
中国的航线网络中有70%的航线适合低成本运营,且国内每年民航旅客数为8000万人次左右,而铁路和公路旅客却高达140亿人次,其中约有20%是属于中高消费能力的市场,这其中又存在30%的市场可能会选择低成本航班,由此带来的低成本航空市场需求量将达8.4亿人次。[1]与此同时,民航原有的高端市场随着经济波动和政策原因还在进一步萎缩中。大型国有航空公司要适应市场变化,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市场份额,必须进入低成本航空市场。但基于波特定位理论[2],国有大型航企定位于全方位服务和轮辐式航线网络,这就与成本领先的低成本定位相悖。要解决此问题,实施多品牌策略就成为当务之急。
1 多品牌策略的利弊分析
1.1 多品牌策略的积极作用
第一,能充分适应市场的差异性,迎合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市场推力。
第二,多品牌策略通过给每一品牌进行准确定位,从而有效地占领各个细分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如果企业原有目标市场较窄或成长性较弱,推出不同定位的子品牌,采取不同的价格水平,形成不同的品牌形象,由此吸引不同偏好的消费者。
1.2 多品牌策略的潜在风险
多品牌策略对企业的营销管理能力要求很高。企业必须精确定位子品牌,使其与原有品牌形成实质的差异,实现不同品牌吸引不同细分市场的目的。不过一旦该能力不足,极容易出现市场的自我吞噬。类似案例在欧美航空公司多品牌策略的实践中屡见不鲜。
2 国有大型航空公司采用多品牌策略的必要性分析
2.1 市场环境的变化
当前我国民航市场环境变化呈现以下特征:①在人均GDP提升、假日经济、国际教育等多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民航市场的旅游休闲、教育需求迅速增长。但在航线市场消费量高速增长的同时,由于价格敏感型旅客占据市场主体,使得传统高舱需求减少,向高级和普通经济舱转移,同时经济舱票价水平出现下降趋势。由此导致航线上座率提升、收益率却下降。②受到政治和经济因素影响,公务、商务类的高端市场需求逐渐减少。
因此,对于大型航企而言,单一的高端全方位服务定位已不能满足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这一市场困局亟待通过多品牌策略来打破。
2.2 竞争环境的变化
(1)国内竞争环境方面。廉价航空公司数量逐渐增加,继春秋航空之后,中国联合航空、西部航空、九元航空、幸福航空及成都航空相继宣布转型为廉价航空。2011年中国民航业平均客座率为82%,而国内的廉价航空客座率达到了95%。在传统航空公司市场盈利压力增大的同时,各廉价航空公司却频传盈利增长的喜讯。因此,国有大型航企在国内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减少。
(2)国际市场环境方面。2001年整个亚太地区廉价航空市场份额仅为1.1%,到了2013年占到了24.5%,是全球廉价航空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马来西亚的亚航和澳洲Quantas航空旗下的捷星航空被评为全球经济低迷时期乘客出行的首选,中国市场的航线收入占亚航总收入的40%左右。而新加坡航空和国泰航空紧随其后。因此,许多传统航空公司开始试行多品牌策略,即一个网络航空公司品牌和一个廉价航空品牌。东南亚、北亚和印度地区的绝大部分挂旗承运人都推出了第二品牌。比如马来西亚航空(MAS)使用其Firefly子品牌和亚洲航空公司竞争,Garuda Indonesia利用其Citilink品牌应对低票价竞争;泰航2011年开始实践多品牌策略,推出两个新品牌Thai Wing和Thai Tiger;新加坡航空公司(SIA)已成立Scoot子公司,它迅速适应了价格敏感的年轻人市场,而且并不损害新航高端的品牌形象。
3 国有大型航空公司多品牌策略实施建议
对于国内大型航企而言,传统的单一品牌要向多品牌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有航企由于经营能力和市场环境的限制,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应循序渐进,而不能像欧美部分航企那样同时经营上十个品牌。因此,实施双品牌策略是比较稳妥的过渡方式,即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推出一个低成本航空公司品牌。
3.1 寻找新的细分市场
(1)发现市场的真实需求。普通市场调查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消费者总是“言非所意,意非所言”。如“请问什么原因成为您选择或放弃民航出行的主要因素?”,消费者的回答绝大部分是“价格”。这样总是误导航空公司降低票价以图吸引市场。殊不知,蛋糕不但没有做大,反而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其实该现象背后体现的是消费者的潜意识。而民航消费者的潜意识较多体现在其品牌认知的第三层次上(第一层是品牌符号、第二层是品牌联想、第三层是潜意识——消费者内心对品牌深层次的真实想法)。这也是市场调研的重点工作。
例如,航空公司可以通过Focus Group Discussion法,让抽样出来的消费者描述和讨论“什么样的旅途(生产或生活)是您认为最开心的”。当然,最好依据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频率进行分组讨论。这样比大规模的调查问卷更能发掘民航市场的真实需求。
(2)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民航市场可从传统的生产性和生活性两类需求,衍生出更多的市场类型。这样国有大型航企就会发现在高端需求带来的二八定律背后,还有大量的市场空间可以为企业带来盈利和发展的机遇。
笔者通过判断抽样,并利用访问法进行了市场调查,发现民航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偏好有以下两类新趋势。
一是新兴高端市场的出现——价格不敏感但服务要求个性化的生活性需求。传统观点认为高端市场集中在中年高端商务人士,但近年来,高端市场的年轻化趋势明显。这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的国际旅游市场和青少年出境教育市场。传统的降价策略不足以吸引该市场,而应该集中在产品个性化创新方面。这一市场需求的满足可以通过国有航企现有的品牌创新来实现。
二是理性商务市场的出现——价格敏感的生产性需求。传统观点认为生产性客运需求都是服务敏感而价格不敏感,但随着创业趋势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民营小微企业的工作人员成为民航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场需求的明显特征就是关注民航产品的时效性和灵活性而非高端与个性;消费频率高且价格敏感;未来的成长空间很大,极有可能转型为高端市场。这一需求趋势对于国有航企而言是重要的市场机会,必须通过构建低成本的子品牌来吸引该市场。
3.2 构建科学的双品牌管理系统
(1)清晰的品牌定位差异。欧美市场有很多航企多品牌策略失败的案例,而子品牌与原有品牌之间差异性不足都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国有航企在设计双品牌策略时,必须为两个品牌进行差异化定位,使其在不同的目标市场中发挥互不重叠的作用。
国有航企在坚守传统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应该适当引入创新、个性化的品牌理念以吸引新兴高端市场;新品牌则应定位于灵活和高性价比以吸引理性商务市场。
(2)差异化的营销组合策略。国有航企的传统定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营销组合策略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是附加产品创新。例如代订酒店、租车、景点门票,将机票与旅游产品组合成套餐进行销售,同时销售民航特色产品,如飞机模型、服装、纪念品等。二是定价方式创新。例如通过菜单式定价,将原有和创新的民航产品拆分为多种产品(行李托运、餐饮服务、选座、客舱Wi-Fi、优先登机等)进行单独定价,消费者可根据自身偏好进行菜单式组合。三是促销策略创新。例如通过大数据平台和手机等智能终端,打造定制化广告,并将FFP、关系营销工作融入其中,不断强化高端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新品牌在灵活与高性价比的定位下,进行营销组合策略的创新。
一是产品策略创新。如更高频次的航班和更小型的飞机;更灵活简便的值机、登机流程;空地衔接的附加产品设计;更灵活的退改签政策。
二是渠道与定价策略创新。渠道方面以网络直销为主、商务酒店分销为辅;定价策略以渗透定价为主,适当增加满足商务需求的附加服务定价。
三是促销策略创新。在基本的宣传推广基础之上,应当加强FFP的策略创新。因为这部分市场的成长性很强,不能将其与传统的价格敏感且忠诚度弱的市场等同,培养该新型市场的品牌忠诚非常重要。
4 双品牌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由于双品牌策略是在原有品牌内搭建新的低成本品牌平台,二者需要不同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模式,并且子品牌和母品牌之间既有市场培育的延续性,又有独立市场的竞争差异性,使得国有航企的双品牌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国有大型航空公司在实施双品牌策略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强化资源整合和市场风险防控能力。
当前,东航是我国唯一一家运营双品牌的航空公司。它在去年十一月成立了东航技术公司,整合相关机务资源。据称,该公司成立之后,飞机发动机的维护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8.85%。可见资源整合能力对于双品牌的运行至关重要。当然资源整合还涉及航企运营的诸多方面,需要航空公司进行长期的研究探索。
市场风险防控对于我国的三大国有航空公司而言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这其中包括市场风险的监控体系和应急体系设计。市场风险监控体系有助于企业发现两个品牌在运营过程中的市场份额、竞争格局、品牌美誉度与忠诚度等数据的变化;应急体系则是在监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于超出正常范围值的市场情况做出应对方案。
5 结 论
对于当前的市场需求变化,我国的三大国有航空公司需要走上多品牌经营的道路。但基于市场和企业的实际环境,双品牌策略应该是比较适合的过渡手段。这对国有航企在市场管理和企业运营的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仅从市场营销的微观角度提出了相关策略的改进建议,因此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企业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困难需要克服,还需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经营环境、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总之,双品牌策略对于我国的大型国有航企既是巨大的市场机遇也是对其经营能力的重要挑战。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张熹炜.国内低成本航空市场的成长与发展[J].空运商务,2009(1).
[3]余阳明.品牌营销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潘夏霖(1980—),女,四川什邡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航空公司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