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华佗”斗瘟君讲述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与我国热带病研究的历史故事

2016-10-19 01:46许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麻风病华佗世界卫生组织

●许芳/文

▲探索微观世界是钟惠澜教授的重要工作之一

▲李桓英教授(左)经常与麻风病人接触

今天,麻风病、血吸虫病、钩虫病这些热带病,对于年轻一代而言,只不过是课本上的几个名词,而在上个世纪初,这些疾病无异于死神的代名词。这些热带病曾是几千年人类医学史中无法破解,甚至无法有效控制的医学难题,直至上世纪初期,我国的热带病研究工作还几近空白。但此后的短短几十年时间里,热带病在我国就得到了很好的遏制。作为我国成立最早,北方唯一一所热带医学研究所,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在我国热带医学研究工作中的贡献无法估量,一代一代在热带病防治战线上无私奉献的科研人员、医护工作者更加值得铭记。

向西方热带病权威发起挑战

说起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我国的热带医学研究,就不能不提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热带病专家、周总理亲自任命的中苏友好医院(今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首任所长钟惠澜教授。钟惠澜教授在我国热带病病原生物学研究方面进行了多年的开拓性研究。他年轻时曾到欧美等地考察热带病,并在德国汉堡热带医学与卫生学院参与研究工作。1935 年回国后,他便开始了几十载专心研究热带病的征程,曾对回归热、斑疹伤寒、黑热病、肺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的病原学、流行学、临床学和防治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所谓热带病,广义上是指存在于热带地区的各种疾病,狭义上的热带病主要是指发生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常见多发的感染性疾病,多指传染病、寄生虫病和虫媒病等,如疟疾、黑热病、锥虫病、麻风病等,现在时有爆发的登革热也属此例。上世纪30 ~40 年代,中国大地战乱频繁,哀鸿遍野,传染病盛行。华北地区流行得比较严重的是回归热和斑疹伤寒,死亡率相当高。当时,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这类病都是由病虱叮咬和虱子的粪便感染人体所致。钟惠澜回国不久,正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工作,他对大量病虱进行解剖后证明,病虱的腮腺、唾液和口部以及粪便并不存在使人感染致病的“螺旋体”。而当人们将病虱磕破时,其体腔内将流出大量能传染人的螺旋体,使人迅速致病。这才是回归热真正的病因。钟惠澜的这一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推翻了西方学者的意见,后来还被写进各国的医学教科书。

1939 年,钟惠澜基于在华北地区所做的大量调查和试验,首次阐明犬、人、白蛉在黑热病传染环节上的关系,推翻了西方学者之前在这方面的论断,并率先提出用“骨髓穿刺”和“钟氏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法”的诊断方法。这一论断,对当时我国广大地区黑热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直到今天,这种诊断方法仍被国内外医学界广泛采用。

首家全国性热带医学研究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钟惠澜先后对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等进行调查研究。首次发现了滇西血吸虫病的高发病区,带领助手到河南、四川、云南、湖南、黑龙江、山西、海南等地进行调查,查明了肺吸虫新的流行区,并发现8个肺吸虫新虫种,以及新的第一中间宿主3 种拟钉螺,还通过化工部与重庆制药厂合作成功试制了治疗肺吸虫病的硫双二氯酚。

建立中国自己的热带医学研究所一直是钟院士的心愿,他曾在上世纪60 年代初期提出过建立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的构想,但是受时代影响,这一提议被搁置了,直到十多年后,才再次被提起,并最终实现。1978 年,北京友谊医院门口增加了一块白底黑字的牌子——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这块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的牌子,宣告着我国成立最早的,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热带医学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的前身是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室,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室的前身是人民医院热带病研究室,人民医院热带病研究室的部分人员和设备又来自于上世纪20 ~30 年代创建起来的协和医院热带病研究所。虽然工作单位、处境几经变化,但是对热带医学的探索始终是研究者最大的牵挂。

向麻风病宣战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为我国的麻风病防治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很大的影响。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热带病学家李桓英教授不仅是中国麻风协会副理事长,还兼任国际麻风学会理事、世界卫生组织麻风病专家及顾问、马海德基金会理事等职务,她在人类对抗麻风病的历史上写下了至关重要的一笔。

1958 年,李桓英放弃了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优越工作,瞒着在美国的家人,毅然回到了祖国,投身到祖国的医疗事业中。20 年后,李桓英在57 岁的时候来到了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开始了麻风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虽然已经接近退休的年龄,但李桓英的身体和头脑没有一点想要休息的意思。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李桓英每年都要到麻风病高发区调查,而且每次都要呆上两三周的时间。

到麻风村要过河,而且绝大多数时间只有独木舟可坐。这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没有稳定性可言,左右摇动,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曾遭遇过翻船的李桓英曾笑呵呵地说:“我这么胖,沉不了。”李桓英也有以车代步的时候,由于山高路险,她先后两次经历车祸的威胁。最严重的是一次雪地翻车,汽车翻滚到10 余米深的沟里停了下来,她被甩出去很远,躺在血泊中昏迷不醒。几次车祸,曾让李桓英三根肋骨骨折,双侧锁骨断裂,头部负伤缝过7 针,身上伤痕累累。但不管条件有多艰苦,遇到的挑战有多大,李桓英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桓英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功地推行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用利福平等三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于1983 年率先用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曼南醒麻风寨,进行我国首例现场防治试点。经2 年的努力和之后的10 年监测,短程联合化疗取得完全成功,并于1985年在云、贵、川三省全面推广,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于1994 年建议在全世界各国推广。她连续十几年亲自深入麻风地区,对接受治疗的病人进行观察研究,她极力支持对麻风病人应该开放,实行院外规则治疗,在治疗中正常就业、就学,使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她积极宣传麻风病是一般传染病,对麻风病人不应嫌弃,不应隔离,应及早发现,“及时上联合化疗(MDT)”。经她为云、贵、川地区申请与世界卫生组织协作项目治愈的麻风病患者至今已达1 万多人,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

我国最先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所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成立以来,开展了热带医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形态学等多学科研究以及热带病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研发,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寄生虫学、麻风病和病毒,开展应用基础和临床、现场防治研究,为相关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撑。

按照“面向北京、接轨世界、不断创新、稳步推进”的建所思路,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以实验空间、技术体系、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对外合作等工作为重点。发展到目前,已经拥有价值1000 万元的仪器设备,搭建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多种前沿和传统技术的软硬件平台。通过实体联合、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形式,在国内外逐步形成多个活跃的学术合作网络和科研交流平台。目前形成了一支拥有高素质人才的科研队伍,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可进行几乎所有北京大医院都不能开展的热带病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成立30 多年来,经过钟惠澜、黄松茹、甘绍伯、刘建、辛有清等多位所长和几代研究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该研究所承担了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规划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数十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60余篇,主编或主译专著12 部,参编著作37 部,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3 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5 项,在热带医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还是全国最早被世界卫生组织任命的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自1981 年起曾先后任世界卫生组织利什曼病、肝吸虫病、肺吸虫病合作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囊虫病合作中心。曾接诊来自北京、全国及世界热带病流行地区的热带病患者。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曾多次在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2006 年6 月,北京首次突发群体广州管圆线虫病时,该所为北京市群发性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圆满地完成了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认可,受到了原北京市卫生局的表彰。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挑战,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还在披荆斩棘,奋力耕耘。

猜你喜欢
麻风病华佗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八成青少年缺乏锻炼
疫情七瞬
华佗学医
华佗治病
华佗学医
国际麻风节
小华佗拜师
世界卫生组织体外诊断技术和产品质量保证合作中心发展前景及意义探析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