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仪器行业2015年发展综述

2016-10-19 00:34迟颖马忠锟
中国环保产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

迟颖,马忠锟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 100012;2.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2206)

环境监测仪器行业2015年发展综述

迟颖1,马忠锟2

(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 100012;2.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2206)

阐述了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政策环境及行业总体发展情况,对未来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热点进行了展望和预测,对相关部门和行业内的企业提出了发展建议。

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发展;在线监测;展望

1 2015年行业发展概况

1.1行业发展政策环境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和环保大考之年,节能减排任务到了最后阶段,各项细分政策的出台和投资落地都为环保产业带来了利好条件,环保行业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势头。在政策和投资驱动下,环境监测在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土壤调查、宏观战略研究、水专项等重点环保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2014年4月24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颁布,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开始实施,带动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三大行动计划。

2015年2月10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开放环境监测服务市场,整合社会环境监测资源,激发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活力,形成环保系统环境监测机构和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意见》指出,要全面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性环境监测业务,要创造条件,全面放开。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等环境监测活动。

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推动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2015年5月,环境保护部开展了“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编制好‘十三五’环保规划”大讨论。陈吉宁部长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仍然处于负重前行的困难期和大有作为的关键期,并就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增强环保科技创新、推进信息公开、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强化统筹协调等重大战略问题,站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和环保事业发展大局的高度,做了科学谋划。

2015年6月19日,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联合报送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定并正式批复,标志着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已由申报和设计阶段转向建设阶段。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共同建设1个国家地下水监测中心,国土资源部建设10,103个地下水监测站点、31个省级地下水监测中心和信息节点,改建2个地下水均衡试验场、1个地下水与海平面综合监测站。随着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的正式启动,也有望给监测行业的上市公司带来利好。

2015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5〕56号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分6部分20条,包括总体要求;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2015年8月,环境保护部开始研究制定《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方案》,旨在明确环境质量国控点监测事权上收的具体操作方案。提出分三步完成国家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事权的上收,真正实现“国家考核、国家监测”。

2015年8月29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法》)正式发布,并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被称作“史上最严”的《大气法》中针对环境监测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的监测和评价规范,组织建设与管理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网,组织开展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统一发布全国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信息。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对其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其中,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并依法公开排放信息。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重点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2015年12月,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财建〔2015〕985号),积极推动地方环境监测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企业污染源监测的主体责任,大力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改革。提出到2018年,全面完成国家监测站点及国控断面的上收工作,国家直管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建立健全;省内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有效建立,同国控监测数据相互印证、互联互通;环境监测市场化改革迈向深入,第三方托管运营机制普遍实行。

2015年12月11日,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全国有条件的新建燃煤发电机组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加快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步伐,将东部地区原计划2020年完成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提前至2017年总体完成;将对东部地区的要求逐步扩展至全国有条件地区,其中,中部地区力争在2018年基本完成,西部地区在2020年完成。全国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原则上要采用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简称克/千瓦时),到2020年,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

2015年12月29日,环境保护部印发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已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办法》中规定,监测仪器设备应当具备防止修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功能,监测仪器设备生产及销售单位配合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由负责调查的环境保护部主管部门通报公示生产厂家、销售单位及其产品名录,并上报环境保护部,将涉嫌弄虚作假的单位列入不良记录名单,禁止其参与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或政府委托项目,对安装在企业的设备不予验收、联网。2015年也是“十三五”布局之年,环保政策顶层设计已出,随着环境监测业务的深入和环保形势的要求,监测能力不强,监测水平滞后,监测仪器老化等问题逐渐暴露,已成为制约环境监测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监测工作发展和改革迫在眉睫,政策梳理、细化任务、创新举措都有待执行。

1.2行业发展状况

1.2.1行业调查情况说明

在2015年的统计调查中,参与调查的企业共有62家,与2014年参与调查的企业数量相当。其中,国内企业56家,约占统计总数的90%;外资企业数量6家,约占统计总数的10%。参与调查的企业包括了国内外大、中、小型环境监测设备制造商、集成商、服务商;调查内容包含企业年度基本情况、企业年度生产情况以及企业年度销售情况三大类;仪器类别涵盖了环境空气监测仪、烟尘烟气监测仪、水质监测仪、颗粒物采样器以及数采仪等5大类。被调查企业市场区域覆盖了几乎全国所有省份和地区,行业内在环境监测各个领域的主要骨干企业、各地区市场占有率有影响的企业都在此次调查范围内,具有行业代表性。同时,调查的样本与近几年统计的样本相比,无论在数量还是在结构上,基本保持一致。

1.2.2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1)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产品市场销售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共销售各类环境监测产品38,484台(套),同比2014年增长率高达31.7%(见图1)。这充分体现了环境监测市场在《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以及《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政策的推动下,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五大类产品与2014年相比全部实现了增长,这其中,烟尘烟气类监测设备13,569台(套),同比增长了25.4%;环境空气类监测设备3808台(套),同比增长了161.7%;水质监测设备12,945台(套),同比增长了5.7%;采样器设备3180台(套),同比增长了234.4%;数据采集设备4982台(套),同比增长了33.3%。年销售额突破63亿元,同比增长了3.28%(见图2)。其中,行业内三家龙头企业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销售额占全行业总销售额比例由原来的26.6%提升至30.6%,充分体现了行业销售正向大型企业集中的趋势。

(2)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情况

2015年,行业的主要企业总利税额为11亿元,同比下降了21.4%(见图3)。在销售额实现增长的前提下利税额实现下降,这反映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价格继续走低,而相关业内企业的成本和费用并未随之降低。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企业今年开始加大投入,在产品、技术和市场方面提前布局“十三五”环境监测的新方向,从而导致相关成本和费用的增加。同时,行业从业人数从2014年的9780人下降至2015年的9526人,同比下降了2.6%(见图4)。但其中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从2014年的714人上升至2015年的864人,同比上涨了21.0%,体现了环境监测行业整体从劳动型正向技术型转变。

图1 2014~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产品年销量

图2 2010~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产品年销售额以及行业龙头企业销售占比

图3 2010~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主要企业总利税额

图4 2010~2015年环境监测行业从业人数情况

(3)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行业结构

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在产品结构方面,销售占比最大的是烟尘烟气监测设备,占总体市场销量的35.3%。水质设备、数采仪、环境空气监测设备以及采样器分别占比33.6%、12.9%、9.9%和8.3%(见图5)。从地区销售情况来看,北京地区的销售量最多,占到了整体销售量的16.4%,山东、江苏、河北以及浙江各省分别排在第2到第5位,这与2014年的情况基本相同,一方面反映出这些地区对于环保的投入力度较大,同时也表明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仍将长期存在(见图6)。

图5 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产品结构

图6 2015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地区销售结构

2 行业发展趋势

2.1 宏观发展预测

我国环境监测产业发展,经历了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监测站建设期(约30年)、以污染源监测为主的监测-治理一体化时期(约10年)、环境监测全面推进时期(近10年)三个发展阶段,可预期的发展如下。

2.1.1政策法规层面

环境监测涉及的相关方面体现在国家大政方针之中,相关细分的政策、法规密集出台,将覆盖更多监测盲区及盲点,其监测指标与系统也将更加立体化、科学化。环境监测的重点正在从“十一五”的“监测网络搭建”到“十二五”的“污染源监测”向“十三五”的“环境质量监测”发展。“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2.1.2资金投入层面

政府、企业和专家一致的看法是,在经济经历了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后,环境保护问题目前已得到了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共识,我国的绿色投资的需求将更多来自政府财力和社会资本,更多以PPP模式释放。

2016年的环保PPP项目继续呈现四大特点:1)项目多,比例大,增速快;2)投资额相对较小;3)水务项目数量仍多;4)细分领域更广,包括水务项目、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流域治理、生态公园建设、黑臭水体、海绵城市等。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正在酝酿中,PPP预算管理政策也正在筹划。

2.1.3产品研发层面

国内环境监测仪器企业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实力明显增强。国产仪器产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及多年来全国仪器方面的专家和厂家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其整体技术水平将得到长足提高,相关环境监测仪器主流企业综合实力将有明显提升。

2.1.4技术手段层面

环境监测技术,将以更自动、更智能、更网络化为目标,将向痕量、区域、立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发展。质谱技术、生物传感器、物联网、遥感等新型成熟、交叉技术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业内专家认为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将继续从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

2.1.5企业发展层面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生产企业将向综合性、专业性两个方向发展,大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专注于某种独门技术或服务的中小型企业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群体。环境监测跨国企业的本土化进程、国内外企业融合与合作程度、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深度都将继续大大推进。

2.2 具体政策预测

2.2.1大气、水、土并举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2016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PM2.5浓度继续下降。

陈吉宁部长在2016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在这崭新的时期内,改善环境质量仍旧是环保工作的核心所在,打好水、大气、土三大“战役”,力保2020年实现我国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做好《大气十条》与2017年后续工作衔接,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推动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加强重点领域水污染治理,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全面完成《水十条》目标任务;加快完成《土十条》编制并组织实施,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管,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分类管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此外,《“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确定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2767个,其中,评价、考核、排名断面1940个;入海控制断面共195 个,趋势断面共717个,意在优化监测点位布局,完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

中国环保标准与欧美相近,政策颁布也正在靠拢,《大气十条》提出35项综合治理措施,《水十条》确定了238项水污染治理措施,这样宏大的污染治理计划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环境监测行业市场产业规模将得到翻倍式的增长,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将得到更加优化,相关核心的配套企业的产品、技术、规模都将实现突破。

伴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壤十条》等环境治理的变革法律法规的制定与相继发布,倒逼催生的环境监测市场需求持续大增,城镇化四级监测等相关细分市场将得到释放;尤其,与环境监测密切关联的环保服务业(环境第三方)将得到全面、快速的跨越式发展。

2.2.2“三司”分立

2016年3月3日,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环境保护部机构调整的回应》,设置水、大气、土壤三个环境管理司,不再保留污染防治司、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顺应了从总量控制到质量控制的趋势,环境管理向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未来环境管理在质量与总量的把握上,更体现出质量改善是刚性要求的“红线”,总量减排是硬性要求的底线,有力保障未来的质量改善和总量减排任务按期完成。

2.2.3监测创新

2015年6月19日,环境保护部为落实“三严三实”专题,开展了“环评和监测工作创新”大讨论。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推进环境监测改革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1)要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真实。监测数据是否真实、客观、权威,关系着环保工作大局,必须高度重视。要以“准”和“狠”为原则,加大环境监测数据监督检查力度,集中整治篡改和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2)要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明确各级政府、企业的环境监测权责,上收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的监测事权,抓好环境监测队伍建设。3)要深度运用环境监测数据。大数据、“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已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要加强数据综合应用和集成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4)要实行信息公开。要进一步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并以公众需求为出发点,改进信息发布内容,努力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016年1月,为确保“互联网+”绿色生态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利用智能监测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增加监测污染物种类,扩大监测范围,形成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多源感知体系。结合各有关部门对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动态监测预警成果,完善部门间数据资源、文献资料等信息共享机制,会同地方政府建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

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完善污染物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形成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逆向物流回收体系中的平台作用,提高再生资源交易利用的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2.2.4加大财政投入

财政拨付力度将是一个重要的环保投资先行性指标;“十三五”期间政策支撑力度将持续增强,《2016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显示,2016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预算111.88亿元,预算数为上年执行数的104.2%;水污染防治资金140.00亿元,预算数为上年执行数的115.2%;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区别以往与其他污染防治专项合并列支,2016年单独列支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90.89亿元,预算数为上年执行数的245.6%,将显著推动土壤修复产业快速发展。

据环境保护部规划院测算,“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每年约2万亿元,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这是个突破。其中,中央预计投入300亿元(不包括地方配套、企业投入和国际合作资金)用于支持环保科技。《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更是列举了9个领域以及1项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

“十三五”开局之年,环保产业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2016年“两会”,环保入选“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及2016年八项重点工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支持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努力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伴随更多的政策利好将不断释放,各路资本也将会不断涌入环境监测仪器行业,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资本运作也将成为今后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头戏”。

“十三五”后期,环保产业投资将突破GDP的3%,产业发展重点由环境污染控制转向环境质量改善,多个环境热点如PPP模式、土壤修复、黑臭河整治、海绵城市建设等将带动数万亿投资,引爆环保产业爆发式增长。数据开放程度有望逐步放开,大数据技术在环保领域将有用武之地。

2.2.5投融资升级

从并购领域来看,2015年环境监测行业最为火爆;再进一步细分,大气和水最受青睐。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大气十条》《水十条》等相继出台,环保产业“蛋糕”不断做大,这无疑刺激了国产仪器公司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并购热情。尽管海外并购面临着一定风险,需要更复杂的整合工作,但借助一桩桩收购案,国产仪器公司从细分精作到全面综合,完成了实力的壮大和并购经验的积累,正在逐步实现整个产业链层面的深度布局,国产仪器公司的国际化开拓步伐在这种摸索中不断前行。

为了更多地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挂牌上市成为了不少国产仪器公司近年来竞相追逐的目标。而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正好迎合了发展规模不一的国产仪器公司的迫切融资需求。资本市场确实也为国产仪器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技术创新、市场推广等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

2.2.6“一收一放”(监事权上收、服务社会化)

国家对监测体系有了顶层设计,环境保护部会与有关部门一起积极推进国家环境监测网络运行机制改革,上收国家环境质量、监测事权,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将分3步完成国控点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事权的上收,目的是真正实现“国家考核、国家监测”。

第三方检测相对于企业自己检测有3个优势:1)由于已建成设施存在较为严重的偷排行为,第三方运营公信力强;2)市场化运作,管理成熟;3)跨行业跨区域,有经营规模效应、成本低。这势必形成高科技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新一轮应用。

环境保护部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规定,环境保护部今后用两年时间展开专项检查,对地方环境监测数据,特别是大气质量监测数据造假行为进行严查。避免一些部门或利益相关者对数据的影响,有利于各级环境监测站将更多精力放在监测数据分析和监督考核中。

2.2.7生态监测网络

继2015年7月《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发布后,2016年2月,国家再次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实施计划(2016~2020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要与垂直监测改革相结合,落实环境监测“天罗地网”建设。各级环保部门需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在任务目标上与国家实施计划相衔接,积极推进全面设点和全国联网。2016年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要重点在推进“全面设点”和“全国联网”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在全面设点方面,国家和地方监测点位布设要向区县级行政区域延伸;在全国联网方面,上半年争取率先完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县级大气质量监测点位的联网。

2.3行业热点预测

2.3.1超低排放开创了新局面

2014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计划(2014~2020年)》。要求严格高于现行火电行业执行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中关于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对于在线监测CEM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新环保法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首次全面修订,火电厂烟气排放标准进一步严格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超低排放改造市场开始启动。一系列的战略举措表明,基于更加严格排放标准的超低排放将成为燃煤发电行业的“新常态”。

2.3.2VOCs监测能撬动更大治理效果

“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环保方面将VOCs新纳入总量控制指标,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也提出将全面推进石化行业VOCs综合整治;在总量控制标准的强制约束下,预计VOCs治理进度将加快;VOCs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全国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目前,我国有6省市开始征收VOCs排污费,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湖南及天津,征收行业包括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子、印刷、家具制造等。预计后续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治理标准、重点行业整治方案、排污费征收等),VOCs治理将在未来三年迎来快速增长,撬动近1400亿元的治理工程市场。

2.3.3超级站引领大气监测的基础建设,源解析助力安全应急预警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保部门积极探索化工园区的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全力推进“数字环保”园区系统建设,建设一批环境监控设施,形成了对大气环境、重点企业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监测监控体系, 高标准打造绿色化工园,让周边居民分享园区发展成果。

早在2012年,环境保护部下发《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通知,指出要严格化工园区环境准入,施行园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快设备建设,施行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和废气、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以解决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布局不合理、项目准入门槛低、环保基础设备建设滞后等问题。

化工园区污染在线源解析安全应急预警系统可对化工园区大气及水体环境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同时与数字环保系统污染源数据库有机结合,实时反映环境风险物质的排放情况,准确评估污染物传输扩散的影响,描述风险物质污染物演变趋势,并对风险物质进行快速源解析。

2.3.4细颗粒物监测已是重点监测指标

PM2.5和低空臭氧(O3)是复合型大气污染的两种核心污染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以PM2.5和O3为特征的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5月转发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33号)。意见强调,解决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尽早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联防联控的重点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这标志着我国已从国家层面将开展VOCs的防治工作提上日程。2012年9月,国务院批复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将VOCs和SO2、NOx、工业粉尘一起列为“三区十群”的防控重点。“十三五”规划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大气细颗粒物目前已成为重点监测的指标。

2.3.5扬尘噪声监测促进治理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工厂产生了大量的粉尘颗粒及工业噪声。扬尘、噪声污染已成为建筑工地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危害极大。因此城市的扬尘噪声超标排放、事故频发等现象是施工企业、政府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PM10、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行动计划》要求深化面源污染治理。综合整治城市扬尘。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重点开展区域内的扬尘污染源的治理、扬尘防治、扬尘污染源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2.3.6《水十条》革新了水的监测市场机制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提出了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模式。《水十条》是面向质量上的指标突破和效果上的百姓满意,是系统统筹的,兼顾了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另外还有海陆的统筹,地上地下的统筹。

为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国家将重点推动统一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促进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增加国控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和国控断面,进一步加强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所有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及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全面掌握我国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做国界河流水质联合监测。

实施《水十条》后,实现了全面监测控制污染物排放,健全了环境监测网络,完善了监督执法机制,形成了跨部门、区域、流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消除了监督市场失灵。

目前,《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修改后即将报请国务院审批。

2.3.7土壤质量监测将迎来历史增长

我国土壤修复目前正处于产业成长的起步阶段,但同时土壤修复技术还不成熟,市场盈利模式尚未完善,相关标准仍然缺失。在这种大背景下,参考美国以及欧盟各国在发展阶段土壤修复资金占GDP比重的范围下限,对我国2015年至“十三五”末的土壤修复市场资金进行预测,2015~2020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到6659亿元,土壤修复行业或将成为“十三五”环保产业新的增长点。其中,土壤监测是最大变数,关键因素是土壤专项立法的出台以及国家推动政策、标准发展的力度。

2.3.8重金属监测能促进环境改善

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已使环境问题成为了公众焦点,其中难以降解的重金属污染以其对环境的破坏及人体的危害又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在大气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面,目前国内外并存着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等检测方法,其中,国内采用较多的有AAS法、ICP-AES法和XRF法。XRF法有望取得技术突破,达到环境和企业双重收益。

2.3.9恶臭监测有望拓展监测发展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环境投诉中,恶臭投诉占30%~40%,其数量仅次于噪声位居第二。目前,我国的恶臭检测主要依赖人工嗅辨,需要人员多、耗时长、对测试环 境条件要求高。而我国恶臭投诉在不断增多,人工嗅辨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1994年1月15日,我国开始实施《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规定了包括氨、硫化氢等在内的8种气体以及臭气浓度的监测,这项法规距今已有20年,显然已无法满足目前环保大环境对于恶臭监测的需求。

全球范围内,欧洲、韩国和日本的恶臭监测技术发展较早,大部分采用传感器(金属氧化物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PID传感器)、电子鼻等在线监测技术,而我国的恶臭监测仪器还不成熟,因此在今后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3.10微型传感器即将挖掘出市场潜力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传感器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2020年)显示,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国传感器技术及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内传感器产业在“双加工程”,即:加快力度加快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建立了中国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生产基地。目前我国已有1700多家从事传感器的生产和研发的企业,传感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社会发展及居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环境监测领域。目前传感器在我国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有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噪声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然而,国产传感器在高精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等应用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100%从国外进口,90%芯片依赖国外,国内缺乏对新原理、新器件和新材料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同时,一台传感器价格仅有几万元,这相比传统的空气自动监测站要便宜很多。通过全面布点、降低成本,相信传感器一定会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3 行业发展建议

3.1给政府相关部门的建议

3.1.1政策监管结合

陈吉宁部长多次强调要深化大气、水、土壤三大行动计划,必将带动众多环保细分行业、新兴领域加速成型发展,国家明晰的政策导向将引导环保企业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监测市场门槛高低不一,省市监管执法人员的专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将面临考验,监管力度及实际落地情况堪忧,故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落地+监管力度”的影响。

3.1.2财政投入侧重

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尤为严重。监测作为验证减排成效和绿色GDP监督考核的依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细分行业,是最具确定性的环保产业投资领域,在投入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地区不同,主要污染源有差别,相应的监测要有侧重。

3.1.3加强监测事权

建设环境监测区域性网络是大势所趋,随着环境监测事权的上收,环境监测将从国家层面得到加强。此前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要求建立覆盖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的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此番环境监测事权上收至环境保护部,跨区域联动环境监测的实现是关键节点。

3.1.4理顺服务体系

环保监测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还来自于公众的非理性情绪。公众和社会对水价、水质、水污染、垃圾焚烧选址、地沟油的关注和质疑,正在快速抬高环境监管服务的标准,而服务价格跟不上服务标准提高的步伐,也是环保监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2给企业的建议

3.2.1顺应趋势

总体来说,我国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以及转型需求,产业和技术升级处于震荡期,多年来发展积累了很多环境问题,都将给未来环境监测产业的新变化、新常态式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未来10年将是环境保护大有作为的10年,大部分传统污染物排放量将跨越“峰值”,企业要朝着改善生态系统方向迈进。

3.2.2抓住重点

未来环境质量监测分四条主线:1)大气质量监测将向更广泛的区域监测发展,污染源监测将向燃煤锅炉、超低排放监测发展,VOCs监测已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在政策推动下潜在需求将爆发; 2)《水十条》将推动水质监测细分领域发展;3)在国家大力推动第三方运营维护服务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设备厂商正在由单纯的设备提供者向环境监测系统及运营维护转型;4)智慧环保发展将强化环境应急与预警监测,智慧环保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有望得到全面发展。最突出的热点是国家监测的重点:大气方面的VOCs、PM2.5、重金属、有毒有害气体;水质方面的生物毒性。

3.2.3理清思路

环保产业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正面临着四大变局:1)国际化,交融会越来越多;2)互联网+,环保产业时空发生变化,企业发展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3)生态化,环保不再是末端,而是成为了起点;4)资本化,以前资本是产业的放大工具,现在,在快速变革的时代,在这个供大于求的时代,资本市场用新的视角告诉环保企业未来在哪儿。

3.2.4把握投资

环保投资发挥实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合理的投资总量和投资方向; 2)充足的污染治理设施和技术保障。环境监测技术领域,要提升的主要能力有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大气PM2.5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重金属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大气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水质生物毒性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噪声和振动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土壤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环境监测预警技术等。

3.2.5加强工艺

环境监测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三个切入点:1)增品种,实现环境监测种类和手段从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到精准、从地面到天地一体化、从现状监测到预测预警;2)保品质,做到监测过程的代表性、完整性,监测结果的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3)创品牌,环境监测走向社会化服务已是大势所趋,只有找准方向和定位,提供更为优质的监测产品,才能创立行业的品牌。

Development Summarization on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 Industry in 2015

CHI Ying1, MA Zhong-kun2
(1.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Beijing 100012;2.Beijing SDL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2206, China)

The paper expounds the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gene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 industry in 2015, and makes the prospect and forecast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industry hotspot of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 industry as well as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the enterprises of relative departments and industrie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monitoring on line; prospect

X324

A

1006-5377(2016)09-0022-09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水土保持监测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交通运输部对ETC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论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