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基于技术经济变化视角下企业管理特征变迁研究
李娜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文章从技术变化与经济变化这两个角度出发,研究管理特征的时代变迁。对应不同的时代,管理特征主要通过组织结构的转变体现出来。目的是对于管理特征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的论述,便于人们了解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学习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经济技术;管理特征变迁;企业管理
人类社会从出现开始就存在管理,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16世纪开始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才开始出现。文章从技术和经济这两个方面对各个时代的管理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主要研究在经济和技术这两因素的作用下,随着时代的变化,管理特征的变迁状况。而管理特征,主要根据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变化情况进行总结,加深对管理历程变迁的理解。
16世纪到17世纪这段时间内,经济上主要特点由原来自给自足的封建主义向更为复杂的经济体转变。个人活动受到的束缚渐渐减少,为市场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变得越来越重要,此时土地、劳动、资本开始在市场被购买和销售。在技术上,随着农业革命的兴起,风车和水磨的大规模应用解放了人力,农业革命既是生产力的变革,也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这次革命加快了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脚步,此时现代生产和管理初现端倪。
进入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19世纪以后,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涌现出许多的发明成果,特别是采用和推广机器零件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大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生产力技术得到了飞速的提升。此时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出现了市场经济的兴起。国民消费水平的规模巨大,企业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用大量比较便宜且没有区别的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能够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初始时期的企业,组织人员与规模都较小,出资人直接参与组织运营且组织产品单一。相应产生了直线制组织结构,这是最早的集权式结构。它是由等级制度衍化而来的,资本家、企业家、管理者是三位一体的。此种组织具有管理结构简单、消息传递快,决策迅速,省费用以及效用高的优点。对应的管理主要特征是控制与命令,控制是指基层工作者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指定的操作。命令是指员工没有自主性,严格按照规定工作,这种强制规定,造成劳资关系比较紧张。
19世纪20年代后,随着企业的生产技术以及人员的复杂程度都在不断增加,直线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相应产生了职能制结构。职能制是指除了直线人员外,企业还需要职能参谋人员提供服务——他们与直线人员共同工作。此结构快速、灵活、维持成本低且责任清晰。主要的特点是将出资人从生产中脱离出来,主导管理与决策,提高了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这一阶段管理特征主要是专业化、分离化、大规模和高效率。专业化在于分化出了不同的部门,专职于一项任务;分离化在于由整体分化成了各个部门;大规模可以从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看出;高效率是指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追求产量的提升。
美国福特公司——典型成功案例,它以装配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为核心的福特制,为后来汽车工业的发展建立了楷模,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具有历史性进步的“大批量生产”的产业革命。实现了汽车的连续化、专业化、连续高效的生产。这种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生产的产业革命。大规模生产引进机械设备,用机器代替工人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劳动分工来提升生产效率。此时出现了现代管理与生产的分离,由此管理成为了一门专业的学科。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在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平和的时期,此时西方国家开始了经济恢复。人民在生活基本保障的同时渴求进一步地改善自身的地位。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各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型企业越来越多,社会环境复杂,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将企业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或产品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按自己的特点和目标进行管理,自负盈亏。此时的管理特征表现为复杂化、独立性以及分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国家以科学技术革命为先导大力推进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残酷,多元化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经济上,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主要突出在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上,所以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企业开始关注于如何转型来获取利润。通过自身的转变,提高技术,进行精益化生产来获得市场份额,此时的管理特征主要为——精益化、人机结合、质量管理以及不确定性。精益化是指对产品的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人机结合是指工厂引入大型机器代替人工作业,人机结合来提升效率;质量管理是指根据顾客的要求不断改进产品;不确定性是指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复杂化,企业面对的环境、风险及需求等不确定较大。
以这一时期丰田的成功为例,由于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美国的不相同产生精益生产方式,这是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和“多品种、少批量”的市场制约的产物。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除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使公司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显著提高公司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因对零部件和在制品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此全面质量管理应运而生,此管理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以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全部活动。实现了更扁平化的管理结构。通过人机的有机结合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根据终身雇佣制来获取雇员最大限度的忠诚度以及承诺。
新技术革命是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科技革命,典型代表是原子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等。20世纪70年代之后,基因技术、个人电光导纤维以及卫星通信等方面得到了巨大发展。90年代以后,计算机互连网及人工智能的发展,由于世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在经济上,随着技术的提高,供求平衡向需求供方倾斜,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拥有了充分选择的自由。市场状况已经由卖方为主导的经济转变为买方为主导的经济,即供应商占主导地位让位于消费者,客户经济时代到来。
这使得管理学在管理思想、方法、手段和组织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发展,此时流程型组织结构进入了历史舞台,大型企业为了能够适应变化快、竞争激烈的环境以系统、整合理论为指导,按照业务流程为主、职能服务为辅,以顾客为出发点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同样时期,也出现了网络型结构,小型企业为了提高效率,将相互独立的业务流程或企业伙伴以信息为基础,依靠高度发达的网络将利益相关者组成短暂性联盟,利用不同的核心能力快速把握市场机遇。此时的管理特征主要是复合型、个性化、多功能化、模糊化。
(1)复合型:复合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例如汽车生产企业不仅仅会生产汽车,还提供有关汽车的衍生服务。
(2)个性化;每个顾客的需求都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针对个性化的商品或服务,更好地发展企业。
(3)多功能化:产品的界定在消除,不单是仅满足一方面,同时满足顾客多方面的需求,例如手机兼顾了拍照、通信、视频等功能。
(4)模糊化:指各个企业的边界都在不断地削减,双方可以相互合作,学习创造新的产品。企业与顾客之间的隔阂也在消失,顾客也可以成为企业的一分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随着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以来,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突出的就是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企业每天都要面对日趋复杂的全球经济问题,传统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早已无法适应现在的竞争,未来的管理发展趋势为:
(1)未来管理日趋人本化:中西方的文化相融合,借鉴中国文化中的和谐圆满。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增强工作积极性。使得不同部门、级别的员工可以相互交流,吸取经验,更好地为企业做出贡献。
(2)管理更加融合与集成:生产的技术变革,以3D为代表的打印生产。利用世界的先进技术,与全球化的资源相结合,进行更加精益的商品生产,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
(3)管理更具有柔性化:创造性活动环境往往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通过柔性管理,以顾客需求和员工满意为指导,在努力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诱导、感化、启发等非强制方式,使员工个人的需要与企业的意志相协调,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能够最大地增加企业效益。
(4)创新成为管理的中心: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技术形势,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快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提高管理的创新,在战略、组织、制度、观念等方面进行转化,是企业保持前进的动力。
[1](美)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米旭明,黄黎明.企业组织变革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5(2).
[3]张雪江.技术变迁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5).
[4]袁斐,朱婧.组织结构变革的动因、影响因素及途径[J].现代企业,2008(8).
[5]臧夏秋.企业组织的柔性化研究[J].科技导向,2013(14).
[6]吴正阳.企业组织结构变迁理论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公司与产业,2014(9).
10.13939/j.cnki.zgsc.2016.35.065
李娜(1994—),女,河南信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