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建华
18岁那年,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外面过春节。
这一年,我来到黄河入海口,成了一名知青。这个被称为“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6个月”的地方,让我们这些才离开城市的知青感到新鲜。尽管条件苦些,每天下地干活儿,枯水季节还经常喝臭水,可毕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大家还是蛮开心的。到知青农场半年后,我们迎来了第一个春节。临近春节的时候,连队宣布:新知青要留在连队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其他知青可以回家过年。
这时,连队里明显呈现出一派人心浮动的景象。老知青们(比我们早半年就算老知青)纷纷从箱子底下拿出准备过年穿的衣服,或洗、或晒、或熨。女知青的服装样式不多,可的确是五颜六色,在萧瑟的冬天里,晒在院子里的几大串女装成了连队的一道风景。男装没什么特色,也就是黄蓝两种颜色,以中山装和黄军装为主。有的男知青每天晚上要做春节回家前的“功课”——每天临睡觉前,把毛巾放进热水中浸透,然后用毛巾反复擦脸,标准是不擦破皮就行。擦上几遍后,还要在脸上涂上一层香皂,过几分钟后洗净擦干。
许多知青在临行前忙着做两件事:一是买鸡蛋;二是买酒。在知青点周边的各个乡村中,经常看到成群的知青走村串户,收购鸡蛋,以至于当地的鸡蛋价格一路上扬。有些知青动手晚,已经买不到了。我们农场用自己生产的粮食酿了一种白酒,味道不错,春节往家带酒成了许多知青的首选。每到这个时候,医院已经用过的大号葡萄糖瓶子就成了紧俏物资。因为只有这种瓶子容量大,密封好,适合长途携带。
返城探亲的时间到了,一辆辆敞篷卡车把归心似箭的知青送往数百里外的东营火车站,然后分别回家。虽然挤站在敞篷车上,任寒风吹袭,但车上仍然是欢声笑语。
大队人马回家过春节,只留下我们值班的十几个人,热闹的连队顿时冷清了许多。不过,一看到大家都回家过年,没人约束了,我们顿时一阵欢呼。大队人马刚一走,我们就围到一起制订春节菜谱……
我们一直认为,离开父母后的第一个春节由于新奇肯定是开心的。从老知青返城过年开始,这些天里,我们开开心心的,连笑声都比平时多了。大年三十晚上,连部会议室的乒乓球台成了大家会餐的地方,用大盆小盆盛放的各种菜肴一道一道地端了上来,香气扑鼻。
笑声、对菜品的评论声、互相开玩笑声,响彻在会议室里。主持人致过简短的祝酒词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举杯,同祝离家后的第一个春节。然后,大家每人说一句祝福的话。这时,屋外响起了零星的鞭炮声。第一个祝福的人竟然卡壳了,他张了几次嘴,都没说出话来。在大家的一再催促下,他突然说了一句:“真不争气,想家了。”此言一出,全体沉默,一位女知青抽泣着跑出了会议室。
(配图为资料)
老同志之友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