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者采访中的方法与技巧

2016-10-18 17:53韩冰
活力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新闻采访技巧方法

韩冰

[摘 要]新闻采访是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具有规律性和技巧性。《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段存章说,采访学是一门科学,采访学也是一门艺术。由此看来,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运用的一种灵活多变的访问方法,它是记者获得真实材料、了解事实真相的一把金钥匙。采访技巧不仅关系到采访的完成,也关系到准确把握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完整性等。围绕记者采访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的方法与技巧,结合本人多年在电视编采一线的工作经历,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新闻采访;方法;技巧

一、充分准备、未雨绸缪,是做好新闻采访的基础和前提

著名新闻评论人梁宏达先生说,要拿出一篇好的新闻稿件,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各方面的基础常识必不可少。因此,积极充分地做好知识储备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一次成功采访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重要的采访技巧之一。一旦需要采访当事人,首先就可以对采访对象、所涉及事件发生的有关方面情况,做到提问心中有数,采写有的放矢。要有针对性地对有关采访事件的背景、事件、环境、现状、原因、问题等进行了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反复酝酿主题,深入了解事件内幕或人物背景,特别是要懂得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查找相关资料,可提前通过网上搜索等途径,找到有关采访对象的所有资料,并判断哪些资料有价值,结合自己需要得到的内容,拟订制作好采访提纲,这样才能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如果准备不充分,则会直接影响采访效果,有时甚至会造成尴尬的局面。笔者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2013年11月20日,七台河市勃利县与佳木斯交界处发生一起4.7级地震,因为是突发事件,省台急着约稿,而笔者对一些应该具备的地震常识知之甚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采访中一时乱了方寸,结果,稿件背景交代略显单薄,采访内容不够厚重,遭到了省台编辑的批评。此后,笔者引以为戒,无论多匆忙,采访前一定要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牢记细节决定成败的工作理念,充分打好有准备之仗。比如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采访时机是否恰当,联络方式是否稳妥,访谈地点是否合适,甚至采访用的摄像机、三脚架、电池等是否完备等等,切忌因小失大。一次,地方几家媒体联合采访,在录制一位相关部门人员的同期声时,因为是首次上镜,这位领导面对镜头有些紧张,几个回合才找到感觉。可就在录制过程中,一位记者发现采访机忘了安装电池,无奈被采访者又配合反复录制了几次。因为这位记者的粗心大意,不但自己乱了阵脚,也连累了同行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二、耳聪目明、练就“四会”,是做好新闻采访的诀窍和关键

采访,即采集寻访。是指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正所谓“七分采访三分写作”,采访是新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记者只有掌握必要的工作方法、具备一定的采访技巧,才能得心应手的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新闻作品。

(一)要练就一口铁齿钢牙,“会问”。记者采访前要尽可能多地准备一些使采访顺利引申下去的问题,靠这些问题引起采访对象的兴趣,从而获得更多的新闻素材。当然,在采访中根据采访对象提供的新情况、新内容也可以随机提出新的采访问题,要善于巧妙切入主题。采访中,笔者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被采访的对象和记者说不上几句话就没词了。请对方谈具体点,说几句事吧,他还是说上三言两语就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对方谈不出东西,采访也就无法深入下去。碰上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就应该变换采访方式,采用“提问”、“聊天”式的采访方法,才能引出更多更生动的细节来。在七台河电视台举办的2015年度十大新闻候选人物中,一位17岁的脑瘫男孩引起我的注意,他在两岁时曾被医生诊断为终生不能站立,然而却用顽强的毅力,不但学会了独立走路,还是班级、学校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可就是这样的采访对象,却不善言谈,采访中并没有挖掘出更多的感人细节。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陪着他静静地坐着,再慢慢说些安慰的话,将自己融入他们一家的气氛中,慢慢地孩子和他的父母打开了心扉,结果,我和我的搭档几乎是流着泪完成了这次采访,回来后,我决定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撰写稿件,自述式的配音及主人公日常生活、学习的一组组画面,震撼人心,展示了这个脑瘫男孩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由此,徐博慧也当选为2015年度七台河十大新闻人物,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二)要练就听风识人的本领,“会听”。倾听,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也是拉近彼此距离最简便的方法。善于倾听的记者,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被采访者的信任感,让对方打开话匣子,并在对方的叙述中找到新闻的亮点。要善于把握全面,可以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可以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可以是一个问题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是一段工作的方方面面等等。到一个单位采访,先听听全面情况,是被采访单位所希望的,也是采访者应该履行的义务。它既可以增加感性认识,了解整体情况,还可以避免漏掉新闻。要注意听到突出的问题、新鲜的观点、得力的措施、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或生动感人的事迹等等。一般来说,事例不分大小,只要典型、感人、就应该激起采访者的兴趣,吸引采访者的注意力。听事儿要考虑反映问题的角度和不同侧面,要多听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事例。2015年7月1日前夕,为庆祝建党94周年,勃利县城西街道组织了一场爱国主义影片展播活动,采访中我们更多听到的是社区主任和小区居民们对电影放映员的感谢,我们了解到了这位转业军人15年坚持为群众义务放映红色电影的事迹,原本就是一个动态活动稿件,通过倾听,却意外地挖掘出了一个感动人物,结果,社教专题《退伍老兵刘显富的光影人生》,在七台河市委宣传部本年度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三)要练就敏锐的洞察力,“会看”。观察,是记者的另一种采访方式,即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去采访。穆青同志曾指出:“人身上最灵敏的器官是眼睛,十八般武器,眼睛是最锐利的武器”。所谓用“眼睛采访”,就是靠眼睛的洞察力来捕捉新闻写作所需要的活灵活现的新闻素材。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中,都有逼真的现场情景和生动的细节描写,这些现场情景与细节只有用眼睛去观察才能得到。因为,记者学会用眼睛采访至关重要。有时,眼睛是记者唯一的采访工具。比如采访一场比赛,一个抗洪抢险的场面,一场技术表演时,现场没有语言交流,只有被采访对象或新闻人物的连续活动或者动作,这时,记者只能靠眼睛在现场观察了。另外,这些场面的某些细节,通常是不能预料到、也无法从第三者的口头介绍中得到的。记者只有亲自观察,才能捕捉到动人心弦的情景和那转瞬即逝的场面。七台河是国家高水平短道速滑基地,被誉为培养短道速滑冠军的摇篮。孟庆余作为短道速滑冬奥冠军王蒙、杨扬的启蒙教练,2006年8月2日因公殉职。为了弘扬孟庆余的事迹,七台河市委宣传部组成了弘扬孟庆余精神事迹报告团,笔者也作为随团记者采访。在北京体育总局的报告会中,我们把作为主讲人之一的王濛列为采访重点,并按照她的报告文稿确定了采访思路,可是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王濛整场报告即兴发挥,给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在这种情况下,我也看到王濛的另一面,她在报告中回忆与恩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有想念、有忏悔、有担当……回来后,我没有加入过多的配音,基本是原本的样态制作播出,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用眼睛采访,能够充分反映事件本质的细节都是采访时应观察的重点。

(四)要练就下笔“有神”,“会记”。记录,是记者采访必不可少的环节,所有的采访内容,只有通过记录都会转变成鲜活的新闻事件。要以笔记为基础,将采访时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在采访本上。笔记的内容要选择,笔记的方法要讲究。交谈时笔要简记,既可多听多想,又不至于影响谈话的气氛。交谈后要追记,侧重于把谈话的情况补充上,以免忘掉。要以心记为补充。在现场采访时,要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有意识记”。在很多情况下最好用心记,比如采访普通群众,即闲聊才能拉近距离;遇到的事实稍纵即逝,只有用心记,来不及提笔;受客观条件限制,不便用笔和纸作记录,只能用心;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允许做文字笔录,即隐性采访中必须用心记。要以录音为辅助。即用录音机或者录音笔作采访记录。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录音记录,其好处是记录真实、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观察和思考。

三、凝练文章、打造精品,是做好新闻采访的任务和目标

新闻采访的最终环节即形成稿件予以播发,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正所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前期准备的再完善、采访进行的再精彩,没有后期的归纳总结和提炼也是前功尽弃。要认真整理资料。如果采访途中用了录音,采访之后要花一段时间把所有录音整理成文字,每句话都整理出来。整理录音是再次熟悉采访过程,熟悉材料和细节,使脑子里充满材料的一个过程。一般语言只能给受众40%的信息,多听几遍录音往往还会听出很多弦外之音。要合理提炼主题。采访结束后,就应确定主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这正是考验记者的概括能力的时候,要把几个好主题的共性找出来,提炼一个最合适的主题,达到“凤头”的效果,提升稿件层次。要精研修改文稿。要把采访对话体变成故事体。引语不要太多,要把引语变成细节或事实。写稿过程中,必须多花时间去好好考虑,要字斟句酌,正所谓好文不厌百回改,不说做到字字珠玑,也要力求精益求精。

技巧无定式,需要记者在长期学习和“三深”、“三贴近”中不断积累,掌握多种采访技巧,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采访风格。毛泽东同志说:“记者到下面去,不能人家说什么,你就反映什么,要有冷静的头脑,要作比较。”这就要求记者深入生活实际,深入到群众中去,时时将自己处于采访的环境中,事事留心,勤于积累。一名优秀的记者,要运用好采访的技巧和方法,必须加强学习,关心政策,视野开阔,眼光远大,知识广博,阅历丰富,并具备纵横驰骋的思考能力和敏锐的新闻捕捉能力。“只要脚上功夫深,不怕笔下没有好新闻。”只有这样才能采访到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闻作品。

猜你喜欢
新闻采访技巧方法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