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河
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和“两会”,确定了加快方正一通河区域次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巴木通方依”产业一体化发展、实施产业强县工程、培育绿色经济等重点工作。对此,我们要结合县情实际,抢抓机遇、无缝对接,使之成为我县借势发展的原动力。重点通过“一个统领”、“四轮驱动”,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努力将通河打造成知名的“绿色产业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养生养老福地”,为实现创建全国循环型农林经济先行区、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个统领”,即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为统领。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通河必将会优先享受到国家和省、市在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保护;城乡建设绿色化、循环化;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打造工农业复合型、林农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一系列的扶持支持政策。我们要用好、用足、用活上级政策,重点抓好7大类、43个、总投资70亿元的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的谋划与落实,推进通河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让人民群众充分分享政策红利、共享发展成果。
“四轮驱动”,即牢固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绿色引领,创新加力,开启“互联网+”时代,借助PPP融资模式,打造通河特色品牌,逐步构筑生态工业、绿色农业、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四轮驱动的绿色经济发展新格局。
内提效、外引驻,做强生态工业。2016年,抓好20个在建项目,确保盛世特飞无人机制造、韩国稻壳高纯炭、华利集团稻米期货、林泉饮品等15户企业建成运营,力争新增规上企业5~10户;加快有机液态肥等8个已签企业落地;推行“—企一策”模式,个性化扶持企业10户。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食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大项目、大企业,力争全年招商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在金融行业、文化行业、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招商,形成多业并举、百花齐放的大招商格局。大力招才引智,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赢取高端科研机构、高端人才关注和支持,助推通河发展。
抓特色、扩规模,做优绿色农业。一是推进绿色优质水稻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引领作用,在全县大面积推进绿色优质水稻基地建设。2016年要打造专业村20个、万亩示范基地16个。以基地为牵动,推进“三减”,培育和叫响通河稻米品牌,引领“巴木通方依”沿江优质稻米产业带建设。二是推进林业经济向林地经济转变。以浅山区为主,重点发展林耳(菇)、林果、林药、林菜、林花等特色种植和林禽、林畜等特色养殖,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集群,实现林业经济“以短养长、长短协调”良性循环发展,打造林农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2016年,培植赤松茸2000亩、平欧榛子2万亩、蓝莓5000亩,发展森林猪5万头、溜达鸡10万只。三是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突出绿色特色,创建一批以集优质高效、科技示范、绿色循环、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启动34万亩东部涝区水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和推进5万亩太阳谷观光农业示范区提档升级。四是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松干堤防、二甲沟水库、东部提水灌区三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完成4.5万亩土地整理、5.5万亩标准化农田等粮食产能工程。
依禀赋、借外力,做精休闲旅游产业。以生态资源为大背景,差异化发展,特异化崛起,主打休闲度假游、主题娱乐游、健康休闲游,叫响“时尚哈尔滨,嗨在大通河”的品牌形象。紧紧围绕“一城一带一圈、两河三山四湖”的旅游规划定位,做精“城区游江赏景、山林有氧健身、湿地观光品鱼、山溪漂流戏水、寒地温泉疗养、农家度假采摘”休闲旅游产品,构建全城全域全景旅游新格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整合旅游资源,做大项目拼盘,加强宣传推介。深化与巅峰智业集团战略合作,依托其全国旅游规划营销行业优势,推动精品规划项目逐一落地。同时,2016年,政府投入2000万元实施景区周边生态整治工程、旅游路拓延改造工程及5个村的农家乐配套项目。
抢商机、拓市场,做实养生养老产业。充分发挥我县生态优势,着力打造“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品牌。围绕铧子山、岔林河漂流、大通河桃花源、二龙潭湿地等旅游景区重要节点,规划建设一批有档次、有卖点的生态休闲养生养老地产和度假村。制定和完善扶持发展政策,突出打造食养、药养、水养、体养等特色品牌,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到通河养生养老、消费和居住,使之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创业创新、谋事干事、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我们还将实施城乡建设名片、生态环境保健、脱贫解困攻坚、社会保障暖心、社会治理精细绿色社会“五大工程建设”和思想、组织、作风、廉
政“四大政治保障措施”,助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一个美丽、幸福、友好、和谐的新通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