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林场西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分析

2016-10-18 07:11陈淼森王国琦李明亮
西部资源 2016年4期
关键词:北东硅化岩浆

陈淼森 王国琦 李明亮

摘要:东风林场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伊春——延寿褶皱系,岩浆作用十分发育。本文通过对东风林场西多金属矿床进行详细的物化探工作,并对数据资料详细研究分析,探讨区域岩浆演化、成矿物质来源,阐明多金属成矿带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分布规律,对丰富区域成矿理论、指导本地区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成矿特征;成矿背景;地球化学;东风林场西

1 区域地质背景

1.1 大地构造位置

东风林场西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伊春——延寿褶皱系,该地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该区位于松辽盆地的东缘,属于松嫩地块的组成部分,其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黑龙江省东西两大板块的拼合带,东以嘉荫——依兰——牡丹江断裂为界与佳木斯地块相接;北以黑河——嫩江断裂为界与兴安地块相连[3]。

1.2 构造演化

区域上经历了古元古代兴东期变质基底的形成,花岗质片麻岩、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浆的侵入。后期收缩拼贴,而形成研究区岛弧型岩浆岩,成为稳定的变质结晶基底;中加里东期在研究区中西部陆缘拗陷,形成早古生代陆缘裂陷盆地;早华力西运动,结束了研究区侧向增生历史,研究区地壳演化由侧向增生向垂向增生转变;晚华力西运动结束了古亚洲洋在测区的演化历史,构造域由古亚洲洋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区域上印支期形成规模较大的南北向构造岩浆带;燕山期测区岩浆活动、地质构造不发育。喜山期受近南北向、东西向、北西向断裂活动影响,不断地差异抬升而形成现今的地质构造格架。

1.3 地层

研究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其次为新生界。共划分地层单位2个,见表1。

2 成矿条件分析

2.1 侵入岩条件

研究区侵入岩从加里东期——燕山期共划分4个侵入岩填图单位。

①晚奥陶世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北部东风林场西北。岩石类型为细中粒二长花岗岩、细中粒含角闪石二长花岗岩。沿构造带有基性岩、超基性岩侵位。本期侵入岩与Fe、Pb、Zn矿产关系密切[4]。

②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粗中粒似斑状(含角闪石)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西南部,岩石类型为粗中粒似斑状(含角闪石)二长花岗岩、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本期岩浆岩与Mo、Cu、Pb、Zn矿产关系密切[4]。

③早白垩世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东南朱拉比河河北岸,其次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一带。岩石类型为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

④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分布于研究区的中西部,呈不规则状。岩石类型为花岗斑岩。斑晶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少量黑云母等;基质以长英质为主,局部为微文象结构。

2.2 矿化蚀变条件

研究区内主要矿化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及粘土化(高岭土化)等。

硅化:主要发生在研究区的东南朱拉比河河北岸的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中,蚀变岩石见有由玉髓和微细粒石英构成的微细网脉,呈不规则状。另外还见有面状、团块状硅化原岩几乎全被硅质交代。

黄铁矿化:研究区内黄铁矿发育,主要见于宝泉组变砂岩中,多于解理面中成片状产出。

高岭土化、绢云母化:岩石中较普遍,绢云母化为斜长石矿物被绢云母交代而产生的蚀变现象;高岭土化常与绢云母化、硅化等共生。

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分布于局部花岗岩中,闪长岩与粘土化岩石中也局部可见,但强度较弱。

3. 地球化学特征

对土壤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并绘制了单元素异常图、单元素数据图及组合异常图。最终圈出单元素异常Au47处、Ag23处、Cu53处、Pb51处、Zn30处、As42处、Sb66处、Bi28处、W33处、Mo41处、Sn32处。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见表2。

4. 地球物理特征

测区磁场特征整体表现为:北部和南部分布平稳的正负磁场。在测区中部,出现数个孤峰状尖锐异常,△T值一般在40nT~500nT之间变化,见图1。依磁场特征、强度结合地质资料将区内磁场进行了分区,划分了地质界线、解译了地质单元,现分述如下:

平稳的正负磁场:分布在测区的北部和南部△T值一般在20nT~50nT,△T曲线呈微跳跃、低缓。

异常区内地质体发育较全,中部出露地层为中下奥陶统宝泉沟组变质岩;南部出露的侵入岩有晚奥陶世细中粒二长花岗岩、北部为早白垩世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推断该平稳正磁场与晚奥陶世细中粒二长花岗岩、早白垩世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有关。

5. 成矿特征分析

5.1 区域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分析

a.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区域上自古元古代起具多次构造岩浆活动,岩浆及后期的热液活动在运移过程中,从深部携带并溶解围岩中的多金属等有用组分,为本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矿源,并形成中高温热液矿床。

b.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区域上新元古代以来多次强烈的构造活动,使区内形成了十分发育的北东、北东东、北西和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北东向深大断裂是区域上控岩控矿构造。

c.找矿标志分析

岩石标志:强硅化岩石、石英脉是本区寻找金及多金属类矿产的重要标志;

矿化蚀变标志:地表已发现的硅化、黄铁矿化是本次工作重要的找矿标志;

地球化学标志:土壤异常中铜、铅、锌、银、钼等中高温组异常,为本次工作的重要找矿标志;

地球物理标志:激电测量视电阻率高阻异常带与高极化率异常应为本次工作研究的重要找矿标志。

5.2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a.地质条件:本区在区域上经历了古元古代兴东期变质基底的形成,花岗质片麻岩、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浆的侵入。多次构造岩浆活动形成在本区形成丰富的金及多金属矿化。

b.地球物理条件:高磁测量结果表明,近南北、北东向串珠状磁异常带、线性异常带、磁异常梯度带和局部磁异常的错位扭曲,两种不同特点的磁场相接触,表明研究区位于北东和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叠加部位,并沿断裂有构造岩浆活动,为成矿的有利部位。

c.地球化学条件:在研究区内圈定了Au、Ag、As、Sb等11种元素异常和组合异常。这些组合异常呈北东向,北西向带状展布。其中北东向异常反映预查区区内有北东向基底断裂,与区域重磁资料及本次高磁测量相吻合,北东向断裂有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沿断裂形成多金属矿化。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黑龙江省伊春—延寿成矿带成矿系统分析与成矿预测[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陈满,刘洪利,龚全德等.黑龙江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成矿特征分析[J].地质与资源,2010,19(3):208-214.

[3] 杨言辰,韩世炯,孙德有等.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斑岩型钼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年代学研究[J].岩石学报,2012,28(2):379-390.

[4] 刘瑞萍.黑龙江伊春地区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岩浆——流体与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2015.

猜你喜欢
北东硅化岩浆
岩浆里可以开采出矿物质吗?
火山冬天——岩浆带来的寒冷
相山北部善堂庵地区北东向断裂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Flashback phenomenon and residual neurological deficits after the use of "bath salt" 3, 4-methylenedioxypyrovalerone
九顶山铜钼多金属矿区岩浆侵入期次和成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