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书
【摘要】 目的 分析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面颈部烧伤后存在瘢痕的患者, 在患者瘢痕周围构建1~4个皮肤组织扩张囊, 随后以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治疗切除瘢痕后的创面, 观察效果。结果 60例构建成扩张后随意皮瓣108个, 其中滑行推进皮瓣48个, 易位皮瓣11个, 旋转皮瓣30个, 复合转移皮瓣19个。术后有8个皮瓣出现并发症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为7.4%(8/108), 经过处理后未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治疗后随访观察发现转移皮瓣与健康皮肤无异。结论 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对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临床修复效果明显, 转移皮瓣与健康皮肤无异, 并发症发生率低, 适合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 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瘢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14
面颈部烧伤后, 烧伤者的烧伤部位通常会存在大量瘢痕, 不仅影响患者的审美功能, 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秩序。处于审美的需要, 多数烧伤患者均会对瘢痕进行治疗。传统的烧伤瘢痕的治疗方法为皮片移植术, 但这种手术方法移植后的皮肤与健康皮肤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对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临床修复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面颈部烧伤后存在瘢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10~45岁, 平均年龄(23.6±7.4)岁。所有患者烧伤治愈后均存在瘢痕, 或继发性眼睑外翻, 颈部活动受限。切除瘢痕后, 患者面颈部的缺损面积为4 cm×4 cm~25 cm×
15 cm。
1. 2 方法 ①确定扩张囊的容积与形状, 面部的扩张囊形状多采用小圆形, 颈部的扩张囊形状多采用马蹄形,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肾形扩张囊。②确定扩张囊的面积, 通常情况下扩张囊的面积应当大于皮肤缺损面积的15%~20%, 尽可能选择大的扩张器。③确定扩张囊的存放位置, 安放位置的选择以肤色、质地为基础, 保证供区位置的隐蔽性, 保证重要的组织器官不受损伤。如腮腺咬肌部位的瘢痕, 扩张囊多放置在下颌部位;面颊、眼眶部位的瘢痕, 扩张囊多放置在下颌颈部位;颈部的瘢痕, 扩张囊则多放置在瘢痕附近, 如未达到正常的肤色, 可使用其他位置的皮肤, 如胸部皮肤。为充分显露需注射的位置, 可将扩张囊的门阀安置在已经软化的即将切除的瘢痕之下。④确定扩张囊的安置层次, 扩张囊的安置通常按照深度层次、视受区、供区的条件确定。额部瘢痕扩张囊通常安置在额肌下, 骨膜浅表位置。颈部瘢痕的扩张囊通常安置在颈阔肌浅表位置, 如瘢痕过大, 则需进行再次扩张处理。所有扩张完成后进行注水, 并根据扩张情况确定注水量。
2 结果
60例患者, 在瘢痕周围构建1~4个皮肤组织扩张囊, 扩张囊的容积为50~600 ml, 构建成扩张后随意皮瓣108个, 其中滑行推进皮瓣48个, 易位皮瓣11个, 旋转皮瓣30个, 复合转移皮瓣19个。术后有8个皮瓣出现并发症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为7.4%(8/108);其中皮瓣切口感染3个, 占37.5%(3/8);皮瓣下血肿5个, 占62.5%(5/8), 经过处理后未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 平均随访(13.2±3.9)个月, 观察发现转移皮瓣与健康皮肤无异。
3 讨论
瘢痕是一种异常的、不健全的组织, 机体在经过烧伤后并不能实现组织的再生, 而是以结缔组织的形式出现[2]。机体组织在修复的过程中,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瘢痕组织会发生过度增生的情况, 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貌, 严重者还会导致功能障碍, 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尤以面颈部烧伤瘢痕对患者影响最大。
对面颈部烧伤后瘢痕, 多数患者都会进行修复治疗, 不仅要改善患者的外观, 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进行瘢痕创面的修复时, 通常选取邻近部位的皮瓣, 因为邻近部位的皮瓣与瘢痕部位的正常组织的质地、厚度等较为相近, 两者之间的契合度较高, 可以满足修复需要[3, 4]。
与其他皮瓣不同的是, 扩张后皮瓣形状呈半球形, 因此在瘢痕的修复过程中, 应当做好扩张后皮瓣的转移与设计工作, 充分利用扩张后的皮瓣, 避免造成浪费。一般而言, 扩张后皮瓣的转移方式为推进转移、旋转转移、易位转移、复合转移。扩张后皮瓣在进行推进转移时的操作比较简单, 不存在附加后的切口, 安全性较高, 因此是扩张后皮瓣首选的转移方式。旋转转移由于切口也相对较少, 也是常用的转移方式。易位转移、复合转移也比较常用, 但存在一定的风险, 可能存在血运障碍。因此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恰当的转移方式。此次研究中共构建成扩张后随意皮瓣108个, 其中滑行推进皮瓣48个, 易位皮瓣11个, 旋转皮瓣30个, 复合转移皮瓣19个。选择最恰当的转移方式, 可以有效地保证修复效果。
面颈部烧伤后瘢痕修复术也会造成一定的并发症, 如血肿、扩张囊外露、细菌感染等。术后出现血肿的原因有:患者术中止血不彻底;手术过程中使用副肾素过量, 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继发性出血;术后包扎过紧, 导致不回血。术后出现扩张囊外露的原因有:扩张囊的剥离层过浅;扩张后注水速度过快, 导致压力增加。术后出现细菌感染的原因有:瘢痕切除过多, 切除幅度过大, 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进而引发感染;术中使用的扩张器消毒不彻底, 造成细菌感染。
综上所述, 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对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临床修复效果明显, 转移皮瓣与健康皮肤无异, 并发症发生率低, 适合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 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护理体会.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3):214-215.
[2] 张红卫. 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5):81-82.
[3] 许砾思, 李养群, 唐勇, 等. 颈前部蒂双翼状薄型扩张皮瓣修复面中下部瘢痕创面. 中华烧伤杂志, 2014, 30(2):65-69.
[4] 万忠波. 面向锁骨上轴形皮瓣修复颈部烧伤后疤痕挛缩分析.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 4(12):230.
[收稿日期: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