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乐
2010年,周淑英应邀参加上海世博会,并举办了个人剪纸作品展和现场创作演出。当56朵栩栩如生的牡丹在世博会上绽放时,当吉祥的和平鸽在联合国第四届妇女代表大会“飞翔”时,当创作的剪纸作品被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时,河北蔚县剪纸的艺术魅力和中国文化内涵在周淑英的手中真正发扬光大。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汉族民间艺术。其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是以薄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所以这种剪纸非常有看头,被誉为“中华民族一种美丽的象征性符号”,蔚县被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
“我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传承发扬蔚县剪纸,我责无旁贷。”周淑英真诚地向《经济》记者说道。
周淑英作为中国河北第三代剪纸艺术正宗传人,为传承剪纸技艺付出整个青春,直至45岁才结婚。或许她的经历在传承世家中很普遍,也不具代表性,但让人感叹的是,正是因为她这份普遍、或勤或勇的个性和矢志不渝的坚守,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妇女的精神面貌。
承父衣钵,创新蔚县剪纸
左手握着未完成的剪纸,右手在墙上的作品上指指点点为参观人讲述其创作理念,是记者在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上初见周淑英的情形。周淑英的丈夫告诉记者:“她爱剪纸艺术亦如爱命,每天固定时间剪纸创作的习惯不可更改,所以出来展览手里也放不下剪刀。”
生于1964年的周淑英是河北第三代剪纸艺术正宗传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经文化部批准,她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这不久前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当记者问及从事数年剪纸行业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周淑英坦然说道:“苦难是人生的试金石。”
周淑英告诉记者,她的剪纸技艺愈来愈多姿多彩,而生活却单调苦涩。为了热爱的事业,为了遵守对父亲的承诺,周淑英在40岁之前,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谈婚论嫁。
周淑英的父亲周永明是蔚县剪纸艺术创始人王老赏唯一的嫡传弟子,是我国第二代剪纸艺术大师。周淑英出生在传承世家,自小耳濡目染剪纸技艺使她逐渐深深爱上了这项艺术。但当周淑英想放弃上高中的机会去接触剪纸时,父亲不认可的态度让她意想不到。周淑英告诉记者,她清晰记得父亲当初对她说:“剪纸这个手艺只传男不传女。并不是爸爸封建,而是以后你哥弟还要靠它吃饭。”
父亲的说法并没有打消周淑英的积极性。她笑着说道:“父亲反对我学,我就暗地自己琢磨。虽说传男不传女,但我总是在父亲工作时坐在他旁边,不说话默默看。”
也许是被女儿的执着所打动,也许是作为父亲的无可奈何,最终周永明妥协决定将技艺传授给周淑英。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求周淑英不能早结婚,也不能将这门手艺传给自己的孩子,并且要不负众望把周派艺术发扬光大。
就这样,周淑英的剪纸生涯算是正式开始,且40年来始终坚守……
据周淑英介绍,最初蔚县剪纸的色彩变化并不丰富,例如花的色彩主要是粉色,最多也就只能加些黄色,色彩十分单调。她发现这个问题后,一心想脱离老一辈的束缚,创新出更多的色彩,把蔚县剪纸发展到极致。于是,周淑英在禀受非议压力下,耗时数年逐步研究出了杂染法、铺盖法、雾染法、叠染法、泼墨法和混沌法等6种染技法。在丰富了周派剪纸艺术品种的同时,也赋予了蔚县剪纸更多的神韵。
“剪纸作为一门艺术,传承本身极为严苛。艺术传承只有人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心领神会、需要殉道精神。”周淑英很认真地说。8岁学习剪纸,40多年的日日夜夜,使她无法割舍剪纸情怀。曾经有工厂找到周淑英谈80多万元的剪纸生意,但要求用机械制作,被周淑英一口回绝。记者试图问其原因,她说:“传承人,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然而,面对现在手工剪纸的逐渐衰落,周淑英表示十分担忧。多年来,她四处呼吁寻找继承人,但却未能如愿。
剪纸艺术红遍海内外
周淑英回忆曾走过的路,让她觉得最幸运的是能够有幸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进行深造,完成又一次质的飞跃。对此周淑英认为,进入专业学府深造的不仅是剪纸艺术技艺,而更多是挖掘其文化内涵。
在周淑英众多作品中,不能绕过的就是在美院学习期间创作的《生命之树》。“能够将文化深深地融入其中,这是我非常满意的作品。”周淑英解释道,“这幅剪纸将中国传统文化60多种吉祥符号相结合的同时着重体现了一个‘和字,在作品中大树的根部是一个大荷叶和一对阴阳鱼组成,取意阴阳相合、化生万物、生生不息。”
无独有偶,《清明上河图》是周淑英的另一佳作。
她历时一年时间将河北蔚县剪纸技艺结合书画装裱等传统工艺推陈出新,于1996年12月创作了《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由于作品做工精湛,真实再现了原汁原味的《清明上河图》成为国内外剪纸爱好者的收藏佳品。同时,1999年该作品在全国妇联举办的“双学双比十年成果展”中也引起强烈反响。前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曾观看周淑英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后评价道:“只有中国妇女才能创作出如此优秀之作。”
周淑英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蔚县剪纸、了解中国艺术,近些年她多次带着她的作品走出国门。记者了解道,她曾先后赴法国、卢森堡、比利时等欧洲很多国家进行现场剪纸表演、展览及文化交流。其中《彩福图》曾被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收藏,并且她的作品也多次被国家部委、外交部等单位当作指定的互赠礼品。
周淑英由此成为了文化使者,为中外民间文化交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她骄傲地向记者表示:“我作为一个农家妇女能有今天的成就,也算完成我父亲的遗愿了。”
周淑英回忆她近些年在国外交流经历时,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件她这些年始终未了结的心事。
事情在十年前的一次中外民间交流会上。有位美国的姑娘提前预支全款定制了一套周淑英的剪纸,但因交代的收货地址不明确,后期作品在邮寄过程中又被退了回来,这始终未寄成的作品让周淑英到目前依旧耿耿于怀。周淑英对此解释,首先她不想失信于人,其次担心外国友人没有收到作品,对中国人的诚信产生质疑。所以,周淑英每次接受媒体采访都会谈及此事,也希望媒体报道出来帮助她找到这一外国友人。
“农家妇女”谈产业收藏
近些年来,我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剪纸收藏悄然升温。从2010年至今,剪纸作品涨幅明显,高档的单幅原创作品市价已高达上万元。
但剪纸逐步的产业化,使传统的剪纸技艺正面临着机器剪纸、电脑剪纸带来的冲击。
对此,周淑英表示,机器生产带给手工剪纸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机器生产有价低量大的优势,但也有软肋。“比如人物作品中的胡须,机器剪出来会特别细,但同时也会特别生硬特别僵。而手工做出来的剪纸质感却不一样,尤其是用嘴吹一下,感觉就像真的胡须那么自然。”周淑英举例说。
“所以,机器生产的剪纸只能作为一种商品,而手工剪纸注入人的情怀,才具备收藏价值。”周淑英表示。
那么如何收藏手工剪纸?
周淑英认为,首先真正值得收藏的剪纸作品应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因为只有富于个性创作理念、精准刀功和优质纸感的作品,未来才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其次,收藏剪纸要分门别类,有计划成系列地收藏。周淑英解释说:“可以按照地域不同、内容不同、时代不同进行分类收藏。由于地域和环境不同,北方剪纸风格往往比较质朴,线条粗犷豪放,使人感到厚重;南方剪纸风格纤细玲珑,线条比较流畅,给人以秀美清新之感。”
据记者了解,周淑英在近十年来创办了两家艺术馆,并且多次到军营、学校、监狱、台湾等地传承她的剪纸艺术。对于她的良苦用心周淑英表示,做这些事情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剪纸从制作到完成的20多道工序,并且将蔚县剪纸的风格更好地传承下去。
记者采访回来路上回想起周淑英的故事,既有所思亦有所感。所思,传承人能不受当今大环境影响,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实属不易;所感,正是因为有周淑英这样一批传承人的始终坚守,传统技艺才有今日和明天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