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良金对长江流域油菜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的探索

2016-10-17 09:34沈世培
关键词:套种油菜立体

沈世培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 241001)

杨良金对长江流域油菜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的探索

沈世培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芜湖 241001)

杨良金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探索长江流域油菜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先是探索了能够达到亩产250公斤超高产量的油菜超稀植超高产超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形成了一整套选种、肥水运用、播期、育苗、超稀移栽密度和田间管理等技术参数.接着开始超低密度“双低”油菜田立体高效种植理论与技术探索,建立了油菜超低密度下立体复合种植模式.还研究了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形成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机械耕整育苗移栽、机械耕整人工直播、免耕人工直播等四种栽培模式,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农艺与农机技术配套技术.这些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杨良金;油菜栽培;超稀植;立体种植;机械化

油菜是长江流域水稻之外的重要经济作物,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般都是在双季水稻收割后播种油菜,实行两季稻-油菜一年三熟制.这种耕作制茬口适合传统白菜型油菜,但不适用于甘兰型杂交油菜等种植.同加拿大等油菜生产大国相比,我国油菜生产技术落后,投入多,成本高,收益低,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不高,油菜种植面积减少,甚至出现抛荒现象.为了提高油菜籽产量,满足国内外市场对油菜籽及其制品的强劲需求,调整长江流域冬季农业结构,安徽省芜湖县油菜高效栽培技术专家杨良金立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30多年努力,在长江流域油菜超稀植超高产超高效(以下简称“三超”)栽培、“双低”①油菜立体栽培以及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等理论和技术探索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1 “三超”油菜栽培理论和技术探索

建国以来,我国油菜栽培技术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60年代江浙“冬壮春发”油莱栽培技术;二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和湖南农学院提出的稻田三熟制地区“冬春双发”油莱栽培技术;三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针对长江中上游两熟制油菜提出“秋发高产”油菜栽培技术,使亩产突破200公斤[1].而杨良金在前人基础上探索油菜超稀植超高产超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

1.11981-2001年“三超”油菜栽培试验

1949年5月24日,杨良金生于安徽省芜湖县六郎镇庆太村,是个只读过高小,11岁就辍学的农民,但是他刻苦钻研农业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对水稻和油菜都进行了种植实验.1980年芜湖县农村实行大包干时,他就在分给他家的4亩3分地里采用稀植方法播种早稻.由于稀植有利于减轻病虫害,通风,透光,省种,省肥,省药,省工,低耗,高产,高效,他家水稻亩产量比别人家高出100多公斤,取得了稀植成功,为以后油菜超稀植研究积累了经验.1981年,杨良金得知甘兰型油菜产量高,就自费到浙江引进中油821甘兰型油菜种植,产量比老品种翻了一番,他的成功又一次吸引了农民,第二年大家都纷纷改种甘兰型油菜.甘兰型油菜试种成功后,1989年,在芜湖市农业局领导推介下,杨良金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肖本如老师合作研究安徽“八五”农业重点研究课题“油菜超稀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杂交油菜秦油2号刚问世,芜湖市农技推广站就从陕西引进了1公斤种子,杨良金拿了0.6公斤种子,采取育苗移栽方法,稀栽了十几亩地,长势非常好.我国当时油菜种植可谓是“南腔北调”,江浙专家认为杂交油菜每亩密度要在2万株以上为宜,北方专家认为杂交油菜每亩最少要达到1.5万株才能高产.而杨良金在自家试验田里做密度试验,在国内首次提出把传统密度从3万多株,稀到每亩2千株,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991-1994年,连续四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试种秦油2号油菜,每亩超稀种植2500壮苗,平均单产达251.5±5.2kg,属超高产量,并套种四月青,“采用以超稀植为主的立体栽培方法,取得了超高产和超高效的结果”[3].

1995年5月8日,赵合句、李殿荣等9位省内外专家,到芜湖县六郎镇庆太村杨良金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片测产验收,给予 “三超”油菜栽培技术研究高度评价:“他的这项技术居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的领先水平.”[4]此后,他进一步探索杂交油菜超稀植和油菜超极限单株生长优势与增产潜力.

据杨良金提供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最大的油菜》(2002年,No:01474)载,他根据杂交油菜具有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势强特点,在连续3年超极限单株生长研究实践基础上,杂交油菜于2001年7月23日播种,9月18日移栽,到2002年4月30日培育而成“油菜王”,株高2.29米,根茎围粗43.5厘米,鲜重36.6公斤,主茎总叶片数87片,总角果数25346个,产量2.0596公斤,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专家现场考察,被评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的油菜”.

杨良金“三超”油菜种植试验,突破以前油菜栽培中个体服从于群体的密植为中心的单项栽培理论的约束,形成了群体服务于个体的超稀植技术,把超稀植技术与多层栽培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三超”油菜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

1.2“三超”油菜栽培理论

1.2.1油菜栽培方面 研究了在超稀植栽培条件下能够达到250公斤超高产量的油菜生理学基础、生态学依据和优化群体结构模型,形成了选种、肥水运用、播期、育苗、超稀移栽密度和田间管理等一整套技术参数[1].运用系统论理论,对油菜播期、密度和施肥量三个因素结合试验,形成了1000-5000株超稀植条件下产量与播期、密度和施肥量间的数学模型,确立了符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三超”栽培模式[5].基于施肥水平与超稀植油菜产量关系,制定了一套重施苗肥、基肥,轻施腊肥和薹肥为原则,适用于超稀植栽培需要的施肥制度[6].研究了超稀植情况下油菜器官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育苗规格[7],秦油2号角果生长规律[1],油菜叶片生长规律[1],油菜分枝在高产栽培模式中的作用[1],油菜分枝潜力与基茎位分枝的利用[1],油菜与套种物间的克生关系和调控方法等[1].

1.2.2耕作制度上 确定油菜定苗规格和移栽叶龄,使油-稻二熟制和油-稻-稻三熟制中的油菜育苗播期一致.把油菜超稀植技术与“稻克草栽培技术”相配套,把原来三熟制中种植早熟低产油菜品种改为中迟熟高产品种,如秦油2号[1].

1.2.3多层栽培上 利用幼苗超稀植的田间漏光,研究了“三超”油菜行间套种绿肥(紫云英)或冬季蔬菜技术措施和理论根据,形成油+菜(肥)-稻-稻三茬四作制和春油+春菜-稻-稻-冬菜四茬五作制[1].

1.3“三超”油菜栽培技术

通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丘陵区、淮北平原和皖西山地高海拔地区的试验,归纳总结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平圩区、岗丘和低山丘陵区以250公斤高产为目标的“三超”油菜栽培技术规程.这些技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3.1选种技术 品种选择很重要,杨良金选择具有超高产潜力品种,认为杂交和常规甘蓝型油菜92-58系、92-13系、汇油50、秦油2号,是“三超”栽培的适宜品种,亩产均能达到250公斤[1].另外,皖油9号、华杂3号等也是超稀植品种[8].

1.3.2育苗技术 关于育苗措施,认为油菜超稀植超高产栽培,必须早播.宋代陈《陈农书》卷上《善其根苗篇》说:“凡种植先治其根苗,以善其本.”因为我国沿江地区冬油菜生产有油-稻二熟制和油-稻-稻三熟制,秋发栽培主要指二熟制油菜.三熟制油菜因为移栽晚,迟播迟栽.改进育苗规格,使二、三熟制油菜能同期播种,从苗床期开始秋发,不同时期移栽不同规格的大壮苗.杨良金培育大壮苗技术,包括选好留足苗床,精细整地和施足基肥,适期、精量播种,二次间苗,间苗到位,喷施多效唑,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等[8].通过定苗规格和移栽叶龄正交组合试验,如对秦油2号超稀植移栽叶龄和定苗规格二因素进行四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定苗规格为70-90株/m2,移栽叶龄为9-13.越冬时根茎粗可超过1.5cm,绿叶数达ll叶以上,开盘度超过50cm,秋末可生长出3个以上分枝,亩产可达250公斤以上[1].这样,量化了油菜定苗规格和移栽叶龄,使二熟制和三熟制油菜育苗播期一致,其量化指标,为超稀植油菜栽培技术提供了依据.1.3.3 超稀栽培密度范围技术 1992-1993年,在芜湖县易太乡庆太村和繁昌新林乡王庄村圩田进行试验,选择杂交和常规甘蓝型油菜92-58系、汇油50、92-13系、武油l号、秦油2号种植比较,秦油2号播期为9月1日,武油l号为9月20日,其余品种均为9月l0日.

从表1中可以看出,汇油50、92-13系、92-58系均为每亩3500株,但是有区别.汇油50角果数1420.1角/株、千粒重3.55g,可以弥补角粒数不足;92-13系和92-58系角粒数、角果数、千粒重都很均衡.秦油2号密度最低,角果数达到1727.3角/株,可以弥补角粒数、千粒重的不足.因此,以上四种品种在超稀植条件下,都能达到亩产250公斤超高产水[1].通过正交和多品种比较试验表明,“在超稀植条件下,最佳行株距分别是0.5m和0.38m,每亩2525-3268株”[1].

表1 油菜品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1.3.4肥水运筹技术 肥水运筹很重要.清代郑之侨《农桑易知录·壅粪》卷一说:“积粪壅田,农家要务.”关于“三超”油菜施肥量,确定5:3:l:1施肥方案,即基肥占总量50%,苗肥占总量30%,腊肥占总量10%,薹肥占总量10%.重视基肥,基肥以氮肥和磷肥为主,加上油饼和硼肥,在移栽前施入耕地.苗肥以氮和钾肥为主,还有人畜粪,从油菜移栽后10-15天开始施肥,分2-3次施完,最后一次追肥在11月底到12月初油菜花芽分化之前.腊肥以氮和钾肥为主,追施在1月下旬或2月上旬.薹肥以钾和氮肥为主,追施在3月上旬,如果春后油菜叶片缺肥发黄,可再追肥l-2次.“这种肥水运筹法可使油菜(秦油2号)于5月15-18日收获,提早3-5天”[1].油菜在苗期或移栽期喷施绿亨一号,可使油菜冬季花芽分化早,数量多,质量好,分枝数、角果数和角粒数增加,千粒重加重[9].还探讨了秦油2号鲜秸秆如何还田增肥技术和增产效果[1].

1.3.5秋发冬壮技术 该技术包括实行宽畦深沟、确保移栽质量、参照方案施肥、越冬保健等技术[8].

1.3.6春保稳长技术 该技术包括春肥要早,氮肥要少,排水降渍,防病治虫等技术[1].

1.3.7油菜多层栽培技术 探索了油菜行间套种绿肥(紫云英)的油+菜(肥)-稻-稻三茬四作制及春油菜杂油59与春马铃薯、巴斯马蹄、优质香籼型早稻品种套种形成的稻-稻-冬菜-春油+春菜四茬五作耕作制度,为以后立体种植积累了套种经验.

1.4“三超”油菜栽培技术推广经济效益

杨良金“三超”油菜栽培技术在试验成功的同时,也被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推广试验区主要在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的芜期、宣城、巢湖、马鞍山、和县等地,特别他的家乡芜湖县是最主要试验区.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是长江冲积平原,水热条件较好.芜湖市累计推广油菜种植面积20200多亩,平均亩产达210.3公斤,比当地高产水平的定点田块增产20%以上,其中芜湖县10个乡的岗丘区和平圩区推广8200多亩,繁昌县新林乡等10多个乡的低山丘陵区、岗丘区和平圩区推广13000多亩.示范核心区274块农田,面积257.4亩,亩产250多公斤.新林乡村村有示范片、示范户,各自然村推广面积达20%-100%[1].此外,在皖西山地高海拔地区的金寨县山涧梯田、亚热带与北温带过渡的江淮丘陵地区的淮河南岸的淮南市六中试验场、北温带黄淮冬油菜区的淮北平原的宿州市褚兰镇旱地等地也推广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辐射到全国21个省、市几百个县[10]

“三超”油菜裁培技术,使秦油2号亩产达250公斤以上.通过与超密植、密植、稀植比较,“三超”油菜裁培获得了较高效益.同时,多层栽培提高了粮食、油菜、肥料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年亩纯收入高达1500-2500元,产出常规效益的2-3.9倍[1].

1997年11月2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到安徽芜湖县视察,在召集部分农民举行的座谈会上对参会的杨良金说:“没想到油菜能稀植到这样程度”[4],“你解决了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我代表党和国家感谢你!”[11]这是对杨良金工作的充分肯定.

表2 不同油菜栽培方式产量和效益比较表① 按当时价格1.5元/公斤计算油菜籽产值.

2 超低密度“双低”油菜田立体高效种植理论和技术探索

在“三超”油菜栽培技术探索基础上,杨良金又探索超低密度“双低”油菜田立体高效种植理论与技术.

2.12001-2005年“双低”油菜高效立体种植模式试验

元代胡古愚《树艺篇》蔬部卷二《油菜》载:“油菜八月下种,九十月治畦”,“冬种春长”.长江流域主要种植冬油菜,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生育期长达250天以上,后茬两季稻换茬时间紧,部分群众茬口安排不及时,农艺措施不当,会影响三熟制产量与效益.发展多熟高产的栽培模式,是一种发展方向.在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理论和技术研究基础上,从1996年杨良金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开始了超低密度油菜田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2001年杨良金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合作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课题“主要农作物优质高效生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子课题“双低油菜立体种植与超高效益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2004年该项目获得赵合句、宋国良等7位油菜栽培专家验收通过,评语为:“在稳定粮油的前提下,为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丰富和发展了油菜田立体栽培的理论与实践,为油菜的优质、高效创出了一条具有良性循环的新途径,具有创新性,居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1].

2.2超低密度“双低”油菜田立体高效种植理论

2.2.1形成“双低”油菜立体化高效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双低”油菜田立体高效种植试验于1996-2002年在安徽省芜湖县六郎镇平圩区水稻田进行,采用多点和多因子(密度、播期)控制研究,采用中油杂2号、秦优7号,分成9月4日、11日、18日、25日和10月2日五个播种日,小区面积18m2,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定株定点观察主茎叶片和分枝生长规律.这项试验立足于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生态和区域周年光热肥水条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相结合,对超稀植的理论进行完善,把传统高产技术与现代高效栽培技术相结合,进行了省工、省种、省肥、省药、节本、高效的立体栽培模式研究,形成了“双低”油菜立体化高效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建立了油菜超低密度下立体复合种植模式[12].

2.2.2具体探讨有关理论 如从超低密度油菜的生理学基础、生态学和优化群体结构模型入手,在栽培制度方面形成在油菜行间套种蔬菜再套西瓜等的技术和理论[13],分析了“双低”油菜超低密度立体化高效栽培主导因子[12],黄籽杂交油菜超低密度栽培单株及其分枝段生产理论探讨[14]等.

2.3超低密度“双低”油菜田立体高效种植关键技术

制定出长江流域城市郊区的“双低油菜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研究关键栽培技术.

2.3.1优选油菜品种、优化品种搭配,处理好油菜主栽品种和套种蔬菜、西瓜等的关系 这是超低密度油菜田立体高效种植的第一步.“双低”油菜超稀植必须选用优良种,培育大壮苗,要选择杂种中优势强、枝叶繁茂、增产潜力大、抗倒伏的,从长江流域现有的主栽油菜品种中选择秦优7号、中油杂11号、中双9号、扬油6号、杂油59等冬性油菜品种,作为超低密度油菜套种的最佳油菜品种.同时要选择那些生育期短、易栽、经济效益好、销路好的蔬菜或瓜类作为套种的作物.尤其要注意各品种合理搭配,控制好不同品种的播期、密度、共生期内作物冠层结构的合理构成及其与后作的衔接[1].

2.3.2新的立体种植制度 对优质油菜立体种植与超高效、高稻茬板田直播、谷林套播、免耕与翻耕直播、春后摘苔综合利用等节本高效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油菜亩产250千克为目标,优选出适合立体套种的4个油菜品种,适合套种的春马铃薯、矮抗青、短叶13萝卜、扬花萝卜、芫荽菜、菠菜、蒜苗和西瓜等8个蔬菜品种,以全年三茬四作或四茬五作为耕作制度,建立相应的多熟制新模式配套技术,形成了以油菜为主栽品种的7种立体种植模式:油菜+短叶13萝卜+早西瓜→双季晚稻三茬四作,春油菜+春马铃薯→稻→稻→冬季蔬菜四茬五作,油菜+蒜苗+早西瓜→稻三茬四作,油菜+芫荽+早西瓜→双季晚稻三茬四作,油菜+菠菜+早西瓜→双季晚稻三茬四作,油菜+扬花萝卜+早西瓜→双季晚稻三茬四作,油菜+矮抗青白菜+早西瓜→双季晚稻三茬四作[1].研究油菜栽培的产量、抗逆性以及栽培中纯利润和产投比的影响等.

2.3.3合理肥水运用技术 如套种蔬菜时要施底肥,对油菜则是追肥,因而对施肥量、氮磷钾的配比、施肥次数等要进行优化,以利于作物吸收利用和减少用工等[1].

2.3.4优化油菜种植密度技术 优质油菜立体种植需要把握好油菜种植密度,种植密度适中,才能合理套种,种植密度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套种.

2.3.5发展机械化生产技术 在油菜直播和套种时,发展机械化条播,如多行条播机播种油菜籽后,油菜出苗整齐;单行条播机播种萝卜、上海青等,会省种、省工、省力.

2.3.6草害病虫防治技术田间管理要抓“六防”,即防僵苗、防渍害、防草害、防病虫、防冻害、防早薹[1].草害主要是油菜苗前期的禾本科的看麦娘及阔叶杂草猪秧秧等.对此,可以加大油菜播种量,使油菜群体生长势头压住杂草生长,并适时以化学除草.在套种蔬菜和西瓜时,配合施底肥和人工除草.蚜虫、菜粉蝶等是油菜主要虫害,可选用吡虫啉、菊脂类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1].

2.4“双低”油菜立体种植技术推广经济效益

以油菜为主栽种的合理稀植立体化套种技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省的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当涂县、宣州市、池州、巢湖市,湖北省的武穴市、当阳市,黄海地区徐州市推广应用,试验和推广34.8万亩,辐射面积达到56.7万亩[1].这种油菜套种蔬菜、再套早西瓜等、然后后茬两季稻的立体套种模式和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省工、省力、节本、高效.油菜套种、再套种,后茬两季稻新的立体种植模式,“使单位面积的产量与效益增加4-10倍,在粮、油、菜产量与品质同步提高的同时,使土地复种指数提高到383.3%-425%”[1].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亿多元[1],提升了油菜生产能力,为实现农田资源高效利用和农民增收探索了有效途径[1].“双低”油菜立体种植关键栽培技术在芜湖和周边地区推广,通过减少物化成本投入,减少农田面污染,利用农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产品品质,有利于保护农田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探索

在油菜生产中,由于油菜机械化作业水平低,油菜生产成本高,油菜秸秆焚烧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正如他写的打油诗所说:“年年禁烧年年烧,白天不烧晚上烧,当面不烧背后烧,有机肥料年年糟.”只有实行油菜机械化生产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在南方冬油菜区进行了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筛选和鉴定,农艺和农机配套技术试验示范,杨良金也对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进行了探索.

3.12006年以来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项目研究

2006年杨良金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合作承担芜湖市重大课题“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研究.根据杨良金提供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皖科鉴字[2010]第213号,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翻印,2010年8月10日)载,2010年8月6日,该项目由芜湖市科技局在安徽省科技厅委托下组织赵合句等7名专家验收通过,鉴定意见为:“一、该项研究选题正确,使农机与农艺有效配套,实现了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的作业,节约工本和物化成本,为提高种油经济收入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二、研究内容丰富,配套措施实用……该项成果在‘三机’作业配套上有创新,达到国内研究的领先水平.”此年,“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开发”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级重大星火计划.2011年6月4日,他再次应邀参加了在捷克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油菜大会,提交的论文《优质油菜高效集成化技术的投入产出效益比较研究》入选大会论文集,得到了国际组委会的肯定,颁发国际会议证书[2].杨良金“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立足于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为解决“人力矛盾”,在选种、机械装配套、油菜秸秆和脱落菜籽还田、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机械化集成技术研究,形成油菜全程机械化作业、机械耕整育苗移栽、机械耕整人工直播、免耕人工直播等四种栽培模式.他先是在长江流域水稻产区从研究高稻茬板田油菜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开始,把握迟播、板田直播、高稻茬防冻、合理密度、科学施肥等五个关键因素[6],为稻茬板田直播油菜轻简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3.2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

在技术上,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农艺与农机技术配套技术,就适合机械收割的油菜品种、播种量、播期、肥水运筹、密度、田间管理、收割成熟度、肥水运筹等提出了一套简易操作的技术参数,通过系统研究,形成了优质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使农艺和农机融合.如制定出“杂油59高稻茬板田直播生产技术规程”,包括适期播种、播种方法、间苗定苗方法、肥水运筹方法、越冬保苗、春保稳长等技术[1].并制定了“双低油菜立体种植后茬两季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规定了无公害双季早稻的产地环境条件、产量指标、经简化栽培技术措施、收获后续管理[1],使油菜后水稻也能有个好收成.在这一基础上,研究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根据杨良金提供的《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报告》未刊资料,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3.2.1优选适合机械收获的优质油菜高产品种 从油菜生理学基础、生态学优化群体结构入手,从长江流域现有的主栽品种、陕西荣华杂交油种子有限公司和陕西鸿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56个品种中,筛选出了成熟期早、抗病、抗霜、抗冻害、抗裂角性强、抗倒、花期集中、灌浆快、株高整齐、增产潜力大、含油率高的秦优33和丰油737等品种.这些品种与良法配套,适合机械收割,将损失率降低到10%左右.

3.2.2在国内外首次提出耕整、播种、收割“三机”配套理论油菜栽培使用先进高效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杨良金以国产黄海金马804旋耕机、江苏黄海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00型油菜播种机、湖州生产的星光至尊油菜收割机为首选机械设备,并对旋耕机、播种机和收割机“三机”宽幅进行改装,形成“三机”配套作业,可以省种、省工、省油.

3.2.3肥水运筹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优质油菜采取“三机”作业的肥水运筹方法是:基肥、苗肥和腊肥比例为5:3:2,另加0.5公斤硼施基肥;肥料配方比例合宜;基肥要深施,苗肥和腊肥要浇施,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学肥料挥发的损失.明代袁黄《劝农书·粪壤第七》说:“凡治田者,腐槁败叶栝枝朽根皆至宝也.”杨良金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在油菜机械化作业中利用油菜根茬中的硫苷开展生物防治,以用鲜秸秆和油菜籽还田作为绿肥技术参数,使每亩1200公斤鲜秸秆直接粉碎还田作为绿肥,加上收获时每亩脱落在田间约20公斤油菜籽还田,既可以解决油菜秸秆焚烧污染问题,又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还能防治土传病源真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方面,油菜播种后要及时采取先封后杀的方法,把杂草控制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必要时还要进行人工除草.油菜前期防治蚜虫,春后以防治霜霉病和菌核病为主.

3.2.4控制优质油菜合理种植密度技术 优质油菜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关键要素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播期和肥水运筹方法来确定合理密度.一般9月底10月初播种,肥水条件好的,每亩在10000-15000株为好;10月5日到15日播种,肥水条件一般的,每亩在15000-20000株为宜;10月下旬播种的,每亩在25000株左右为宜.

3.3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推广的经济、生态效益

据《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载,该研究以优选适合机械收获的油菜新品种,通过 “三机”配套作业,创新了油菜机耕、机播、机收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实现了省工、省力、节本和高效的栽培目标.在安徽省芜湖市辖的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三县,马鞍山市及其辖县当涂县,宣城县,池州市,湖北省武穴市、当阳,建立核心试验基地,“累计推广面积55.94万亩,亩省工3.5个,节本126.30元,累计创直接经济效益7065.22万元”.每亩节省肥料(饼肥5.75元,尿素3.04元,磷肥0.83元,磷酸二铵1.98元,碳铵1.05元,钾肥2.40元)15.05元;增产4.65公斤,按每公斤3.60元计算,增效16.74元.每亩鲜菜苔318.5公斤,按每公斤2元计算,亩产值637元;扣除每亩摘苔人工费115元和增加肥料57.5元,合计费用172.5元,亩纯利润达464.5元.一是节省了136.85万个劳动力支持工业化发展.二是通过减少化学肥料用量和化学农药用量的投入,减少了农田的污染,有利于保护水体.三是鲜秸秆和油菜籽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水份利用率提高15-17%,病虫草害损失率降低到5%以下,劳动强度降低了5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20%以上.四是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同时,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是一项环境友好的栽培模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可以减少油菜耕作中的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农艺和农机融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机械化.

结语

传统油菜种植理论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必须改进.杨良金在油菜栽培领域辛勤探索,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他的油菜超稀植超高产超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探索,是对“冬壮春发”、“冬春双发”和“秋发高产”油菜栽培技术的突破,通过稀植和合理立体化套种,不仅提高了油菜产量,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双低”油菜立体种植栽培技术,把降低油菜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解决了“双低”油菜田套种作物的技术难点,形成了具有城郊农业特色的种植模式.优质油菜全程机械化集成技术,把油菜农艺与农机技术配套,适应了农业现代化需要,对长江流域未来油菜机械化生产有很大借鉴意义.因此,杨良金对长江流域油菜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的探索是有意义的,在农学上是个进步.

[1] 杨良金,夏晓进.油菜高效栽培理论[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17-227.

[2] 沈世培.从田野里走出的农民科学家[A].芜湖市地方志办公室等编.芜湖科技之光[C].合肥:黄山书社,2011:446-471.

[3] 肖本如,杨良金,陈文质.秦油2号油菜超稀植超高产栽培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1994,(5):12.

[4] 李凤群.“人”这个字怎么写才更好看——访农民科学家杨良金[J].十月,2012,(5):209-210.

[5] 肖本如,杨良金.油菜超稀植超高产栽培的数学模型[J].中国油料,1995,(s):6-12.

[6] 肖本如杨良金.施肥水平与超稀植油菜产量的关系[J].中国油料,1995,(s):17-19.

[7] 肖本如,杨良金.超稀植栽培油菜的育苗规格[J].中国油料,1995,(s):20-22.

[8] 杨良金,蔡典明.杂交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1998,(8):5.

[9] 杨良金.油菜苗期与移栽期喷施绿亨一号的增产效果[J].四川农业科技,2000,(11):25.

[10] 查富山.当代新型农民杨良金的风采[J].江淮文史,2000,(4):15.

[11] 王贵宝.深情藏沃土——记安徽省芜湖县易太镇农技推广站杨良金同志[J].中国农技推广,1999,(3):11.

[12] 杨良金,杨靖东,夏晓进,等.杂交油菜超低密度高效栽培主导因子的研究[J].芜湖取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6.

[13] 杨良金,张春雷,夏晓进,等.超低密度油菜田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的研究与推广[J].湖北农业科学,2002,(6):53.

[14] 蔡典明,杨良金.黄籽杂交油菜超低密度栽培单株及其分枝段生产分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04,(6):34-35.

YANG Liangjin’s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High-Efficient Rapeseed Cultivation of Yangtze Valley

SHEN Shi-pei
(School of History and Society,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1,China)

Yang Liangjin has been researching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high-efficient rapeseed cultivation of Yangtze valley continuously since the 80’s of the 20th century.First,he studied the highefficient cultiv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the ultra-low density planting rapeseed which can make the rapeseed’s output reach two hundred and fifty kilogram per mu,and formed a full set of technology parameters of selecting seed,using the water and fertilizer,seeding date,growing seedlings,the density of ultra-low planting and field management.Then he researched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ultra-low density planting of double-low rapeseed high-efficient integration cultivation,and constructed the threedimensional compound cultivation pattern under the ultra-low density.He also studied the technology of the whole high-efficient integrative mechanization,and formed four patterns of the whole mechanization cultivation,machine cultivating and growing seedlings,machine artificial cultivating,artificial cultivating,and in our country first put forward the coordinated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arty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 technology.Those obtained outstanding benefits of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YANG Liangjin;rapeseed cultivation;ultra-low density planting;integration cultivation;mechanization

S-09

A

1001-2443(2016)03-0300-07

10.14182/J.cnki.1001-2443.2016.03.017

2014-10-29

国家社科会科学基金(12BZS066).

沈世培(1964-),男,安徽定远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和经济史研究.

引用格式:沈世培.杨良金对长江流域油菜高效栽培理论和技术的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2):300-306.①双低,是指油菜良种芥酸和硫甙含量低.

猜你喜欢
套种油菜立体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念个立体咒
立体登陆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果园套种蚕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