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步入供应链协同时代

2016-10-17 06:53上海天睿物流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颜家平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6年9期
关键词:供应商供应链制造业

上海天睿物流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 / 颜家平

制造业步入供应链协同时代

上海天睿物流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 / 颜家平

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但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困境,其最大短板就是无法做到真正的“供应链协同”。要真正做到“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我们必须将制造业引入供应链协同的时代。

“供应链协同”是指供应链的各成员企业在树立“合作共赢”意识的前提下,以信息的自由交流,知识创新成果的共享,相互信任、协同决策,无缝链接的供应链流程和共同的战略目标为基础,各节点企业通过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结成一种网络式联合体,围绕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进行的彼此协调与合作。

“供应链协同”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正式提出来。1999年4月,《协同供应链:新的前沿》文章的正式发表,明确指出新一代的供应链战略就是协同供应链,他们的观点得到了业界广泛认同。协同对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起着最关键性的作用。鉴于供应链在制造业中的作用,供应链协同也将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协同“短板”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然而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困境,为此国务院制定并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力求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向“制造强国”。以此为契机,以产品高端化、质量优质化、过程自动化为目标的制造业转型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许多有条件的企业首先将设备更新为自动化设备,似乎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决了劳动力成本压力日益增大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考虑与供应链协同的同步发展,这些效率还仅仅停留在“似乎”阶段。笔者在参与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企业V集团的一家中国工厂筹建过程中,就看到了类似的情况。

为了提高生产线的能级,企业委托国外设备供应商设计与制造了一条自动化装配线。投产之后,产量提升80%,人员减少40%,工程师们自豪地介绍着装配线的良好性能。然而,笔者通过每一个岗位的物料上线配送情况,发现人员实际并没有减少,只是将线内的操作人员移到了线外,原来进行的操作活动变成了搬运活动,而且因为设计不合理,造成个别岗位要停线后,才能让物料上线,这样生产效率也大打折扣。

无独有偶,笔者今年参观了一家企业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从仓库里的流程与操作来看,自动化程度很高。但问题是仅能用于成品的储存,无法存放原材料,原因是供应商包装没有同步标准化。如果要让这个仓库用于原材料存储,就必须设立一个区域,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进行重新包装,以适应自动化仓库的要求。这样的话,该仓库的效率又得大打折扣了。

笔者每逢看到自动化生产线与仓库,都会提出同样的问题:供应链协同是如何同步开展的?不幸的是,没有得到过满意的回答。最好的回答就是:“我们会计划逐步解决。”如果中国制造业到2025年还是这样,那么我们能够属于制造强国了吗?因此,制造业步入供应链协同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一个制造强国的标志是产品的高端与过程的高效。而过程的高效不是表现在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高效,而是整个系统的高效。用我们供应链工作者的话来说,是整条供应链的高效,整个物流过程的高效,因为生产与制造只是供应链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看到日本丰田公司在打造精益生产体系的同时,开发了与供应商合作的精益物流,以保证其精益生产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制造业供应链协同的特点与要点

总体来看,制造业供应链协同有着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是紧密相连。制造业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过程,它的发展与进步受到供应链协同的制约。一条生产线各个工位的协同,可以消除在线库存,提高生产效率。工厂内部的供应链协同,可以消除线边库存,降低物流成本。工厂与供应商实现供应链协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会大大降低,供应链与制造效率会实现整体提高。制造过程自动化程度再高,没有供应链协同,不是与供应链步调一致,那么产品高效生产出来是库存,否则将会放空产能。

二是制造业与供应链协同会相互作用与影响。制造业的自动化会拉动供应链协同的发展。当制造过程的速度加快,供应链的瓶颈效果将立刻显现出来。这就会引起企业对供应链协同的的重视,从而促使供应链协同得到改善与发展。

三是要求供应链上各个环节联系紧密。供应链协同无论在企业集团内部的各部门、各子公司间应用,还是由核心企业在外部供应链上拉动各节点企业进行协同运转,都需要每个环节衔接良好,并通过两端向外延伸与扩展,不断进行相互影响与作用,最后形成网格化。

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在这个基础上,制造业供应链协同才有展示出它的魅力与高效的基础。

五是供应链上的伙伴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传统模式中的各自为政、割裂的供应链,将变成建立在合作共赢基础上的契约合作者。在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应将所有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分销商联系在一起,不断选择价值链上最佳合作伙伴,实现协同工作,获得协同效应。

六是新技术的全面应用。制造过程实现自动化,与之相匹配的物流中的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化立体仓库、AGV、RFID电子标签等也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七是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与组织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配合默契,衔接无缝。采用合同契约、流程规则来对这些组织的行为进行规范,以体现协同的有效性。

由此看来,企业在考虑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时,必须要同步考虑供应链协同的问题。

1.在制造过程自动化设计时,要同步设计供应链的过程。在前面提到的V集团案例中,发现这样的生产线同时生产了两条,一条在波兰工厂使用,他们在设计制造这条生产线时,已经考虑了供应链协同的事项,对物流上线方式与供应商的包装都做了相应改进,较好地解决了协同问题,让自动化装配线发挥了应有作用。虽然我们的工程师也学习了其做法,进行了改进,因为不是同步考虑,还是留下了一些待完善的地方。

2.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是实现供应链标准化的良好契机。为什么我们的自动化生产线不能自动化上料?为什么我们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对原材料不能适用?因为我们的供应商包装标准化不够。包装标准化问题是一个制约供应链协同发展的瓶颈,一直不能得到普遍与有效的解决。现在一些汽车厂就要求供应商采用与其装配线相匹配的料箱或者料架,这样零部件进工厂后就可以直接上线,实现了供应链协同与效率的平衡。然而,许多制造企业却难以想到与解决这个问题。

3.制造过程的自动化,要求我们站在供应链的角度上系统地看待这个过程。通过供应链协同与制造过程自动化的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许多企业都是由工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来规划制造过程的自动化,而这些工程师往往对供应链、物流知识不甚了解,甚至根本不懂。据V集团的某位工程师介绍,他只负责该装配线的制造与安装,送料上线的事情不是其考虑的范围,而且在他的学习与工作经历中也是第一次听到生产线的设计制造要与供应链的节奏相结合。事实证明,没有供应链协同,制造过程自动化程度再高,也达不到应有的效率。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供应链与制造方面的知识学习。

4.制造过程自动化不仅是一两个工程师与设备制造供应商的事情,应该成为一个项目团队的工作。由于我们要从供应链角度系统地看待这个项目,就会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员,要包括工艺、质量、供应链、人事、采购和财务等部门,还应该包括相关的顾客与供应商。只有团队的合作,发挥团队的聪明才智,才能做到系统地考虑问题。其中,供应链人员的责任就是如何推进与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让供应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多方合力共同推动

《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我们迈向制造强国的途径与目标,也是我们推进供应链协同的机遇。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性毋容置疑,许多专家学者都为此撰写了文章,提出了各种解决的论点与建议。但目前真正能够落地实现的案例并不很多。特别在中国,如果我们不能利用这个机会,将供应链协同与制造业转型发展相结合,供应链与制造业携手发展,甚至2025的目标实现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的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要看到供应链协同的作用,充分重视它对制造业的影响,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首先,要大力宣传供应链的协同作用。在发达国家,供应链的作用非常明确,几乎所有制造型企业里都设有专职的供应链部门,许多企业还设有专职的供应链改善岗位。在新产品、新设备、新工厂项目中,都有供应链部门的一席之地,拥有对供应链内容的充分发言权。反观我国,绝大部分企业没有专职的供应链部门,即使有也仅作为仓储与运输的管理部门。企业对物流与供应链的认识,也仅仅在于仓库的有效利用、运输路线的合理性,比较好的企业则开始认识到搞好供应链可以降低库存,降低物流成本。而当笔者与他们谈起供应链协同的问题时,对方往往一脸茫然。因此,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包括行业媒体,应该利用其有利条件多做这方面的宣传与培训,特别注意在强调制造业转型升级时,同步考虑供应链协同的事项。

其次,当企业明白了供应链协同的重要作用后,立刻就看到了一个严重问题——谁来策划与规划供应链协同。在我国,极难找到这样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一向将企业供应链边缘化,在物流专业里,企业供应链是属于生产营运中的一项内容;在营运专业中,它又被列在生产制造中的辅助性工作。以至于笔者在招聘物流策划改进岗位人员时,网上给的都是仓库管理人员,很难找到真正对应的专业人才。因此,国家亟需大力培训这方面的人才,将企业供应链管理列为一个专业。至少在物流专业里设立相关的重点课程。同时,开展对工艺与设备工程师的供应链知识普及培训。让这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掌握供应链协同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加以应用。这样可以解决一些燃眉之急。

再次,政府与行业协会要大力推广一些典型案例。尽管国内的企业案例不多,但还是有一些,如华为、海尔以及不少的汽车公司等非常重视供应链的知名企业,他们在供应链协同方面有着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同时,还可以介绍发达国家的企业案例,让制造业的企业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供应链协同的改进路径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供应链协同,核心企业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成功案例说明,一个核心企业可以带动围绕企业的供应链伙伴进行协同工作。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是应用精益生产,拉动了精益物流,拉动了供应商的供应链协同。他们的配套企业又应用了丰田的方法再拉动下面的供应商进行供应链协同。这样一个个核心企业不断地向外向上下游拉动,供应链协同就会形成气候,从而推动制造业的进步与发展。纵观我们的企业,亟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与改进。

1.企业要树立制造效率是通过整个供应链而产生的观念。

就像在生产线设计时,力求每个岗位的节拍平衡那样。在每一个供应链环节上要以基本相同的步调将物流进行推进,这样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而现在则是采用每一个供应链节点上设立大量的库存来保障制造的高效率,如果生产线与设备都实现了自动化与高效化,而供应链不能协同的话,就造成库存量的提高,制造的高效就会因供应链的低效而抵消。

2.企业要在供应链伙伴之间建立信任机制。这是供应链协同如何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的关键。由于长期以来,我们采用对供应商的低价策略,在培训学习供应商管理时,学到的都是如何与供应商谈判的技巧,如何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如何降低供应商的成本等等,却极少提及与供应商的合作,更谈不到“共赢”。尽管许多企业有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即使这样的供应商也很难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只是有了相互间的依赖而已。看看有多少企业将自己的库存与计划数据能够与供应商共享的,就可以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没有信任,又何来协同?供应链协同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相互信任,信息共享。

3.企业要在供应链上大力推进标准化。例如包装与工位器具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的标准化、运输工具的标准化与信息流程的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协同就无从谈起。原材料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为什么难以操作,供应商的零件或者材料为什么不能直接上线,原因就是没有实现标准化。笔者看到许多可回收包装是贴了难以清除的条形码,为了保持料箱的清洁,只得购买超量的料箱,加上一批不增值的料箱清洁人员。如果制造过程效率提高了,那会需要更多的料箱,随之产生更大的料箱清洗成本。为什么大家不能共同使用一张条形码呢?因为条形码系统没有标准化,为什么不能标准化呢?根子还是企业相互间的不信任。

4.企业要在组织机构上体现对供应链协同的重视。供应链协同应该纳入企业的战略中去。建立供应链管理部门,配备与其供应链规模相匹配的供应链管理人员,并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其中应包含供应链协同的职责,确定有关的KPI指标等。对人员的培训,可以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不间断的强化培训。同时,请懂行的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与培训。这样才能从组织上、人员上保障供应链协同的实施。

5.企业要在信息系统上花功夫。按照供应链协同的要求进行改进,特别是要建立开放式的信息平台。让供应链伙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转化成供应链协同的自觉行动。

6.企业要配备与制造过程自动化相匹配的物流自动化实施。从工厂内部开始,实现物流与制造的均衡化、同步化。

随着制造过程能级不断提升,价值链中的供应链瓶颈越来越显现。企业对供应链协同的认知度会越来越强,也会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其涉及多个企业的协同,难度大大高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改进与提高的速度与质量将难以做到与制造业同步发展,必将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在一些企业里甚至会制约制造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越早看到这个瓶颈,越早打破这个瓶颈,制造业升级的效益会越好。

国务院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要真正做到“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供应链协同的水平也必须相应大幅度提升。任务重、时间紧,企业一定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从现在起,转变观念,调动一切可利用的积极因素,与供应链伙伴一起,将制造业引入供应链协同的时代,配合完成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实现2025的宏伟目标发挥出供应链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供应商供应链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