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进入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南方洪涝刚消退一些,北方暴雨又来临。自7月18日以来,华北、西北、黄淮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天津、河北、山西和河南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
为第一时间让全国人民了解灾情,为灾区群众提供及时、切实服务,央视通过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新媒体发稿平台(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渠道播发消息,并派出多路记者前往灾区,搭建立体报道网络。湖南、东方、湖北、安徽、河南等多家卫视也派出摄制团队前往一线报道。
湖南广电:充分报道但不渲染
自7月2日起,湖南多地遭遇强降雨,7月4日,湖南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这是2002年以来湖南第一次启动二级响应,资水桃江段防汛形势严峻。随即,湖南广播电视台打响全台防汛抗灾新闻战。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焕斌做出指示:“要密切关注汛情变化,不渲染,不大意,前方记者注意安全”,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总编辑、湖南卫视总监张华立要求,“及时安排调度,做好防汛抗灾报道”,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杨壮要求,“打通全台新闻资源,实现资讯互联互通”。
汛情发生后,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都市、湖南公共频道和湖南电台交通频道、潇湘之声、金鹰955电台迅速派出一百余名编辑记者和技术人员,前往益阳赫山区、桃江县、岳阳汨罗、娄底新化、长沙地区及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进行采访报道,第一时间报道了李克强总理视察灾区等重要新闻,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湖南汛情灾情和避险救灾、防汛抗灾情况,体量大,时间长,内容充分而不渲染。
7月4日至5日,湖南各广播电视媒体通过开设特别直播窗口、常规新闻栏目和应急特别节目,共播出防汛相关报道62小时。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7月4日、5日连续两天以整个时段对最新雨情水情灾情展开报道,共播发稿件62条,节奏快,讯息量大。同时,栏目深挖抗洪抢险一线的鲜活典型、人物、故事,推出《紧急营救抗洪勇士杨砚秋》《供电所长任湘成——放开母亲的手、点亮灾区的灯》等现场报道、深度报道。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评价:“很好地反映了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抗洪救灾当做两学一做活动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主流媒体的政治敏锐和新闻敏感”。
《午间新闻》是湖南卫视第一个体现防汛抗灾报道的新闻窗口,第一时间将报道重点转移到防汛抗灾上来。湖南卫视的报道及时发布了李克强总理飞赴湖南视察防汛,省委书记徐守盛前往岳阳城陵矶水文站和防洪大堤检查指导防汛,湖南省省长杜家毫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召开防汛会商会,资水洪峰顺利过境桃江县等重要消息,同时采写了大量新闻特写《抗洪前线的最美瞬间》《雨为什么一直下?气象专家:强厄尔尼诺现象作怪》《洪峰过境后的益阳》等。
湖南经视频道和湖南都市频道分别从7月4日下午3点和3点半开始至7月5日,根据汛情变化,推出多档特别直播,并在随后的新闻节目中持续跟进最新动态,形成滚动直播,不断档更新抗洪抢险一线情况。作为湖南应急广播的湖南电台交通频道,两天来打通所有栏目人员,全面投入抗洪报道,仅7月4日全天播发不同的交通疏导信息超过50条,并通宵直播,实时见证了洪峰顺利过境益阳桃江。湖南电台潇湘之声和金鹰955电台也在全天整点新闻节目中滚动更新相关信息。湖南公共频道推出的特别报道《“暴雨袭湘·救在一线”》重在体现各级政府及公益组织的救援行动。
SMG:第一现场报道是亮点
SMG电视新闻中心总编室主任刘卫华告诉《综艺报》,针对今年的汛情,以东方卫视为全国电视播出平台的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2016年成立,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全面拥抱互联网的重要改革举措)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长时间的报道。“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长期以来在全国多地设有记者站。此次利用汛情严重地区如湖北记者站、东北记者站、北京记者站等基础采访力量,再根据汛情的变化和发展从上海增派采访力量,在主要防洪抗险地都做到了有我们自己的采访力量全程关注汛情,制作播出了《湖北站:武汉突破设防水位湖北进入全面防汛阶段》《上海武警紧急驰援安徽宣城抗洪抢险》等新闻。”除此之外,凭借与新华社、中新社等通讯社以及与各地兄弟台的合作,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获得了大量一手报道供片,如《李克强考察长江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南京:长江大堤出现渗透 抢险部队紧急救援》《安徽池州:三个圩口溃口》等。
根据国家防汛抗洪有关部门,防灾减灾有关部门的信息,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将此次洪灾报道重点放在了长江流域。“我们将关注点主要放在汛情发生的第一现场,包括各种突发汛情,救灾抢险,群众安置等等。另外,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也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内涝解决方案,防洪预警机制等多个角度关注。”刘卫华表示,此次抗洪报道的难点一是汛情影响范围大,突发情况多,汛情发生后影响到交通等基础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派出采访力量时要做好应对多种情况的准备。另外,记者不可能覆盖到所有地点,因此和各通讯社和地方兄弟台的合作至关重要。“大家共享资源,相互印证消息真实性,可以让报道更为全面。”最后,社交媒体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线索和视频,通过记者核实,获取到不少更为直观的信息。“可以说,越来越多的第一现场出现在我们的报道中,这是很大亮点。”
安徽卫视:多栏目报道矩阵
在这场历时近两个月的抗洪抢险报道中,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派出223批次记者共计248人次奔赴安庆、六安、芜湖、马鞍山、宣城、巢湖等防汛抗洪一线进行现场报道,采写编发各类抗洪抢险新闻1127篇,滚屏字幕303条。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播发关于防汛抗洪的稿件332条。
6月初,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就开始与安徽省防讯抗旱指挥部进行联系和对接,了解到今年安徽将遭遇特大洪灾的消息后,自觉地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贯穿于新闻报道中,把抗洪抢险宣传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打破部门界限,统一调度人力、物力、财力,发挥系统优势,一切为抗洪宣传报道服务,形成以《安徽新闻联播》为主阵地,《新安夜空》《超级新闻场》《每日新闻报》等栏目密切配合的报道格局,每天大篇幅、高密度关注全省及各地的雨情、汛情和灾情,同时配发省防指的每日汛情通报。《安徽新闻联播》及时开辟了《来自防汛抗洪一线的报道》和《防汛一线党旗扬》两个专栏,进一步加大发稿密度、频度,每天新闻报道的总时长占到整个栏目的三分之二。此外,《新安夜空》《超级新闻场》《每日新闻报》栏目均开辟“防汛抗洪特别报道”版块,插播抗洪宣传片,全面营造众志成城战洪灾的舆论氛围。
7月4日,李克强总理到安徽视察防汛抗灾工作,慰问抗洪军民,指导救灾实践。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抽派骨干记者及时报道,播出了《心系江河安澜 情牵百姓福祉——李克强考察淮河防汛工作纪实》,展现中央领导对汛情的高度关注,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湖北卫视:“中央厨房”报道模式
湖北卫视从6月19日到6月22日,累计播出防汛相关报道160条,推出十场防汛救灾电视直播,共300分钟。从7月2日到7月8日第二轮汛情高峰期,推出3957分钟大直播。
强化“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第一位”的意识,在这次强降雨的前两周,湖北卫视、湖北公共·新闻频道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提前制定灾害性天气报道预案:一方面向气象、水文、防汛抗旱等部门派驻报道组,及时向社会发出暴雨预警信息,将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一方面与全省市县电视台建立特约记者联动机制,密切观测防洪压力较大的市县水库整险、湖泊整治等情况,督促各地将防汛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强降雨发生前两天,湖北卫视、湖北公共·新闻频道就对气象、水文严峻形势做出提前预警,为江河湖库防汛、危房群众转移安置、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前防范赢得宝贵时间,湖北卫视及湖北公共·新闻频道也是首批发布消息的媒体。
6月19日,湖北大别山地区及鄂西南局部出现大到暴雨,湖北多地出现洪涝灾情,湖北卫视和湖北公共·新闻频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于下午三点打破日常版面,开启大直播,连续两天不间断推出《特别节目:关注湖北多地强降雨》,用卫星连线、电话连线、4G直播、手机视频连线等多种方式,长时段、大密度报道最新汛情,以及各地各部门全力救治伤员、安排群众生活,部队官兵全力抢救受困群众的场景。
此次洪灾涉及范围广、战线长,湖北卫视运用了东方之星沉船救援报道中“中央厨房”模式的组织办法——纵深划分十余个专业制作组制作节目,并在此基础上,横向组建市州台特约记者与军警部队、省防指、省水利、省气象等特约通讯员,组建特别报道组,全方位锻造应急报道。十余个专业制作组包括:
一线报道组:将湖北卫视电视新闻中心现有的经济部、武汉部、科教部、社会部多个前期部门记者进行整合,再统一调度,分派到灾情汛情第一线,抽调一名原部长主任担任组长统揽全局,全面掌握人员动态,统一补位、转场、增员。
特别报道组:全部由武警部队、消防大队、及省防指、省气象局、省水利厅、省民政厅、省国土资源局等重点职能部门宣传人员组成,第一时间提供最新信息。
接片组:对前期记者回传的文稿、画面进行专门处理,保证在大直播中不断有最新稿件更新,有效提高发稿效率和速度。
电话连线组:对湖北卫视记者、台内其他频道频率记者、市州台记者以及平面报纸记者,进行实时连线和画面对接。电话连线、手机连线、4G连线、卫星连线,全天候滚动大直播中,以高频次连线、全方位覆盖的态势,保证防汛动态信息全覆盖、有现场、有进展。
画面组:负责口播连线插画的分类、收集,负责手机小视频的转码、剪辑、合成。
外联组:对所有播出稿件与正在操作的选题进行研判,向央视新闻频道和重点栏目《新闻联播》积极推送,扩大传播力。
内联组:整合地方台稿件,以综合稿形式发布信息;跟踪市州汛情动态,与记者有效互动关联,保证动态的最新跟进。
新媒体组:负责对接融媒体信息、稿件、视频等,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发布新闻信息,对播出节目进行二次创意与二次加工,高密度重分量发布。
直播编辑组:负责湖北电视公共新闻频道全天多档滚动直播,一方面保证新闻的连续性,一方面时时更新最新动态。
直播导播组:负责湖北电视公共新闻频道全天多档滚动直播,确保节目安全播出与双视窗等特殊屏幕效果的呈现。
湖北卫视电视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综艺报》,这种“中央厨房”模式看似打乱原有的部门架构,实则是打通所有的资源、通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具备高度合作性、互补性,精准确保全天候滚动新闻大直播的实现。“这一套应急事件运行机制,通过东方之星救援报道和本次迎战强降雨报道的实战演练,逐渐完善、规范,以有限的人力发挥出强大的生产力。”
融媒体信息发布
在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直播等网络平台也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视、卫视均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极大缩小虚假信息传播的空间。
“突发事件报道,直播为先。”央视新闻中心一线记者李屹表示。除了央视综合、新闻以及国际等频道新闻栏目中的大屏直播,央视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也进行了直播报道。“大小屏之间同步进行,新媒体环境下,记者是多面手。”
在这次防汛抗灾新闻战役中,湖南台实现了前方采访、传输和节目传播方式的创新升级,以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传播。湖南台新闻中心方面表示,这是湖南广电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媒体融合传播的一次成功案例。在采访手段上,SNG卫星直播车、无人机、3G4G连线、手机连线、QQ视频等均出现在洪灾报道中。湖南都市频道记者姜坚强乘上直升机,用航拍呈现长沙三馆一厅、橘洲公园、月亮岛景区的最新水情,宏观展现了长沙主城区的汛情。在传播手段上,湖南台新闻中心把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与网络新媒体“一直播”无缝对接,以网络直播方式随时连线前方记者,最大限度满足受众对汛情的知情权。7月4日启动“一直播”当晚,共计有73万人次观看,最高同时在线人数3万。《湖南新闻联播》官方微信、微博还链接新媒体芒果TV视频,及时推送李克强总理视察湖南灾区等重要报道。湖南卫视《午间新闻》、湖南经视频通过微信公号对抗洪报道进行同步视频直播。湖南电台也在微信公号上对抗洪重点报道进行推送,微信头条两天阅读量近4万。湖南广电所属新媒体芒果TV在PC端、移动端推出了《坚决打赢防汛抗灾这场硬仗》的报道专题,并在网站首页重点推荐。
除常规电视报道外,SMG今年6月刚刚上线的Knews24网络电视新闻频道以及全新改版的看看新闻客户端,通过网络直播、网络短视频、网络图文报道等多种方式对全国多地的汛情进行持续关注。“与新媒体联动,可以说融媒体中心的成立,本质目的就在于深层次推动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刘卫华表示,因为24小时网络电视新闻频道的建立,融媒体中心可以对所有新闻现场第一时间介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大量现场报道,并采取新闻客户端直播间方式集纳成抗洪系列报道,以时间线的方式关注全国抗洪进程。
《安徽新闻联播》在官方微博上开辟#防汛进行时#专栏,每天24小时滚动直播灾情雨情和救援进展。由于报道及时全面,涉及范围广,采访深入前线且消息权威,图文并茂,刷屏式微博直播,获得了大量关注,成为电视节目有力的补充和全天候的信息发布渠道。#安徽暴雨#话题连续多日冲上微博热搜榜前十,不少网民自发呼吁全国人民关注安徽灾情,话题浏览量达到3340万,讨论量7000余条。《安徽新闻联播》栏目还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我们在一线》专栏,同步更新记者在一线的花絮、手记、工作照以及幕后故事,将电视上无法呈现的内容通过公众号进行传播。其中,传播最广的一条“我们在一线”的花絮报道,阅读量破5000,点赞过400。
“湖北新闻”微信公众号推出抗洪版面,通过舆论引导+权威信息+便民服务,打造权威、全面的抗洪信息平台。首先是抗洪救灾的时政信息报道,通过一线采写的画面,平实亲切的语言,传达中央、省委战略;通过人物故事、专题写真,“党旗飘扬在救灾一线”系列专题,展现党员群众、抗洪战士的感动事迹,积极引领抗洪救灾报道的舆论导向。第二,结合电视新闻中心与全台融媒体平台多路记者来自降雨一线、抢险一线、省防指、气象局等的采写报道,整理推出一系列权威、全面的雨情、水情通报,让受众能从湖北新闻新媒体平台获得当天雨情、灾情信息。第三,电视新闻中心记者拥有全省重要信息发布的第一手资料,很多雨情、汛情与老百姓息息相关。通过将天气预报、渍水信息、延误列车、停电公告、防疫知识等信息编排搭配,延伸角度,制作成便民服务形式的推文,为雨水困扰的居民带来实用性帮助。7月5日晚,“湖北新闻”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图说】这一次,请为他们转发》微信文章,阅读量127万,转发次数超15万次。
面对突发汛情,河南广电局立即启动《河南广电局全媒体应急宣传报道方案》,200多名记者70多个媒体平台,连续48小时采用电视直播、飞播字幕、插播、口播、航拍直播、三微一端移动直播等多种传播形态发布雨情汛情、直播交通、气象最新消息,传播党和政府的救灾有力措施。河南卫视官方微信“河南卫视”也成为信息及时发布的有力渠道之一。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新媒体开发部主任龙涛介绍,在最近发生的新乡特大暴雨事件中,新媒体工作人员早在7月7日就开始关注河南省天气情况,并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在7月9日新乡暴雨袭城的当天,打破常规改变推送时间,13点发布了新乡暴雨袭城的信息,不到5小时阅读量突破10万;7月10日,河南卫视官微报道了新乡暴雨灾难中温暖人心的好人好故事,同时突出战士、警察、电力、水务、城管、社区等政府部门在灾情发生时所做的工作;7月12日,“河南卫视”官微再次发文,不但对河南省未来七天的暴雨天气进行预警,还对洪灾发生时的一些自救方法进行传播普及。目前这几篇报道的总阅读数已超过37.7万。